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 印度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编写,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主要内容有“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三个部分,教材中还安排了地形图、季风图、粮食作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还有三处课堂活动内容。其用意在于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运用地理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印度人口与资源的关系、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2022新课标要求 1.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 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 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 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4. 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能力目标结合图表认识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表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大体上掌握了学习国家的基本方法,但在读图能力、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方面仍显不足,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地图的应用和学法指导,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课文开头展示的图片有:泰姬陵(名胜古迹)、手抓饭(主食)、中学生(人种)、超载的火车(人口众多)、印度教徒恒河沐浴(宗教特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印度。 以图片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印度【教师】同学们,学习一个国家,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你们还记得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理位置吗?【学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教师】今天我们同样从这三个方面来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板书】一. 印度的地理位置请大家看课本图7.32和图7.34,思考几个问题:问题1:读图7.32,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问题2:读图7.34,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问题3:读图7.34,描述印度的纬度范围,说出经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和所跨的温度带。问题4:读图7.34,找出印度的首都和邻国。问题5:读图7.34,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同学位回答得很好,印度的纬度范围在北纬8°至37°之间,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比较适宜人类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印度的人口增长很快,人口自然增长率1.76%,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20年的人口达到13.8亿。【板书】二.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师】我们来看课本图7.36,关注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师】人口那么多,增长那么快,印度政府不想控制人口增长吗?他们也像中国一样实行计划生育吗?请看课本第32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想,但效果不大。【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只在城市有效果,农村不行。【教师补充】印度人口增长快的原因(1)贫穷落后,早婚早育现象严重;(2)童工问题严重,靠小孩打工挣钱;(3)食物来源多样化,素食者较多;(4)民主制度和宗教制度的影响,反对实行计划生育。【教师】一般来说,人口太多,对社会经济发展会哪些不利影响?【学生】住房紧张【学生】食物短缺……(略)【课堂活动】下面分小组讨论,看第32页“活动题”: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回答略)【承转】刚才同学们对人口增长的问题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老师非常赞赏。我们知道,民以食为天,面对人口增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生产的问题。印度的自然环境适合粮食生产吗?为什么?【学生1】印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温高【学生2】有许多河流,可以灌溉农田【学生3】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耕地多……【板书】三.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师】回答很好,下面看第二部分内容“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分为雨季和旱季?【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学生】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随着风向的变化,降水季节也会发生变化。【教师】我们来看南亚1月和7月盛行风向图和孟买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一要注意风向的变化,二要归纳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生】1月盛行东北季风,干燥少雨。7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学生】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教师补充】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干燥少雨;6月至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教师】思考一下,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学生】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粮食生产不稳定。【课堂活动】阅读课本第35页“活动题”: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学生】……(回答略)【教师】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印度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4页的“阅读材料”,简要概括这两次“绿色革命”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学生】20世纪60后代,第一次“绿色革命”采取的措施: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学生】2004年开始,第二次“绿色革命”采取的措施: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推广无毒农药,完善灌溉系统,加强农业信息管理和运用,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承转】印度除了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大胆革新之外,还在哪些领域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学生】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板书】四.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师】想一想,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学生】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其他专业技术团队完成。【教师】目前,印度由于软件外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请阅读课文思考,印度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产业有哪些优势?【学生】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教师】这一产业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促进印度经济发展的?【学生】软件外包产业的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每年为印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年轻学生的工作难题,同时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教师】看第36页图7.45,以时间为线索。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如何发展变化?【学生】……(回答略) 小组探究活动,看图分析读图,观察数据变化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小组活动探究,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读图析图,学会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小组活动探究阅读文字资料,提取有用信息阅读课文,寻找合理答案小组活动探究 采用任务驱动、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习主动性,通过读图、分析、交流,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叙述式讲解,用数据说话,让学生学会观察人口增长曲线图,加深认识印度的人文特色:人口众多。引导学生直面人口问题,思考解决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回归课文,认真阅读,加深理解。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学会分析和概括,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学生只有细读课文,读懂课文,才能从课文中有所感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课堂练习 课文第32页“活动题”: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课文第32页“活动题”: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课文第32页“活动题”: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小组活动探究 边讲边练,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地理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人口特点和气候特征;通过图表资料的分析,学生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季风风向变化对对年降水量的影响,以及西南季风强弱对水旱灾害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板书 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的地形特点:山地——平原——高原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印度的气候特征旱涝灾害频繁两次“绿色革命”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同步教学法,边演示边讲解。本节探究式学习活动是通过任务驱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本节课堂结构清晰,位置→地形→人口→气候→外包服务业,学生能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