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诗五首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08: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群英闪耀
诗意漫润
短诗五首
任务一 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准备读诗
新诗巨子——沈尹默
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四卷一期上首次刊发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3首新诗,其中有沈尹默的《月夜》、《鸽子》、《人力车夫》
3首。此后两三年间,沈尹默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18首散文体白话文新诗,成为“中国新诗的拓荒者之一”。
《月夜》被誉为中国“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康白情《1919年诗坛略记》)。
雨巷诗人——戴望舒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汉园三诗人”——卞之琳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诗场诗人——芦荻
是南海现代作家,出生于民国初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发表多个诗集,是一名优秀的诗人、作家,解放后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著有诗集《桑野》、《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诺奖获得者——聂鲁达
出生于智利,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1928年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1949年离开智利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主要作品有《黄昏》、《诗歌总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任务二 初读诗歌,依据阅读,进行归类
活动:请你根据初读的理解,给五首诗歌分类,并说明理由。
表达方式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音韵格律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知识参考:
同学甲:
《统一》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
国别
《统一》《断章》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风雨吟》
表达方式
同学乙:
同学丙: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朵,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颗,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新诗中的我(抒情主人公)
事物的普遍性、多样性和统一性(哲理)
任务三 选读诗歌,依据策略,进行欣赏
1、学会朗读设计
2、了解感情基调
3、分析诗歌意象
4、关注写作手法
5、梳理诗歌结构
活动:请你运用我们学诗的一些策略,就你喜欢的一首诗进行赏析。
月夜
沈尹默
霜风 呼呼地 吹着,
月光 明明地 照着。
我 和一株顶高的树 并排立着,
却 没有靠着。
| |
| |
| |
|





用“呼呼的”修饰“霜风”,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用“明明的”修饰“月光”,为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两句诗中,既有秋风瑟瑟、寒光照人,体现当时压抑青年人的时代氛围景象,又因这两个声色明朗的形容词,给人一种风云激荡、生机盎然、搏击时代、奋然抗争的昂扬气象。所以要重读。
“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并无孤独之感,反而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用一种昂然的姿态表明主观的选择,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识。
施用策略一:设计朗读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施用策略二:选择意象
“红山茶”,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诗人借这个意象既隐喻亡者生命之灿烂,表达了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又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和热烈,表达了深沉的怀念。感情细腻、深沉有节制,委婉中蕴含着激情。“红山茶”打破了平静,这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构成了诗歌的起伏,也照应着诗人抑制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 长夜漫漫”“ 海涛闲话”,两相对举,“生”和“死”的对话,“生”的艰难行走,“死”的安详永恒,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慨叹。
施用策略三:关注手法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主客流转,“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构成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中,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此是赏者;但楼上看风景的人,又把桥上人当成风景进行欣赏。第二个画面中,由“装饰”建立关联,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又和明月一起,成了“别人”梦的内容。短短的4句诗,用非常简单的意象,将所要表达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但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诗人在平常的现象发现了其中辩证的色彩,巧妙地做到了诗情与哲理的高度契合。
讨论:和同学一起畅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
景人在楼上看你”,谈谈你的感受
你不必在桥上感到孤寂,
楼上正有人在看你。
——《思念卞之琳》 许觉民
你在桥上看风景,你哪里会知道另一个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的窗子上掩映着静静的明月,你怎么想到别人在梦中想念你?这两种不自知的回报,仿佛被一种神秘的人生感情交错着,似乎在冥冥中对一切孤独者的给予和慰藉,告知你不必在桥上感到孤寂,不正有楼上人在看你么?你在落寞的情怀中看窗前明月,而恰有别人的梦中端视着你的身影。诗人安排了具有哲理性的交错场合,展示着人生从孤寂到乐观的情致,从徘徊中走近和谐。诗人笔下的情调未免有些“其境过清”,但是意趣却是健康的、惬意的。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施用策略四:把握情感
《风雨吟》感情饱满和剧烈:首节表面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暗示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第二节比喻承接,继续描绘风雨大作带来的变化——“郊原”如海,“房舍”像舟,使读者能看到海的波涛、舟的飘摇。第三节“舵手”坐实了前文的比喻,“房舍”中的“我”就像那驾舟的“舵手”,责任重大,使命强烈,而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忧惧不安,另一方面又将人物置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朵,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颗,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施用策略五:梳理句式
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诗人使用了“所有的……一……”这一句式,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既对立又统一)。
补充:1、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2.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任务四 通读诗歌,链接知识,归纳特点
中国新诗的发展与主要诗派
新诗主要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体诗歌,用白话写作,打破旧诗词的格律。
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第一部白话文新诗集。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解放、诗的白话、音韵节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同时期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1920年,郭沫若的《女神》成为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诗集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想象”在诗中的作用。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汪静之还出版了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他们的诗歌咏单纯的爱情,大胆剖白人的内心世界,可谓开了情诗之先河。
紧接着,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等诗人主张“理性节制情感”,戴着“镣铐”来“跳舞”,这就是早期“新月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再别康桥》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现代派诗人也陆续登上现代新诗的舞台。施蛰存在《现代》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派诗歌在谱系上与早期的象征派诗歌相承。现代派诗歌的诗坛“首领”是戴望舒、卞之琳。其中戴望舒以《雨巷》一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1936年《汉园集》出版,诗集收录了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这三位诗人被称为“汉园三诗人”.其中以卞之琳最为瞩目。他是新诗历史上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其诗歌能于平淡中出奇,因为他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如本课中的《断章》一诗。
抗战期间,影响最大的是“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的一个青年诗群。他们提倡以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他们面对现实与自然进行默思,将中国土地上的沉痛和灾难与诗歌高度融合。
抗战结束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等形成了一个流派,就是“九叶派”。1981年,他们中的几位老诗人结集出版了他们当年的诗选《九叶集》,后来“九叶派”便成为海内外流行的对他们的称谓。
“中国新诗派”是对中国现代新诗三十年发展的一个总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形成的一个准备。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到穆旦这里得到初步的落实!“中国新诗派”为当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讨论: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
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中的
“来”“海”“怀”等。
2、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
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
呼的吹着”等,语言散文化。
3、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任务五 回顾诗歌,根据提示,创造新诗
活动:从下面词云图中任选词语,以“路”为核心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首小诗。要求:自拟
标题,注意分行和语言的简洁、凝练,不超过6行。
标题:
评分项 评分标准
得分
意象(5) 意象及意象群
表现手法( 5) 至少分析 一种表现手法
情感内涵( 5) 情感把握准确, 内涵理解深入
其他( 5) 有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酌情加分
自评表(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