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3 19:40:50

文档简介

必修二 第4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
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
1962年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 2200万担
实际达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 2400万担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 文化大革命
5.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
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 )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0.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改革开放
12.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联产承包 大跃进 好莱坞大片 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 互联网 革命委员会 南巡讲话
C.拨乱反正 大包干 经济适用房 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 个体户 一国两制 村民自治
13.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14.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15.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 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16.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17.“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
地田”是指(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 D.对外贸易扩大
19.右图是漫画《摘棉花》。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2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 ( )
A.以市场调节为主 B.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
C.完全由市场配置 D.通过政府计划实现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 )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资源比较丰富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24. 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九界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那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
①天津 ②秦皇岛 ③上海 ④沈阳 ⑤青岛 ⑥香港
A.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①③ D. ③④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8分)
⑵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4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⑶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
材料二 左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
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开会,决
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
保证书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
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因包
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
养到18岁。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元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⑵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⑶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ABACD 6—10 ADCBD 11—15 CCDBB 16—20 BCABA
21—25 ADCCC
26.答案要点:
⑴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3分)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分)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3分)
⑵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分)
⑶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分)
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3分)
27.答案要点:
⑴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
⑵变化: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提高,还了贷款,交售了粮食。(4分)
原因:实行“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分)
⑶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展开,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4分)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
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3、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4、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5、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8、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9、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0、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 B、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2、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4、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16、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7、“不动摇,不懈怠,不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19、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0、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2、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4、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的主要特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加强民族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D、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5、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6、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前排左一为荣毅仁,左二为胡厥文,左三为盛丕华。
材料四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变化的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
参考答案 
1、CDCAA 6、BAAAA 11、CCCBC 16、ACCBB 21、ACBDD
26、(1)男耕女织,小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8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原因:三大改造的进行。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工业化和计划经济奠定了基础。
27、 (1)状况: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落后。方针:“一五”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必要性: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不利的国际环境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
(2)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①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②制定“一五”计划,在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2.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4. 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了( )
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6.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8.1984年3月24日,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0.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1.“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请问,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
1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4.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的华侨众多
15.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瞩目,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16.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 )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歌曲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下列关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个人活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大小之分
18.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9.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所反映的时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20.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4)“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深圳的变化
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分析材料二中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特区。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或“深圳速度”)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4)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DCB 6-10 ACCBC 11-15 BBACB 16-20 ACDDA
材料题
21、(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或“深圳速度”)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4)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