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21·世纪*教育网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选B。牛顿力学体系定律以严格的数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的意义,A、C、D三项所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
2.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
A.经典力学 B.自由落体定律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解析:选A。根据“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可以排除B 、C、D三项。自由落体定律、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属于16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科学成就。
3.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提出了相对论”可推断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但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故选D项。 2-1-c-n-j-y
4.量子论的创立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革命,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对此,首先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它运用到其它问题上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选C。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与识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首先可排除A、B两项,他们都是生活在17世纪,而量子论是20世纪诞生的;普朗克是量子论的提出者,因此也可以排除;只有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而答案是C项。 【出处:21教育名师】
5.科学理论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同时又是在否定中发展的。下列科学家对科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牛顿——爱因斯坦 B.普朗克——爱因斯坦
C.拉马克——达尔文 D.瓦特——法拉第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相对论既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又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故选项A正确。 21*cnjy*com
6.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
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选A。毕封歌颂人类通过双手进行劳动改造大自然,实际上就是批判上帝创世说。
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解析:选C。生存竞争指的是生物进化论,阶级斗争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前者形成于1859年,后者形成于1848年,均属于19世纪中期。 www.21-cn-jy.com
8.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为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它说明了( )
①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②进化论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③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进化论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从图中对达尔文的讽刺看,②显然不正确,④强调开始不正确,用彻底更合适。 2·1·c·n·j·y
9.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哪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C.他和牛顿一样,在同一领域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解析:选B。牛顿研究的是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物理学,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学,故A、C两项错误。由于研究领域不同,所以不能说达尔文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比牛顿要大,所以D项错误。
10.“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长久以来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解析:选D。首先从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看这项发明是关于动力方面的发明,这样B、C两项即可排除;A项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D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答案应该是D项。 21*cnjy*com
11.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解析:选B。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说法是错误的,牛顿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并未紧密结合,排除D项。 21教育网
12.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最终是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发展。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够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发电机的问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本题强调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期以后,排除有④的选项。伽利略的研究主要是在天文学方面,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关系不大,排除有②的选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这一理论为核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核能的利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出现在20世纪,有力的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也就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13.一部网络穿越小说中曾有这样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
A.小说作者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该作者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此时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解析:选A。本题以网络穿越小说为命题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牛顿生于1642年,死于1727年,当时还没有出现电和电灯;B说法错误;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
14.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足不出户人们即可了解整个世界。最早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是在( )21·cn·jy·com
A.20世纪40年代后期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90年代以后 D.21世纪初期以后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不能以计算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出现作为标志,只有形成了全球信息网,人们才能“坐拥天地”,而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才实现的。
15.如下图所示,每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的重大突破,下列对其突破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B.人类社会进入竞争时代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解析:选B。图一表明了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二表明了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图三笔记本的出现,表明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竞争是每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的共同特征,不能成为突破性的标志意义。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某班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5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6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5分)
解析:第(1)问是要求从“经济”“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方面分析科技时代到来的原因;第(2)问是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中选取相关史实证明结论;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4)问回答“启示”要紧扣材料所涉及范围。【来源:21cnj*y.co*m】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版权所有:21教育】
(3)执着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17.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都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们体现了哪三个生产力发展的时代?(3分)
(2)图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与图一所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相比,在发明创造的人才素质、开展范围及工业部门等方面有哪些不同?(9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你认为上图所示工具的推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8分)
解析:本题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中心,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图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分析比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第(1)问据图片蒸汽机、电灯和互联网和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三个时代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第(2)问则主要考查比较能力,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比较的角度,根据这三个角度结合所学的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要注意是考查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不能从积极的影响上考虑。前两次工业革命在负面影响上都是从环境污染方面回答,而信息时代则要从网络垃圾、网络犯罪等考虑。
答案:(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人才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开展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只限于英国,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形成了多元化格局。www-2-1-cnjy-com
工业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这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威力。
(3)蒸汽机的使用、火力发电都使煤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重要的能源,出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烟尘增多、酸雨等大气污染问题,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互联网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迷恋网络成瘾、打游戏耽误了学习工作、破坏了家庭和睦、一些网络少年走向了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阶段检测十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做出在一些尖端科技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是出于
( )
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加强国防的需要
③打破核垄断 ④建立霸权的需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新中国在尖端科技上的一些战略决策并非是为了建立霸权的需要,④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答案:D
2.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析:①是天文观测工具,故错误;②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利用核能建立水电站才是和平利用核能源的表现;③错在“文化大革命”促进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的说法上,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3.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分析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科学、艺术繁荣的前提,“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科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了科学、艺术的繁荣,故①②③正确。开展政治运动和进行“文革”不利于科学、艺术发展。
答案:A
4.“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从材料中中国还不能生产尼龙袜子,反映出中国的生产还比较落后,而邓稼先把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反映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提出前归国的,并且材料也没有相关信息。其中④虽然是原子弹发明后的影响,但材料中并没有显示中国已拥有了原子弹。
答案:D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家基本政策的再认再现能力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文艺、科技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答案:B
6.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领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联系60年代的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实际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7.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器——“嫦娥一号”成功升入太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的航天史又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国迈入航天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发射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航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业的发展,属于航天事业的是C、D。其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2003年,故选C。
答案:C
8.“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21·cn·jy·com
(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两弹一星”的出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应选B。
答案:B
9.方寸烟标可以见证航天历史,下面三枚烟标告诉我们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发现与三枚烟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相联系的史实是: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时35分,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一曲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2·1·c·n·j·y
答案:B
10.阅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中的“飞”、“中国人进入太空”可以判断这是外国对中国“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评价。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11.下图是我国“嫦娥一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月卫星发回的数据所合成的月球照片,这次探月工程是在我国建国初“两弹一星”战略发展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两弹一星”中什么的发展对探月工程来说极为重要【版权所有:21教育】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原子弹 ②导弹
③氢弹 ④人造卫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对探月而言,要有卫星,还要有发射卫星的相应技术。
答案:D
1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是21cnjy.com
( )
A.黄道婆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审准关键词“丰衣足食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袁隆平。
答案:B
13.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 )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农民”和“吃饭”。邓小平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这些都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所以,B项是正确的。
答案:B
14.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C两项分析不够全面,B项包含于D项当中,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答案:D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 )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与陶行知有关,④所述内容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在民国时期即已出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所以②③是正确的。
答案:B
16.(2010·江苏淮阴统考)下图是毛泽东的题词,该题词提出的特定历史背景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C.“文革”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双百”方针是1956年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提出的,因此应选B。2-1-c-n-j-y
答案:B
17. 2008年是恢复高考31周年。1977年的恢复高考
( )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④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①不正确。
答案:B
18. “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希望工程”动员全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来源:21cnj*y.co*m】
答案:B
19.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识记史实的能力。“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针对科学、文艺界正式提出的,应该排除;②③④都是邓小平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表现。
答案:D
20.图摄于1993年11月,为云南省红河县浪堤乡浪堤村的“旁听生”,画面上的儿童可以以什么为武器,来保证当时自己最大梦想的实现21教育网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8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21*cnjy*com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 ( http: / / www.21cnjy.com )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请回答: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8分)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促进作用。第(1)问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来解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就可正确作答。第(3)问要认识到科技与生产的相互促进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18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一次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业时代推进到了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了电气时代;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信息技术、计算机时代。(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二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科技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www.21-cn-jy.com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锦涛报告的主要观点。(6分)
(3)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4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能力。三则材料层层递进,重视教育。且都没有离开现代化,所以“科教兴国”是解答本题的钥匙。回答时要简明,抓住要害。解答第(2)题时要注意分析材料,理清思路,使答案层次化,以增强说服力。
答案:(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2)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3.(2010·山东济宁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恩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阿克”诞生于1946年,主要是用来计算炮弹飞行的弹道的。它以电了管为元件,采用外插型程序,需人工接通电路,主要功能是十进位加减法运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引自《维基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69年,美国国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为了能够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试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到1974年4月,阿帕网扩大到包括15个节点并管理23个大学工作站的规模。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1991年,欧洲核子物理中心发明了用超文本键接网页的环球网,也称为“万维网”,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引自《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启示》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中国1983年研制的银河Ⅰ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
其优越性能排名全球第五、亚洲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 中国研制的计算机处理器“龙芯一号”
材料四 信息泛滥、网上黄毒、沉溺于网络以及利用网络犯罪等等,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自《信息时代的种种问题》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计算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计算机网络发明与兴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历程。(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研制开始于何时? 材料三中我国计算机研制中的重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1*cnjy*com
(3)四段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核心问题?对此,你有哪些重要启示?(6分)
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发展的需要;民众对科技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的需要。
主要历程:由军事需要到科学研究再到向社会开放,由局部网络到全球网络的发展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或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说明:我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我国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核心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启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对待。我们对此必须积极应用,趋利避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