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2
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自学生字新词
我会读
biān fú
蝙 蝠
xì zhe
系 着
启 示
即 使
líng dang
铃 铛
揭 开
jiē kāi
障 碍
zhàng ài
cāng ying
zhèng míng
苍 蝇
证 明
敏 锐
qǐ shì
jí shǐ
mǐn ruì
荧 屏
yíng píng
词语提示:
清朗:凉爽晴朗。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领悟。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家在做
实验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
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探路:事先探查道路情况。
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本文主要讲科学家经过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 ____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__ __,保证飞机能在夜间___ ______。
反复试验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雷达
安全飞行
整体感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承上启下,点名了飞机与蝙蝠的关系。
设 问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障碍物小
动作灵活
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高超。
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一次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依靠眼睛。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Page 11
第二次试验
试 验 条 件
试 验 情 况 第 二 次 试 验 塞住蝙蝠的 __________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耳朵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试验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Page 13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
Page 14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和终于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要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和创造不是三两天就能实现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嘴
耳
天线
荧光屏
超声波
无线电波
讨论交流
( )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 ) ( )。
天线
嘴
无线电波
超声波
荧光屏
耳朵
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鱼
潜水艇
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我受到的启示:
1.我从乌龟通过伸缩头部躲避危险这一现象得到启示:适当的退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趋利避害是一种策略。根据这一启示我想研制能收缩头部躲避危险的汽车、飞机。
2.青蛙能够水陆两栖,由此我想研制水陆两用的汽车。
蝙蝠——嘴、耳朵——超声波
雷达——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
从不同角度提问:内容 写法 启示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物
用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造句。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 ·
·
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抄写下来;
2. 搜集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发明也是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名句积累。
关于科学的名言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英)达尔文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