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节《日本》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1节《日本》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 日本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对日本的学习内容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主要突出几个特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逐次介绍。其中,“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介绍了日本的自然条件,把日本的位置、领土、地形、海岸曲折、火山地震频繁等特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日本经济发达,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但也存在国内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供给不足、市场有限等等不利因素,因此,“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日本是以大和民族为主的单一民族国家,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的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2022新课标要求 1.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粮,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个国家自然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4.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个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5. 举例说明某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形图和其他资料,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地图、景观图和文字介绍认识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避震防灾的正确方法。(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情况。(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某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日本在政治、文化、建筑、服饰、书法等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并激发同学们发愤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储备的地理知识较少,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具备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技能。对日本这个国家也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对日本经济发展和文化差异仍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重点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重要城市;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日本的经济特点。
难点 学会正确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学会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学会联系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正确分析日本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菊花、富士山、和服、寿司、茶道……,这些是日本独有的特色。【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日本,从地理角度了解日本。 让学生认识日本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国家
【板书】 第一节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教师】结合课文第14页,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7.1和图7.2日本地形图。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在图中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1)半球位置:(2)经纬度范围:(3)海陆位置:(4)领土组成:(5)首都:(6)最高山峰:【学生】……(回答略)【教师】 及时纠错和点评。(1)日本是位于亚欧大陆以东、 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2)日本领土范围在20°25′N—45°31′N, 122°56′E—153°59′E之间,属于东半球、北半球。(3)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岛屿组成,西北部濒临日本海,东南部濒临太平洋。首都东京,最高山峰富士山。【教师】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从地图上看它的地形有哪些特征?【学生】日本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教师】请同学们再次对照图7.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简要描述日本的地形和河流特点。【学生】(1)日本多山,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少平原。 最高山峰——富士山 最大平原——关东平原(2)由于地域狭小,多山且山势陡峭,日本河流的特点: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湍急。 最长河流——信浓川【教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让我们接着看下图,日本这个岛国以什么气候为主?与北京相比较,大家来思考三个问题:1月均温7月均温年降水量东京3.125.11610 毫米北京-3.726.1630 毫米(1)冬季,东京与北京相比,哪个更冷?夏季呢?(2)哪个城市年降水量更多?(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日本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1)冬季,北京更冷,夏季东京比较凉爽。(2)东京的年降水量更多。(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年温差较小。【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现在请大家看课文第15页的4个插图,这几个图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火山地震灾害。【教师】看图想一想,火山地震有哪些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略)【教师】火山地震是百害而无一利吗?从图中富士山、温泉,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有利有弊,可以开发旅游。【课堂活动】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第16页,思考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它是如何应对的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略)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板书)【承转】日本工业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到国外。生活中大家见过哪些日本工业产品?【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哪类日本的工业品?【学生】汽车、照相机、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电。【课堂活动】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它的国内市场有什么特点?请认真研读课文第17页第二段,一是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二是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师】哪个小组先来谈谈自己的研读成果?【学生】(1)日本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国内供应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如煤、铁、石油等,依靠先进科技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大部分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教师】还有哪些发现吗?【学生】还有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陆地面积小,地狭人稠。【学生】依靠资金和技术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学生】利用他国的资源和劳动力,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教师】刚才同学们踊跃发言,交流了自己的研读成果,分析了日本经济的不利条件和应对措施。但是,有一点还没说,就是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下面把它作为另一个研读任务,分小组探究。【课堂活动】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第18页“活动题”,分别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区并解释原因。(5分钟后)【教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日本通过大量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东西兼容的文化(板书)【承转】在日本的民族构成中,主要以大和民族为主,这种单一的民族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教师】日本文化既有大和民族深厚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成为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研读第19至20页图7.15、图7.16和图7.17,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归纳日本有哪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学生】衣——和服与“洋”服并存、食——和食与“洋”快餐并存、住——和屋与“洋”房并存。【教师】除了这些,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及影响在日本也是渊远流长。【教师小结】近年来,中日两国交流主要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媒体、影视、友好城市、青少年、妇女发展等8个方面。中日文化交流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在文化层面上寻求交流,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互通有无的文化合作,有助于减轻误解、开阔国际视野,是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参与的体现。 看图析图,查找指定的地理事物看图归纳,使用地理语言来表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东京与北京的气候差异小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小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小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查找地图和阅读课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地理事物,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来概括描述地理事物。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分析归纳出气候特点,找出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火山地震危害大,但有利也有弊,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评价某一个地理现象。通过引导学生研读,加深对日本经济的认识,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小组展示,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课堂练习 课文第16页,读图说明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救灾措施;课文第18页,分析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多媒体课件的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自然资源固然重要,但提高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更重要。日本正是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才得以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板书 第一节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范围:四大岛及附近岛(2)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3)地形: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4)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二.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特点:进口原材料→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2)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3)工业发展变化:扩大海外投资三.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试比较日本、蒙古两国的海陆位置及其影响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采用同步教学法,适时提示学生各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本节侧重于探究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探究性,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领悟、在展示中升华,这种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