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6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1.“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评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饷需匮乏、经费拮据,洋务派羡慕西方国家“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的途径,于是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以“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洋务派( )
A.创办新式海军 B.主张君主立宪
C.兴办民用企业 D.推行民主共和
3.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因为搞航运需要的资金数额庞大,官府无力承办,于是李鸿章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以“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材料反映李鸿章( )
A.使清政府走上富强的道路 B.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
C.开创了新型经济运行模式 D.客观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4.甲午中日战争的挫败,使清廷颜面扫地,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更使中国从此成了列强的俎上肉,变法图强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日益高涨。材料论述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D.戊戌变法的影响
5.(新考法·戊戌变法的影响) “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虽然由于变法很快失败,普遍兴办学校的措施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这表明戊戌变法(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D.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6.维新变法运动时,维新派报刊用大量篇幅向读者陈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谴责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号召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这有利于( )
A.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 B.唤醒民众开展革命斗争
C.推动政府完善科举制 D.实现国家自强求富目标
7.(新课标·历史解释)维新派对潜在的政治盟友,比如洋务运动期间改革的推进者李鸿章,不但没有尽力争取,反而予以排斥,他们以为抓住了皇帝,就可以推行自己的理想。所以当保守派反击的时候,维新派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毫无还手之力。由此可见,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没有团结可争取的力量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没有得到李鸿章的支持 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8.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该革命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9.辛亥革命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C.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0.下面是景耀月写的一首词(部分)。他写这首词是为了庆祝( )
共和号,平昔张。开国事,出仓皇。问红颜垂白,总道孙黄。一代功成身圣武,千秋评在泪凄凉。举义旗,誓雪耻除凶,跻富强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兴中会成立 D.中华民国建立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强化了大总统的权力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12.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感于革命的不彻底性,而有了反帝反封建的进一步要求,反映到思想领域就是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主张。于是爆发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声言“科学”与“人权”,“若舟车之有两轮”,“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反映出陈独秀提倡( )
A.民主与科学 B.发展白话文 C.推倒旧文学 D.马克思主义
14.1918年,北大学生创办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刊登文章注重三项标准:批评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改造的修辞。该杂志的创办( )
A.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推翻了中国传统文学
C.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扫除了儒家封建思想
15.(新课标·跨学科)出现下图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70 66 50 37 25
注: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A.批判封建礼教思想 B.倡导新文学的革命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提倡个性解放理念
16.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参考答案
1. C
2. C 根据题干中“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寓强于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C。
3. B 根据材料“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故选B。李鸿章没有使清政府走上富强的道路,A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与史实不符,排除。
4. B 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挫败……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更使中国从此成了列强的俎上肉”“变法图强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日益高涨”可知,材料论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
5. D 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可知,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6. A 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向读者陈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号召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可知,这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故选A。
7. A
8. B 材料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在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B正确。
9. C 根据材料中“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
10. D
11. C 材料中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C符合题意
12. D
A 洋务运动是器物变革 ╳
B 戊戌变法是改革政治制度 ╳
C 辛亥革命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不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 ╳
D 材料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要求反对封建思想,由此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
13. A 材料中声言“科学”与“人权”,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知提倡民主与科学,A正确。
14. C
15.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折线图可知,1915年以后,关于孔子的文章越来越少。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A正确。
16.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6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1.“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到 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
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
成就。”材料评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从 19世纪 70年代开始,由于饷需匮乏、经费拮据,洋务派羡慕西方国家“以工商致富,由富而
强”的途径,于是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以“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在这一观念指导下,
洋务派( )
A.创办新式海军 B.主张君主立宪
C.兴办民用企业 D.推行民主共和
3.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因为搞航运需要的资金数额庞大,官府无力承办,于是李鸿章
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以“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材料反映李鸿章( )
A.使清政府走上富强的道路 B.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
C.开创了新型经济运行模式 D.客观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4.甲午中日战争的挫败,使清廷颜面扫地,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更使中国从此成了
列强的俎上肉,变法图强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日益高涨。材料论述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D.戊戌变法的影响
5.(新考法·戊戌变法的影响) “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
小学。……虽然由于变法很快失败,普遍兴办学校的措施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
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这表明戊戌变法(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D.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6.维新变法运动时,维新派报刊用大量篇幅向读者陈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谴责了列强侵
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号召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
中国。这有利于( )
A.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 B.唤醒民众开展革命斗争
C.推动政府完善科举制 D.实现国家自强求富目标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新课标·历史解释)维新派对潜在的政治盟友,比如洋务运动期间改革的推进者李鸿章,不但
没有尽力争取,反而予以排斥,他们以为抓住了皇帝,就可以推行自己的理想。所以当保守派反击的
时候,维新派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毫无还手之力。由此可见,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没有团结可争取的力量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没有得到李鸿章的支持 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8.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
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该革命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9.辛亥革命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
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此后,“敢有帝制自
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C.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0.下面是景耀月写的一首词(部分)。他写这首词是为了庆祝( )
共和号,平昔张。开国事,出仓皇。问红颜垂白,总道孙黄。
一代功成身圣武,千秋评在泪凄凉。举义旗,誓雪耻除凶,跻富强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兴中会成立 D.中华民国建立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
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临时大总统,受参议
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强化了大总统的权力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12.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感于革命的不彻底
性,而有了反帝反封建的进一步要求,反映到思想领域就是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主张。于是爆发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915年 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声言“科学”与“人权”,“若舟车之
有两轮”,“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反
映出陈独秀提倡( )
A.民主与科学 B.发展白话文 C.推倒旧文学 D.马克思主义
14.1918年,北大学生创办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刊登文章注重三项标准:批评的精神、科学
的思维和改造的修辞。该杂志的创办( )
A.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推翻了中国传统文学
C.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扫除了儒家封建思想
15.(新课标·跨学科)出现下图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70 66 50 37 25
注: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A.批判封建礼教思想 B.倡导新文学的革命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提倡个性解放理念
16.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
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C
2. C 根据题干中“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寓强于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以“求富”
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 C。
3. B 根据材料“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
故选 B。李鸿章没有使清政府走上富强的道路,A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与史实
不符,排除。
4. B 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挫败……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更使中国从此成了
列强的俎上肉”“变法图强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日益高涨”可知,材料论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
5. D 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
法开始的”可知,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6. A 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向读者陈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号召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
新中国”可知,这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故选 A。
7. A
8. B 材料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的统治,并在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B正确。
9. C 根据材料中“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
与的全新政治形态”“‘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可知,材
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 C。
10. D
11. C 材料中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由最高法
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C符合题意
12. D
A 洋务运动是器物变革 ╳
B 戊戌变法是改革政治制度 ╳
C 辛亥革命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不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 ╳
D 材料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要求反对封建思想,由此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
13. A 材料中声言“科学”与“人权”,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知提倡民主与科学,A正确。
14. C
15.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折线图可知,1915年以后,关于孔子的文章越来越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A正确。
16. D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