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9: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红日初升,立国筑梦。历史的经验在警示,现实的需求在呼唤。新政权立足实际,另辟新径,独立自主旗帜鲜明,和平外交彰显智慧。国初形势严峻,美帝霸权围堵。顺势而为破局,大国从容“入舞”。逆境求思变,思变助前行。激荡风雨路,立国向和平。历史延续与变迁,把握联系做判断。16字方针树课魂:顺势而为,立国筑梦——理性抉择,从容入“舞”。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本课从顺势而为,立国筑梦的视角对新中国初期外交进行解读,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其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三者关系的理解,认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立国与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故本课的教学主题确定为:顺势而为,立国筑梦——新中国初期外交在理性抉择下的从容“入舞”。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所做出的的外交努力,促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通过文字、图片等细节性史料,把新中国外交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形成基于时空背景的历史解释意识。深化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生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大国自信。
[重点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由探索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过程]
呈现史料,导入新课: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的、怕帝国主义,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材料二: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漫画 开国大典(油画)
教师提问:1.据材料一,请用几个词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
征?
2.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一部近代史,满目辛酸泪。自近代以来.晚晴和民国政府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任人宰割,委曲求全,往事难堪回首!
红日初升,立国筑梦。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摆脱了百余年来的屈辱历史,开始真正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呢?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大国外交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回顾近代屈辱的历史,在新旧中国的对比中形成比较历史思维能力,为学习新中国外交作铺垫,并感受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出示本课标题
整合教材内容,融入核心素养。本节课通过三部分进行学习
一.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
二.风云激荡雄鸡立,五项原则除疑虑
三.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
过渡:政权初建,根基未稳。内要固基,外要树形。营环境,树新形,办外交,首先要立政策,然后以此为指导来开展外交活动。那么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
第一部分 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
出示材料: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向全世界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共同纲领》的规定表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经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声明,标志着中国结束屈辱的近代外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和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明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既是对百年屈辱历史的反思,又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从毛主席铿锵有力的宣告中,让学生感受共和国领导人开创新局的决心和信心。
过渡:周总理说中国近代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面对险境,如何应对,且看新中国初期的形势和外交努力。
材料呈现:
材料一:毛主席当时悄悄对总理周恩来说:“从现在起,如果在三天之内国外还没有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那就成问题了。”
——孙津《新中国外交启示录》
问题:材料中反映了领导人怎样的心态?你感到了怎样的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细节,以小见大,让学生感受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面临的国际形势
材料三:战后……美国同英法等国结成以它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阵营,到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在亚洲则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重要方针(教师补充解释解释)。
—张岂之、杨先材《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设问: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81页内容,指出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这些方针产生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敌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为恢复经济创造了好的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等细节性史料,把新中国外交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形成基于时空背景的历史解释。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此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情况,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1页和82页相关史事,完成以下任务:
1.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2.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成就的展示,增强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同,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树立信心。
教师讲述: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式,共和国领导人顺势而为,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方针的指引下,用理性和睿智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僵局。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别是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风云激荡雄鸡起,五项原则除疑虑
出示表格
材料一: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1949 —1953年)
设问:观察表格,归纳该表反映了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部分新兴民族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无非洲国家和西方大国。
为何1952年和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是0个?
学生回答:美国的阻挠;对新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心存戒备防备等。
教师讲解:美国的霸权无处不在,阻挠他国与中国建交自然合情合理。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对新中国了解不足以至于误解。在美苏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冲突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这也使得部分国家对新中国心存戒备,担心中国向苏联那样推行霸权。由此可见,“一边倒”对打破外交僵局起了重要作用。但“一边倒”政策意识形态过于浓厚,限制了中国的外交范围。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着想,必须走出外交瓶颈期。
设计意图:通过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新中国虽然在第一年以积极的姿态打破外交僵局,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同时也为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好铺垫。
过渡:面对1952到1953年出现了零的不利外交局面,我国继续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努力突破“一边倒”所带来的的外交被动。并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国际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会诞生在1953年?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53 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在这一年,全国性的经济规划开始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2:朝鲜战争于 1953 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 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问题设问:据上述两则材料,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的背景。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下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台背景有了更多是了解,也明白了为何这一政策首先是与印度缅甸等邻国倡导的。体现了领导人的审时度势,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历史体验中,学生会对伟人的大智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钦佩,在无形中渗透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
图一 图二
问题:据材料和图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何时提出的、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体现什么样的核心理念?依据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
何关系?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信息,提升历史认识能力。通过对内容的认识,体会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是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创设“体现什么样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五项原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人、国与国交往的智慧,进而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出示材料:
材料1: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的界限,反映了国际关系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周恩来曾经指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2: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问题:1.据材料1、2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3,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3.如何理解和平出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学生1: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
学生2: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促进了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学生3: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倡导各国地位平等、合作共赢,反映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共同心声。
出示图片:
教师讲解: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的同时,还在参加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这是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步入会场的一张照片,周恩来沉着、坚定、自信,新中国首次亮相世界舞台,体现了大国外交的从容人“舞”。
教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破除了疑虑,也为此后万隆会议的召开做了铺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智慧。一轮红日起,大国外交展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深入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效果。使新中国维护独立自主,不断努力创新的外交形象跃然纸上,从而激起了学生广泛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升华。
第三部分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
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用智慧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感受伟人风采。
播放历史纪录片《万隆会议》
以在万隆会议召开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引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西方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万隆会议?周恩来又为什么明知有生命危害还要如约参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毅然参加这次会议表明了什么?针对帝国主义的攻击、颠覆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应对?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西方帝国主义害怕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反帝反殖。周恩来冒险参会更体现的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诚意和不畏艰险地胆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出示材料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合作探究:
据材料指出,周恩来总理在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求同存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理念?
学生回答:
同:一是指与会的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二是都希望共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与会国家的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不同。
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理念: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
教师补充讲解:万隆会议是中国在亚非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历史里程碑,掀起了新中国与亚非国家新一轮的建交高潮,也让世界更多国家了解了中国,见证中国的智慧。从“五项原则”到“求同存异”,从经营周边到入舞国际,从斗智大国到团结亚非等等,频繁的外交活动和丰硕的外交成果,无不见证着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伟人风范和责任担当。其自信从容的外交风范、沉稳坚韧的外交气质、灵活睿智的外交艺术赢得了国际社会与各国政要的高度赞誉。
设计意图:借助历史纪录片这一课程资源,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周恩来总理巧避锋芒、从容化险的外交智慧,感受伟人为国家民族利益的责任和担当。
课堂小结:
这盛世,如您所愿!
70多年风云激荡,不变的是担当。中国人民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今天,一个从容自信的东方大国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在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了中国力量,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雄狮已醒,复兴在即.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
作业设计:
结合本课重要的外交政策或理念,搜集有关古代国与国交往的名言,并记录下来,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包含的文化理念,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