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从粒子到宇宙》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是反映该物质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甲 B.t2、t3时刻该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处于固态时的该物质属于晶体 D.t4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乙
2.如图所示,有关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观点正确的是( )
A.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 B.原子核和夸克构成原子
C.夸克是体积很小的质子和中子 D.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3.新冠疫情未结束前,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识。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分子,不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构成飞沫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扩散现象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4.唐诗《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人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描写自己对山中夏日的喜爱之情。诗句中也多处涉及到物理知识,诗句中描述的情景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一句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5.下列现象和诗句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 ②为有暗香来;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⑤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奔跑; ⑥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
⑦尘土飞扬; 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
⑨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⑩满架蔷薇一院香。
A.①③⑤ B.②④⑧ C.③④⑦ D.①⑤⑨
6.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如表所示,小明同学将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轻质小球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强
玻璃 毛皮 丝绸 纸 金属 硬橡胶 涤纶 硬塑料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摩擦时玻璃棒失去电子 D.摩擦时玻璃棒得到正电荷
7.对如图所示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固体之间可以扩散
B.图乙:抽去玻璃隔板,两瓶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是因为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D.图丁:红墨水在冷水中颜色变化得慢些,说明分子间的引力较大分子被束缚
8.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一个电子构成的,关于氢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B.C. D.
9.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和c数量不相等 B.b决定原子种类
C.质量集中在c上 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B.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1.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微观世界的粒子与宏观世界的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花香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2.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系统能给空气做核酸检测。气溶胶是指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直径一般在100μm以下的微小颗粒物。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气溶胶、原子、原子核、夸克 B.气溶胶、夸克、原子核、原子
C.原子核、夸克、原子、气溶胶 D.夸克、原子核、原子、气溶胶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到零下78.5℃,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所示的“冰状胡须”。其形成原因是固态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知道分子都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揭示原子并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粒子,它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__________组成。
14.如图,“拨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
(1)“拨丝地瓜”香味四溢属于__________现象;“拔丝地瓜”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郁,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__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
(2)夹起一块地瓜时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力。
15.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__________,这说明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__________(选填“正电”或“负电”)。
16.“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__________现象。中午时香味更加浓郁,这表明了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7.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十月秋高气爽,走在景色怡人的校园里,我们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这是__________现象;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衣服的表面容易“粘”灰尘,这是因为身上的衣服相互摩擦带了电,从而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18.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A.原子;B.分子);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甲、乙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装有常温下的水,另一杯装有70℃的热水,同时向两只杯子中分别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现象可以判断__________杯装的是热水,整杯水变黑属于__________现象,甲、乙现象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后,两瓶气体会相互混合,这是__________现象。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该实验两个瓶子的位置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互换。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为某款儿童用的驱蚊手环,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__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__。用力撕开包装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22.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_。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水温越高,水变甜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小明学习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填“A”或“B”)瓶。
(2)如图乙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3)图丙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跟温度有关。
24.【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无关系?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猜想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茗茗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实验分析】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选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水杯中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__________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选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墨墨提出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墨墨将上述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其具体方法是:
①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倒入体积相同、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来自西尔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毛皮 铅 绢 纸 木棉 蜡
来自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炳烯树脂 聚乙烯醇 ﹣﹣ ﹣﹣﹣ ﹣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__________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由表中__________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
(5)A、B、C、D是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用细线吊起来后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球带负电,则A球带__________电,C球带__________电,D球带__________电。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处处留心皆学问,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现象:地板上的头发太多难以清理时,只要在笤帚上绑个塑料袋(如图),在扫地时,头发就会乖乖地跟你走了,这是为什么?请你解释一下。
27.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________(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几个同学拦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29.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操作意图】
A.通过摩擦使塑料板__________;
B.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__________;
C.“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___________,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_________。
30.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和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数,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察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察结果,可估算宇宙的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____。根据近期观察,哈勃常数H=3×10﹣2m/(s l.y。),其中,光年(l.y。)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可估算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__亿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答】解:AD.从图像可以看出,t1时刻物体处于液态,t4时刻物体处于固态,甲是固体分子的排列,乙是液体分子的排列,丙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所以t1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乙,t4时刻物体分子排列如图甲,故AD错误;
B.t2、t3时刻物体处于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故t3时刻物体内能小于t2时刻的内能,故B错误。
C.从图像可以看出,固体放热,温度降低,继续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有一定的凝固点,则固态的该物质是晶体,故C正确。
故选:C。
2、A
【解答】解:
AD、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A正确,D错误;
B、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故B错误;
C、夸克是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微粒,质子与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故C错误;
故选:A。
3、B
【解答】解:A.病毒不是分子,虽然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是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所以不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
D.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答】解:A、“阴浓”是光在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树木形成的树荫,故A错误;
B、“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帘动”是指水晶帘在微风(力)的作用下动了起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蔷薇花香充满整个院子,这是扩散现象,说明蔷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答】解: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①正确;
②为有暗香来,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②正确;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一个物体,雪飘是物体机械运动,故③错误;
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中间的孔是物体间的距离,不是分子间隙,故④错误;
⑤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奔跑,是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斥力,故⑤正确;
⑥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这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⑥正确;
⑦尘土飞扬,尘土很小,但肉眼可见,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⑦错误;
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是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现象,故⑧正确;
⑨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存在间隙,故⑨正确;
⑩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⑩正确。
故选:C。
6、C
【解答】解:AB、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玻璃棒失去电子,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的是负电,然后将该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吸引,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颗粒物,说明小球带负电或不带电,故AB错误;
CD.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过程中,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丝绸会得到电子,玻璃棒失去电子,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C
【解答】解:A、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固体之间可以扩散,故A错误;
B、抽去玻璃隔板,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摩擦过的梳子能够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正确;
D、红墨水在热水中颜色变得慢些,说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答】解:氢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一个电子构成,并且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很小,但运动的空间很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D
【解答】解: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转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A、在原子,带正电的质子c和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a的数目一定相同,对外不显电性,故A项错误;
B、质子数c决定元素的种类,故B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C错误。
D、带正电的质子c和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a之间由于带异种电荷而存在吸引的力,故D正确。
故选:D。
10、B
【解答】解: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分子大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大于质子,它们的大小关系为:原子>质子>电子。故B正确;
C、扫地时灰尘飞舞,那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C错误;
D、原子核式结构认为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B错误;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故C错误;
D、“花香满园”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D
【解答】解:气溶胶是一种微粒,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小到大的顺序应为:
夸克、原子核、原子、气溶胶。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升华;凝华;电子。
【解答】解:固态二氧化碳放在空气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冰状胡须”;
近代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电子。
14、(1)扩散;剧烈;(2)引。
【解答】解:(1)“拨丝地瓜”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使得夹起一块地瓜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
故答案为:(1)扩散;剧烈;(2)引。
15、吸引;负电。
【解答】解: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用毛皮摩擦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反,因此会相互吸引;
②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吸引;负电。
16、扩散;温度。
【解答】解: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的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剧。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
17、扩散;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解: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走在景色怡人的校园里,桂花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我们闻到了沁人心牌的桂花香,这种现象叫扩散;
干燥的冬天,衣服很容易“粘”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电荷,从而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答案为:扩散;吸引轻小物体。
18、B;B。
【解答】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如图B所示。
故答案为:B;B。
19、乙;扩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同时将两滴黑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先整杯水都变成黑色,就是由于温度高的热水分子运动的剧烈造成的,所以乙杯装的是热水。
故答案为:乙;扩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0、扩散;大于;不可以。
【解答】解: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
如果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该实验两个瓶子的位置不可以互换。
故答案为:扩散;大于;不可以。
21、扩散;剧烈;形状。
【解答】解: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用力撕开包装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扩散;剧烈;形状。
22、间隙;斥力;分子在运动;温度。
【解答】解:由于水分子间存在空隙,白糖加入水中后,白糖溶解,白糖分子化扩散到水分子空隙里去,糖水总体积不变,水不会溢出;
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水变甜了,是因为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水中,与水分子混合在了一起;
水温越高糖溶得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间隙;斥力;分子在运动;温度。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1)B;(2)间隙;(3)引力;(4)热;分子热运动。
【解答】解:(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排除重力干扰,让实验更可靠,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2)实验说明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中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造成的;
(4)热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B;(2)间隙;(3)引力;(4)热;分子热运动。
24.
(1)猜想2;扩散;(2)控制变量法;(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4)①温度;②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解答】解:(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得到的结果是猜想2正确,水杯中颜色的变化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选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要使液体的温度、质量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
步骤如下:
①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②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故答案为:(1)猜想2;扩散;(2)控制变量法;(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4)①温度;②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25、(1)玻璃棒;橡胶棒;(2)负;(3)弱;(4)不能;(5)负;正;正。
【解答】解:(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3)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纸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弱。
(4)由西尔斯资料可知,毛皮对电子的束缚能量比羊毛强,由蒙科马利资料可知,尼龙对电子的束缚能量比羊毛强,故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
(5)已知B球带负电,由图可知:A排斥B,说明B与A带同种电荷,即A带负电;
B吸引C,说明B与C带异种电荷,即C带正电;
C排斥D,说明C与D带同种电荷,即D带正电。
故答案为:(1)玻璃棒;橡胶棒;(2)负;(3)弱;(4)不能;(5)负;正;正。
26.
答:塑料袋经摩擦后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吸引头发,所以扫地时可以扫干净。
27.(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间有引力;(3)甲;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1)图1实验说明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3)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由图所示,甲图两者混合的最均匀,所以甲是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间有引力;(3)甲;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8.
(1)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解:
(1)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如用玻璃棒搅动,即使分子不运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气温升高,导致花香油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加剧。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控制变量法;(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4)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
29、带电;导走;重力作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解: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由于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
由于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因此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大”字时,人将“大”字区域内的电荷导走;
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时,塑料板上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塑料板上“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没有电荷吸引而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故答案为:带电;导走;重力作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0、;100。
【解答】解:
不同的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
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则有:r=vT;
联立求解可得到时间T=,一光年=3×108m/s 年
代入数据T==1010年=100亿年。
故答案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