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些矛盾?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夏朝为什么会有这两个不同的画像?思考:西方有些学者不承认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你如何反驳他的观点呢?①王位世袭制代替原来的禅让制;②“家天下”代替“公天下”;③夏朝对都城地区和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夏朝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位世袭制的理解: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以上材料均选自《礼记》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夏朝原因?结果?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2.发展:夏朝商朝3.完善: 西周目的、对象、内容、义务、主要封国、特点、作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2.发展:夏朝商朝3.完善: 西周目的、对象、内容、义务、主要封国、特点、作用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2.发展:夏朝商朝3.完善: 西周目的、对象、内容、义务、主要封国、特点、作用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兴起:2.发展:夏朝商朝3.完善: 西周4.瓦解:春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在他年老之后谁世袭王位?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1.实质:2.经过:3.原则:4.等级:
5.评价: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特点:大宗不变,小宗别立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三、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社会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保障,两者构成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 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在家庭范围内表现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表现为分封制。课堂检测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B课堂检测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B课堂检测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C课堂检测“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D课堂检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
B.扩大统治区域
C.防止旧贵族反叛
D.巩固奴隶制政权D课堂检测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国王的赐姓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继承始祖之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D练习:1. “禹铸九鼎”的古代传说,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2.以下能说明夏朝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的是 A 世袭制由此确立 B 确立了土地私有 C 由此产生了国家 D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课件23张PPT。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疆域
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假如你是嬴政,面对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巩固地位,维护统治
面对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形势,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从而达到这个目的呢?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还有没有其他制度可行的呢?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官制的建立3.地方建立郡县制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1.表现:
2.特征:材料: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问: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君主专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他功绩最大,与众不同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1.表现:
2.特征:君主专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官制的建立情景分析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乘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反映出什么问题?
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丞相车骑数量的增多,反映了相权的逐步扩大,势必影响到皇权的加强,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 帝九 卿中央官制: 特点: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九卿结构示意图
九卿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掌宗庙祭祀与教育受奏事与宫廷宿卫掌宫门警卫司法宫廷车马外交管皇帝家族与亲戚之事财政税收与制造业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官制的建立
3.地方建立郡县制 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探究:秦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呢?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官制的建立
3.地方建立郡县制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问: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了巩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施行秦律;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修驰道
北击匈奴;修长城;南伐百越;开灵渠。《秦律》内容:丰富庞杂,广泛涉及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各方面的法律关系。例如经济方面: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等.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秩序《秦律》部分《秦律》竹简度衡量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文字灵渠灵渠长城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评论二:中央集权制度是好,是坏?积极方面:
1、地方集权于中央,再集权到皇帝手里,朝廷可以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去巩固其统治。
2、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这种政治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消极方面:
1、皇权不受限制和约束,君主独断专制,从而使秦朝“二世而亡”
2、历代王朝沿用种种弊端,如外戚宦官专权等。
课件11张PPT。 书项王庙壁 明 王象春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玉块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二、地方: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三、选官:科举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宰相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汉代:汉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内外朝)?光武帝(尚书台,下分六曹)2.隋唐:三省六部制动手:请把右边两组的字正确连接吏户礼兵刑工富贵威严贫贱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汉代:汉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内外朝)?光武帝(尚书台,下分六曹)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元:二府制(中书省、枢密院)讨论:从汉代至宋元中央机构演变过程的特点?相权趋于分散并彼此制约,由此皇权得到巩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二、地方: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1.汉代:郡国并行?设州部,置刺史2.唐代:设10道?道转化为行政区划3.五代、宋、辽、金:三级制4.元:行省制度和宣政院讨论:从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基本手段?(1)缩小地方行政削弱地方势力;(2)中央派官代表皇帝垂直监控地方。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二、地方: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三、选官:科举制材料一: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己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廿二史.杞记》材料二: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士族制度腐朽,势力渐衰;庶族地主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二、地方: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三、选官:科举制1.过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作用: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练习:
1.?(2010山东)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 . (2010福建)《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 B?? 3.(2010广东)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B.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C.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4. (2012四川)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B?? C? 5、(2012海南)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2010上海)归纳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C? 课件13张PPT。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背景: 2.经历:
3.评价: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背景: 2.经历:
3.评价: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内阁首辅==宰相?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背景: 2.经历:
3.评价: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练习:(2012江苏)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D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皇太极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皇权受到限制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皇太极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皇权受到限制南 书 房皇权得到扩大军 机 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2012年全国)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真题演练B?? 2.(2012年全国)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C 3.(2012年天津)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C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明朝:北部、东北、西藏2.清朝:西藏、新疆3.清朝初期的疆域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