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1)经过:《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9月。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④思想: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谭嗣同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他却甘愿为变法一死。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
探究:有两种观点:
(1)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2)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问题2】 邓小平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可是清朝时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了。其原因是什么?
探究:(1)维新派没有实权,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而维新派只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2)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上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局限性。维新派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论据,遭到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的某些激进的宣传也为变法增加了社会阻力。
(3)一些改革措施侵犯了部分大官僚的利益,因此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抵制。
1.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A
2.近代史上使中国知识分子向朝廷上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3.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联合部分大臣组织的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是(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强国会
答案:A
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A
5.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6.通过“举人”“签名”“1895年”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到( )。
A.公车上书 B.百家争鸣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易》曰:“穷则变,变则通。”……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
——《上清帝第二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康祖诒”是谁?和他一起上书的还有谁(举出一例即可)
(2)这是写给哪一位皇帝的?他们的上书被称作什么?
(3)材料主要表达了举子们什么样的思想?他们的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康有为。梁启超。
(2)光绪帝。公车上书。
(3)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