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17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小明每天上午6:30从家出发骑电动自行车上学,大概需要到达。根据电动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设计时速不超过,上路行驶最大速度不得超过,否则会自动发出警报响声,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保障乘坐者的安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题目中的6:30和均指时间
B. 题目中的,指的是平均速度
C. 电车速度仪表盘上的示数,指的是瞬时速度
D. 当研究小明上学路途所需时间时,可以把小明看成质点
2. 驻马店某中学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精神,举行了冬季篮球赛。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忽略空气阻力)( )
A. 某同学把篮球传给队友,在空中飞行的篮球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 篮球撞击篮板时,篮板对篮球的弹力是因为篮球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篮球撞击篮板时,篮球对篮板的压力和篮板对篮球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某同学在屈腿起跳瞬间,脚并未离开地面,该同学所受合力为零
3. 已知雨滴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大小,其中为比例系数,为雨滴的横截面积(过球心,雨滴可看成正球体),为雨滴下落的速度大小。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是( )
A B. C. D.
4. 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跳台双脚朝下自由落下,某同学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连续拍摄了多张照片,从其中两张连续的照片中可知,运动员双脚距离水面的实际高度分别为和。由此估算手机连拍时间间隔最接近( )
A. B. C. D.
5.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现于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大小取),则此时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 )
A. B. C. D.
6. 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车在前,速度大小为,甲车在后,速度大小为,且。当两车相距时,甲车感觉到危险以加速度大小开始刹车,同时鸣笛示意乙车,但乙车始终未有反应。为了避免相撞,最小应为( )
A. B. C. D.
7.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利用“质量测量仪”测出指令长聂海胜的质量的实验,其原理如图所示,轻杆穿过光滑限位孔,右端固定有质量可忽略的圆盘支架,左端通过“弹簧一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力。首先将聂海胜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在力作用下使他发生一段位移,光栅测速系统测出力作用的时间,位移,光屏显示聂海胜的质量为。由此可知恒力的大小约为( )
A. B. C. D.
8.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某一速度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记录了汽车运动过程中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时刻 0 2.0 4.0 6.0 8.0
速度 0 4.0 8.0 6.0 2.0
由表格可知,下列描述该汽车运动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9.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从时刻开始,汽车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是。以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正,则由以上信息可知( )
A. 汽车做的是非匀变速运动 B. 汽车做的是匀变速运动
C.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D. 汽车在第的平均速度是
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两个边长为的立方体A、B,重力为的光滑圆柱体C静置其上,C的半径为,A、B之间的距离为,设C受到A的支持力大小为,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则( )
A. B. C. D.
11. 如图甲所示,一名登山爱好者正沿着竖直崖壁向上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较高处的点,另一端拴在人的腰间点(重心处)。人攀爬的过程可以把人简化为乙图所示的物理模型:脚与崖壁接触点为点,人的重力全部集中在点,到点可简化为轻杆,为轻绳。已知长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杆上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B. 绳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所受的重力
C. 绳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拉力大小相等
D. 杆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压力大小相等
12.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 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 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C. 至时间内,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至时间内,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3.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及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动橡皮条,将结点拉到点,如图甲所示。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则图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在同一组对比实验的两次操作中,点位置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变动。
(4)另一小组在研究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合力为,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任意改变它们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
14. 某同学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将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已知为小车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两滑轮间轻绳与长木板平行。
(1)实验步骤中,以下操作正确且必要是__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总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
D.实验开始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2)正确的实验操作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以加速度为横坐标,力传感器示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丙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则小车和动滑轮的总质量___________。
(4)以下有关实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若打点计时器实际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则算出的加速度值偏小
B.若绳子拉力用沙和沙桶的重力代替,则小车合力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在打出的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主要是为了方便运算、减小误差
D.描点作图时,为了使图像更加贴合实验事实,应该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每一个点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如图所示,汽车以大小为的速度行驶,通过人工收费通道时,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处减速至0,用时间缴完费后,再加速至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求:
(1)汽车从缴费前减速开始,到缴完费后加速结束,总共通过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是多少?
(2)汽车因为上述过程耽搁的时间是多少?
16. 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在建造房屋时,需要考虑将屋顶设置成一定的角度,以便雨水可以快速地流下。若忽略雨水从屋顶流下时受到的阻力,屋顶跨度一定,为使雨水在屋顶停留时间最少,屋顶的角度应为多大?(已知)
17. 如图所示,物块P放在水平地面上,与物块、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相连,三个物块均静止。和的质量均为,的质量为,细线和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1)求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若要物块对地面的摩擦力变为0,只增加一个物块的质量,需要将哪个物块的质量至少增加多少;
(3)接第(2)问,若继续慢慢增加该物块的质量,最终物块将开始滑动,求此时该物块的质量。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17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小明每天上午6:30从家出发骑电动自行车上学,大概需要到达。根据电动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设计时速不超过,上路行驶最大速度不得超过,否则会自动发出警报响声,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保障乘坐者的安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题目中的6:30和均指时间
B. 题目中的,指的是平均速度
C. 电车速度仪表盘上的示数,指的是瞬时速度
D. 当研究小明上学路途所需时间时,可以把小明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目中的6:30指的是时刻,指的是一段时间,A错误;
B.题目中的,指的是瞬时速度,B错误;
C.电车速度仪表盘上的示数,指的是瞬时速率,C错误;
D.当研究小明上学路途所需时间时,小明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小明看成质点,D正确。
故选D。
2. 驻马店某中学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精神,举行了冬季篮球赛。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忽略空气阻力)( )
A. 某同学把篮球传给队友,在空中飞行的篮球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 篮球撞击篮板时,篮板对篮球弹力是因为篮球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篮球撞击篮板时,篮球对篮板的压力和篮板对篮球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某同学在屈腿起跳瞬间,脚并未离开地面,该同学所受合力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空中飞行的篮球只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
B.篮板对篮球的弹力是因为篮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
C.篮球对篮板的压力和篮板对篮球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正确;
D.某同学在屈腿起跳瞬间,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该同学所受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3. 已知雨滴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大小,其中为比例系数,为雨滴的横截面积(过球心,雨滴可看成正球体),为雨滴下落的速度大小。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变形,有
f、S、v的单位分别为、、,代入可知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
故选B。
4. 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跳台双脚朝下自由落下,某同学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连续拍摄了多张照片,从其中两张连续的照片中可知,运动员双脚距离水面的实际高度分别为和。由此估算手机连拍时间间隔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题意,连续拍照的两个瞬间,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分别为
根据
解得下落时间分别为
由此估算手机连拍时间间隔最接近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现于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大小取),则此时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至回到原点的时间为t,根据对称性可得,物体下降时间为,故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物体自由下落过程,有
解得
故撞击挡板的过程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
故选D。
6. 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车在前,速度大小为,甲车在后,速度大小为,且。当两车相距时,甲车感觉到危险以加速度大小开始刹车,同时鸣笛示意乙车,但乙车始终未有反应。为了避免相撞,最小应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两车恰好不相撞时位移满足关系
且此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
联立解得
故选A。
7.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利用“质量测量仪”测出指令长聂海胜的质量的实验,其原理如图所示,轻杆穿过光滑限位孔,右端固定有质量可忽略的圆盘支架,左端通过“弹簧一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力。首先将聂海胜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在力作用下使他发生一段位移,光栅测速系统测出力作用的时间,位移,光屏显示聂海胜的质量为。由此可知恒力的大小约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宇航员聂海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
则加速度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选C。
8.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某一速度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记录了汽车运动过程中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时刻 0 2.0 4.0 6.0 8.0
速度 0 4.0 8.0 6.0 2.0
由表格可知,下列描述该汽车运动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结合运动学公式
由表格可得,匀加速阶段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匀减速阶段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从8.0s开始,设汽车再经时间t减速到零,则
解得
故汽车在9.0s时停下,根据运动的对称性知汽车在4.5s时达到最大速度,故汽车运动的图像正确的是B。
故选B。
9.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从时刻开始,汽车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是。以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正,则由以上信息可知( )
A. 汽车做的是非匀变速运动 B. 汽车做的是匀变速运动
C.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D. 汽车在第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C.根据匀变速运动运动规律
对应汽车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
可得
,
所以汽车做的是匀变速运动,AC错误,B正确;
D.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有
则在第的平均速度
D正确。
故选BD。
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两个边长为的立方体A、B,重力为的光滑圆柱体C静置其上,C的半径为,A、B之间的距离为,设C受到A的支持力大小为,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则( )
A. B. C. 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对C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知
则
所以与的夹角为120°,则由共点力平衡可知
A正确,B错误;
CD.对A进行受力分析,由共点力平衡有
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1. 如图甲所示,一名登山爱好者正沿着竖直崖壁向上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较高处的点,另一端拴在人的腰间点(重心处)。人攀爬的过程可以把人简化为乙图所示的物理模型:脚与崖壁接触点为点,人的重力全部集中在点,到点可简化为轻杆,为轻绳。已知长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杆上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B. 绳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所受的重力
C. 绳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拉力大小相等
D. 杆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压力大小相等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一端有铰链的动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弹力方向一定沿杆,即杆上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故A正确;
B.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重力G、轻绳的拉力T和轻杆的支持力F,构成力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知,该力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OC相似,则有
由于不一定大于,所以绳对人的拉力不一定大于人所受的重力,故B错误;
C.由图可知,AO为定值,AC在虚线位置时比实线位置时大,则根据上式可知,轻绳AC在虚线位置比实线位置承受的拉力大,故C错误;
D.OC在虚线位置时都与在实线位置时相等,则根据上式可知,轻杆OC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时对人的支持力相等,则轻杆OC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压力相等,故D正确。
故选AD。
12.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 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 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C. 至时间内,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至时间内,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小球落到弹簧表面后,开始压缩弹簧,此后弹簧的弹力开始增大,小球受到的合力减小,但方向仍然向下;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合力为零,速度达最大,故时刻小球速度没有达到最大,故A错误;
B.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合力为零,速度达最大,之后弹力继续增大,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向下做减速运动,最低点时弹力最大,由图可知时刻弹力最大,小球速度为0,故B错误;
C.至这段时间内,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小球向上做减速运动,故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至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力为0,说明小球离开弹簧,只受重力作用,具有向下的加速度g,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故选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3.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及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动橡皮条,将结点拉到点,如图甲所示。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则图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在同一组对比实验的两次操作中,点位置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变动。
(4)另一小组在研究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合力为,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任意改变它们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不可以 ④. ⑤. ⑥.
【解析】
【详解】(1)[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
(2)[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
故选B。
(3)[3]在同一对比实验的两次操作中,作用效果要相同,所以O点位置不可以变动。
(4)[4][5]根据图丙可得
解得
,(或,)
[6]若任意改变它们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
14. 某同学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将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已知为小车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两滑轮间轻绳与长木板平行。
(1)实验步骤中,以下操作正确且必要的是__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
D.实验开始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2)正确的实验操作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以加速度为横坐标,力传感器的示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丙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则小车和动滑轮的总质量___________。
(4)以下有关实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若打点计时器实际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则算出的加速度值偏小
B.若绳子拉力用沙和沙桶的重力代替,则小车合力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在打出的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主要是为了方便运算、减小误差
D.描点作图时,为了使图像更加贴合实验事实,应该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每一个点
【答案】 ①. ##CB ②. 0.51 ③. ④. ##CA
【解析】
【详解】(1)[1]AC.由于弹簧测力计能够直接测量出细绳的拉力大小,即可以直接求出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并没有用沙与沙桶的重力表示细绳的拉力,所以实验中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则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故A错误,C正确;
B.为了使得细绳对小车的弹力等于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实验时,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D错误。
故选BC。
(2)[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由逐差法有
解得
(3)[3]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整理可得
则有
解得
(4)[4]A.若打点计时器实际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则测量时间偏大,则算出的加速度值偏小,故A正确;
B.若绳子拉力用沙和沙桶的重力代替,由于沙和沙桶也做加速运动,则沙和沙桶的重力大于绳子拉力,测量时认为和沙桶的重力等于绳子拉力,则小车合力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故B错误;
C.在打出的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主要是为了方便运算、减小误差,故C正确;
D.描点作图时,为了使图像更加贴合实验事实,应该用平滑的直线连接尽可能多的点,故D错误。
故选AC。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如图所示,汽车以大小为的速度行驶,通过人工收费通道时,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处减速至0,用时间缴完费后,再加速至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求:
(1)汽车从缴费前减速开始,到缴完费后加速结束,总共通过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是多少?
(2)汽车因为上述过程耽搁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1)汽车经过减速、停车缴费、加速三个阶段,其中减速与加速阶段互为逆过程。设减速时间为,三个阶段通过位移为,由运动学公式有
整个过程所需时间
联立解得
(2)设汽车匀速通过收费站所用时间为,则
耽搁的时间为
16. 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在建造房屋时,需要考虑将屋顶设置成一定的角度,以便雨水可以快速地流下。若忽略雨水从屋顶流下时受到的阻力,屋顶跨度一定,为使雨水在屋顶停留时间最少,屋顶的角度应为多大?(已知)
【答案】
【解析】
【详解】以屋顶流下的雨滴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屋顶的宽度为,斜面长度为,由几何关系知
由位移公式得
又
联立以上方程得雨滴沿屋顶下滑的时间为
可见当时,有最小值。即为使雨水在屋顶停留时间最少,屋顶角度应为
17. 如图所示,物块P放在水平地面上,与物块、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相连,三个物块均静止。和的质量均为,的质量为,细线和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1)求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若要物块对地面的摩擦力变为0,只增加一个物块的质量,需要将哪个物块的质量至少增加多少;
(3)接第(2)问,若继续慢慢增加该物块的质量,最终物块将开始滑动,求此时该物块的质量。
【答案】(1),摩擦力方向沿地面向右;(2)须将的质量增加到0.5kg;(3)
【解析】
【详解】(1)对物块作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有
解得摩擦力大小
摩擦力方向沿地面向右
(2)欲使对地面的摩擦力变为0,须将的质量增加到,则有
至少需要增加的质量为
此时,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
说明此时物块仍平衡
(3)若继续增加的质量,受到的摩擦力将向左,设的质量增加到时,恰好滑动,则有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