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5课: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其中有一条河被我们亲切的称为“母亲河”,同学们知道是哪条河吗?对,就是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颂》,感受黄河的雄伟磅礴和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黄河颂》。
文体知识
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字词读音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高山之巅( )
屏障( ) 滋长( )
lán
bǔ
zhuó
diān
zhàng
zī
词语解释
气魄:
宛转:
屏障:
浊流:
哺育:
浩浩荡荡:
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委宛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下贱之人。
喂养,比喻培养。
形容广阔或壮大。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朗诵词):概括赞美黄河,引我们走近黄河。
1、细读全诗,把它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整体感知
1、细读全诗,把它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歌词):颂黄河。
第一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第二层: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第三层: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整体感知
2、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
整体感知
3、这首歌词的首尾很显然是呼应,但两部分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完全相同。起首重点落在“黄河”上,结尾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整体感知
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课文赏析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课文赏析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课文赏析
“啊!黄河!”
“啊!黄河!”
“啊!黄河!”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课文赏析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语句的反复,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精神的决心。
深入探究
1、诗歌的第1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作者首先以呼告的修辞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接着,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这也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深入探究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课堂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
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冡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A
当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A
有关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