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7 08: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肥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
化学开学考题
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B.加高烟囱,可以减小大气污染
C.过滤或加入活性炭均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D.为降低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2.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将工厂烟囱加高排放废气 B.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滴加稀盐酸
C.加热固体 D.检验氢气的纯度
4.如图是制造导弹材料中含有的稀土元素钕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nd B.原子质量为144.2
C.原子序数为60 D.核外中子数为60
5.过氧乙酸(C2H4O3)可用于消杀某些物品表面的新冠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非金属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C.用煮沸的水养鱼,鱼很快会死—煮沸的水中含氧原子较少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7.燃煤电厂烟道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捕捉后可用于生产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2:3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C.上述反应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碳素(含有炭黑)笔书写重要文件
B.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霓虹灯
D.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9.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镁 黄铜 生铁
B.混合物:石油 空气 冰水混合物
C.非金属元素:硫汞碳
D.还原性物质:木炭 氢气 二氧化碳
10.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
B.验证甲烷燃烧产物中是否有水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D.探究分子的性质
1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2023年,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都高不开金属材料的应用: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
(1)C919大飞机的机身主体材料是铝合金,使用铝合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 大于纯铝;铝有很好抗腐蚀性原因是 。
(2)航天器的天线是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通常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金属矿物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我们需要保护金属资源。下列关于铁制品的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栏杆表面刷油漆
C.用不锈钢等合金代替铁制部件
D.对铁制零件进行“烤蓝”处理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装置优点是 ;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应等到 ,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收集。
(4)小明同学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利用G装置如何操作 。
15.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废旧零部件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其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
(2)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
(3)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现象 ;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步骤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某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利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量.
【实验设计】
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处理】
实验一:
(1)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反应后盐酸过量的依据是 。
(2)碳酸钙粉末量不宜太多原因 ;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
(3)先连接好装置,再 (填操作),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20mL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缓慢推入,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
【反思与评价】
(5)经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的操作简单,便于读数
B.实验一最终得到的数据和通过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完全相等
C.实验二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环保
D.实验二中若将碳酸钙粉末改成块状的大理石,更安全。
17.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回收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的铜粉。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详解】A. 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造成资源过度开发,错误;
B. 加高烟囱,不可以减小大气污染,建高烟囱只是为了让污染物在空气中扩散的更久,更广,降低局部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总量是不变的,错误;
C.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加入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均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D. 为降低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错误;
B、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D、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且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验纯的方法为:用拇指堵住装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慢慢移开拇指,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Nd,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0,表示原子序数为60,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钕元素中子数=144-60=8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故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乙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则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乙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解释正确;
B、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故解释正确;
C、用煮沸的水养鱼,鱼很快就死了,是因为煮沸的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故解释错误;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C。
7.A
【分析】由图可知,X为CO2,Y为H2,Z为CH3OH,W为H2O,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参加反应的X(二氧化碳)与Y(氢气)的质量比为44:6=22:3,故A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则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故B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上述反应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后为一个甲醇分子和1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碳素(含有炭黑)笔书写重要文件,以便长期保存,说法正确;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而不是燃料,说法错误。
故选D。
9.A
【详解】A、镁是金属单质,黄铜是铜的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它们均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由“石”字旁可知,硫和碳属于非金属元素,汞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木炭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性物质,二氧化碳不属于还原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推理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KMnO4,故B推理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是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推理错误;
D、金属能导电,但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也能导电,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A、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根据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可证明甲烷燃烧是否有水产生,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氢气流吹肥皂泡时,肥皂泡向上飘,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段时间后,蘸有酚酞溶液的点从左向右依次变红色,而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2.D
【详解】A、t1℃时,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3.(1) 硬度 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
(3)BCD
【详解】(1)铝合金是铝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大于纯铝;
由于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说铝有很好抗腐蚀性;
(2)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钛,同时生成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3)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锈蚀,措施错误;
B、在铁制栏杆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有利于铁制品的防锈,措施正确;
C、合金与其组成中的纯金属相比,抗腐蚀性增强,所以可以用用不锈钢等合金代替铁制部件,措施正确;
D、对铁制零件进行“烤蓝”处理,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可以有效避免腐蚀,措施正确;
故选:BCD。
14.(1)水槽
(2)
(3) 控制反应速率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4)a端连接量筒,集气瓶水中加一层植物油,氧气从b端通入
【详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水槽;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B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若用F装置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收集;
(4)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要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要从短管进气,长管出水,更利于水的排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氧气的体积,故应该a端连接量筒,集气瓶水中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氧气溶于水),氧气从b端通入。
15.(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过滤
(3) 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置换反应
【详解】(1)将废旧零部件粉碎,可以增大其与酸的接触面积,反应进行的更充分,提高金属银的回收率,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步骤I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粗产品中的铜、银不与稀硫酸反应,铝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所以现象是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铝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后,电子天平上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或“不再减小”或“没有气泡产生”)
(2) 碳酸钙粉末量太多产生气体量会超过注射器量程,造成实验失败
(3) 检查装置气密性 锥形瓶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变大,导致盐酸无法推入
(4)70
(5)B
【详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后,没有气泡产生时说明反应已经完全;
(2)碳酸钙粉末量不宜太多,是因为碳酸钙粉末量太多产生气体量会超过注射器量程,造成实验失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气体会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大,故若缓慢推入会导致盐酸无法推入;
(4)由图可知注射器中的开始示数为20mL,最终示数为90mL,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90mL-20mL=70mL;
(5)A、实验一操作简单,只需读托盘天平的数值即可得到结论,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生成了二氧化碳部分会溶解在水中;或者盐酸有挥发性,挥发扩散了部分,说法错误;
C、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实验二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环保,说法正确;
D、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迅速,可能会造成锥形瓶塞子崩开,故实验二中若将碳酸钙粉末改成块状的大理石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更安全,说法正确。
故选B。
17.(1)0.4
(2)解:设100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x=19.6g
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9.6%。
【详解】(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100g+30g-129.6g=0.4g。
(2)见答案。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