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小升初·基础知识点突破:12 常见用语
一、单选题
1.(2023四上·辽宁期中) 深秋季节,叶子纷纷落下,小明还穿得那么单薄,你会用哪句话劝说他?( )
A.二八月,乱穿衣。
B.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C.夏雨少,秋霜早。
D.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2023四上·辽宁期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又不好意思问老师,下面不适合用来鼓励他的句子是(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下列句子中的歇后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体一向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三个代表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奶奶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病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4.(第八单元拔尖测评)”下列名言警句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歇后语不属于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 )
A.畅畅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妈妈担心地对畅畅说:“你呀你,就知道玩,这次期中考试你怎么办?”畅畅拍拍胸脯,大声回答:“妈妈,你担心什么,这么点内容我做得出,好成绩肯定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啊!”
B.爸爸这两天下棋运气坏透了,每次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C.他居然当着老师的面和同桌打起架来,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西西代表学校去参加市象棋比赛,她回来时,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呗。”
6.(2024四上·闽侯期末)“这次4×100米接力赛中,我们准备让李明____,他爆发力强,速度快,第一个出场一定能为我们取得先机。”横线上最适合填的词语是哪个?( )
A.开绿灯 B.碰钉子 C.打头阵 D.挑大梁
7.(2023五上·泰兴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一番周折,落在小王出租车上的钱包终于完璧归赵。
B.你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谁敢跟你合作?
C.这个小偷被抓住之后还理屈词穷地说自己没有偷。
D.低保户王大爷卖菜时摔断了腿,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8.(2023五上·单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冀中人民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足智多谋的敌人。
B.陆游处心积虑地想收复失地。
C.爸爸对小明说:“学习时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成绩不会陪你演戏。”
D.这次表演对于小王来说简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因为他的搭档突然生病了。
9.(2023四上·闽侯期中)老师说:“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的,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听到老师的话,我想到了(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10.下列句子中惯用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勇于探索,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B.他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
C.这些犯罪分子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法律的严厉,才能予以震慑。
D.近年来洋节泛滥已成事实,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狂欢节、复活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习俗之势。
11.(2023四上·期末)学校艺术节要举办朗诵比赛,每班只有一个参赛名额,李红平日最爱朗诵,但是否报名她还在犹豫。老师鼓励她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如果用一句俗语来劝劝李红,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D.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12.(2023二上·蓝田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内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铭记为今日之幸福而牺牲的革命先烈。(饮水思源)
B.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学习上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成绩不能陪你演戏。”(得过且过)
C.老乡激动地握着红军战士的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左顾右盼)
D.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干。(直言不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回答正确。
2.【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勒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名句的理解。平时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3.【答案】D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歇后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意思是指事先打了招呼。这句描述“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歇后语运用不当,不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歇后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歇后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答案】A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名言警句的基础上解答。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表达的是作者高洁的品质。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意思: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这句诗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努力。
D:“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意思: 指读书学习要坚持不懈,才有功效;学习中途停顿就会前功尽弃。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坚持读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项“好成绩肯定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啊!” 没有谐音,不属于谐音歇后语 。
B项中“输”谐音“书”。
C项中“法”谐音“发”。
D项中“旧”谐音“舅”。
故答案为:A
【点评】 谐音歇后语利用了汉字相似读音,以及它们的形象特点,形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6.【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中“第一个出场”应该选择“打头阵”进行表述,意思是在先头作战。
A项“开绿灯”指允许或不禁止。
B项“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D项“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7.【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及俗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与语境相符。
B.鸡蛋里面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与语境相符。
C.理屈词穷:因为理由站不住脚而没有话可说。与语境不相符。
D.屋漏偏逢连夜雨: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有火上浇油的更大的打击。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8.【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与语境不相符。
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与语境不相符。
C.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与语境相符。
D.一个巴掌拍不响:指单方面闹腾不起来。比喻引起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成语及俗语的正确使用。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9.【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项“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B项“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韩愈《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C项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的进步。作者是陆九渊。
D项中“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结合题目表述,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惯用语的语言是正确的;
C项中“不见兔子不撒鹰”,指没有出现明确的目标,就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形容做事稳当,沉着稳重等,这句用来描述犯罪分子,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惯用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惯用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11.【答案】D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B项,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
C项,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D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根据题干“李红平日最爱朗诵,但是否报名她还在犹豫”可知,李红应该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所以应该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来劝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俗语,回答时,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2.【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语含义的理解;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句子中俗语与后面成语的意思,ABD三项中对俗语和成语的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盼星星盼月亮”意思是期盼已久的事,“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这两项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俗语和成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句子中俗语的理解,结合成语的意思进行判断。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1 / 1实战小升初·基础知识点突破:12 常见用语
一、单选题
1.(2023四上·辽宁期中) 深秋季节,叶子纷纷落下,小明还穿得那么单薄,你会用哪句话劝说他?( )
A.二八月,乱穿衣。
B.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C.夏雨少,秋霜早。
D.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答案】B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回答正确。
2.(2023四上·辽宁期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又不好意思问老师,下面不适合用来鼓励他的句子是(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勒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名句的理解。平时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3.下列句子中的歇后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体一向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三个代表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奶奶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病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答案】D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歇后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意思是指事先打了招呼。这句描述“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歇后语运用不当,不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歇后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歇后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第八单元拔尖测评)”下列名言警句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答案】A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名言警句的基础上解答。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表达的是作者高洁的品质。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意思: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这句诗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努力。
D:“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意思: 指读书学习要坚持不懈,才有功效;学习中途停顿就会前功尽弃。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坚持读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歇后语不属于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 )
A.畅畅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妈妈担心地对畅畅说:“你呀你,就知道玩,这次期中考试你怎么办?”畅畅拍拍胸脯,大声回答:“妈妈,你担心什么,这么点内容我做得出,好成绩肯定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啊!”
B.爸爸这两天下棋运气坏透了,每次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C.他居然当着老师的面和同桌打起架来,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西西代表学校去参加市象棋比赛,她回来时,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呗。”
【答案】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项“好成绩肯定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啊!” 没有谐音,不属于谐音歇后语 。
B项中“输”谐音“书”。
C项中“法”谐音“发”。
D项中“旧”谐音“舅”。
故答案为:A
【点评】 谐音歇后语利用了汉字相似读音,以及它们的形象特点,形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6.(2024四上·闽侯期末)“这次4×100米接力赛中,我们准备让李明____,他爆发力强,速度快,第一个出场一定能为我们取得先机。”横线上最适合填的词语是哪个?( )
A.开绿灯 B.碰钉子 C.打头阵 D.挑大梁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中“第一个出场”应该选择“打头阵”进行表述,意思是在先头作战。
A项“开绿灯”指允许或不禁止。
B项“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D项“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7.(2023五上·泰兴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一番周折,落在小王出租车上的钱包终于完璧归赵。
B.你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谁敢跟你合作?
C.这个小偷被抓住之后还理屈词穷地说自己没有偷。
D.低保户王大爷卖菜时摔断了腿,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及俗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与语境相符。
B.鸡蛋里面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与语境相符。
C.理屈词穷:因为理由站不住脚而没有话可说。与语境不相符。
D.屋漏偏逢连夜雨: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有火上浇油的更大的打击。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8.(2023五上·单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冀中人民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足智多谋的敌人。
B.陆游处心积虑地想收复失地。
C.爸爸对小明说:“学习时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成绩不会陪你演戏。”
D.这次表演对于小王来说简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因为他的搭档突然生病了。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与语境不相符。
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与语境不相符。
C.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与语境相符。
D.一个巴掌拍不响:指单方面闹腾不起来。比喻引起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成语及俗语的正确使用。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9.(2023四上·闽侯期中)老师说:“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的,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听到老师的话,我想到了(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项“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B项“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韩愈《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C项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的进步。作者是陆九渊。
D项中“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结合题目表述,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10.下列句子中惯用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勇于探索,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B.他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
C.这些犯罪分子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法律的严厉,才能予以震慑。
D.近年来洋节泛滥已成事实,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狂欢节、复活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习俗之势。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惯用语的语言是正确的;
C项中“不见兔子不撒鹰”,指没有出现明确的目标,就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形容做事稳当,沉着稳重等,这句用来描述犯罪分子,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惯用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惯用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11.(2023四上·期末)学校艺术节要举办朗诵比赛,每班只有一个参赛名额,李红平日最爱朗诵,但是否报名她还在犹豫。老师鼓励她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如果用一句俗语来劝劝李红,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D.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答案】D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B项,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
C项,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D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根据题干“李红平日最爱朗诵,但是否报名她还在犹豫”可知,李红应该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所以应该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来劝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俗语,回答时,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2.(2023二上·蓝田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内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铭记为今日之幸福而牺牲的革命先烈。(饮水思源)
B.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学习上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成绩不能陪你演戏。”(得过且过)
C.老乡激动地握着红军战士的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左顾右盼)
D.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干。(直言不讳)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语含义的理解;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句子中俗语与后面成语的意思,ABD三项中对俗语和成语的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盼星星盼月亮”意思是期盼已久的事,“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这两项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俗语和成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句子中俗语的理解,结合成语的意思进行判断。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