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4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频考点14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32: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14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课标·史料实证)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面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二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B.二月革命的影响
C.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D.十月革命的结果
2.“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曙光”。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的发生( )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
C.标志着一战胜利结束 D.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引领者”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苏联兴亡史》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苏俄)彼得格勒省的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材料中苏俄农民感到气愤和不满的原因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B.苏联模式的最终形成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5.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的决策。这说明当时的苏维埃俄国( )
A.形成了苏联模式 B.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D.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
6.1922年2月,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随后,苏维埃政府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多国资本建立联合股份公司。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 D.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7.“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要求苏联放弃常规的经济发展战略,而采用一种超常规的、在短时期见效快的、重速度的备战方针。”此材料论述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B.新经济政策的效果
C.苏联工业化政策的原因 D.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8.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此举主要服务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9.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指的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模式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农业集体化
10.(新课标·跨学科)下表是苏联1928年、1940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这说明这一时期苏联( )
苏联1928年、1940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 550 16 600 368
棉纺织品(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 300 9 550 31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牺牲工业去发展农业
C.协调了经济比例 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11.斯大林指出,“……要建立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农业的”。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始了农业集体化建设
C.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D.开始采取余粮收集制
12.(新素材·农业宣传海报)下图是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宣传海报,海报上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劳动者形象,并配有文字“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其内容旨在说明( )
A.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显著成就
C.苏联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
D.人民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
13.1964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使集体农庄成员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1973—1979年,苏联的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30%以上,国家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7次。这些措施的实行旨在( )
A.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B.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
C.缓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局部调整苏联模式
14.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至苏联解体。材料旨在说明(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苏联解体的结果
C.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D.苏联模式的内容
1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王洋同学编制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时间与对应的事件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空想1516年 理论1848年 实践1871年 现实1917年 发展1949年 问题1991年
《乌托邦》问世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②—巴黎公社成立 ⑤—苏联解体
C.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④—苏联模式形成 ⑤—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根据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B。
4. C
5. C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可知,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故选C。
6. B 根据题干中“1922年”“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建立联合股份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选B。
7. C 根据材料中“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苏联工业化政策的原因。故选C。
8. C
9. B
10.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表格可知,1928—1940年,苏联的钢和煤炭产量大大增加,增幅远超棉纺织品和谷物。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故选A。
11.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农业的”可知,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建设,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故选B。
12. C
13. D 由题干中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国家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7次。可知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经济比例失调,阻碍了社会发展。于是苏联进行了改革,局部调整苏联模式。
14. A
15.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14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课标·史料实证)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面宣布继续履行沙
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二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B.二月革命的影响
C.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D.十月革命的结果
2.“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曙光”。在 1917年 11月 7日晚上 9点 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的发生( )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
C.标志着一战胜利结束 D.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
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引领者”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苏联兴亡史》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苏俄)彼得格勒省的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
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
干净,一点也没剩。”材料中苏俄农民感到气愤和不满的原因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B.苏联模式的最终形成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5.1921年 3月,布尔什维克党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
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的决策。这说明当时的苏维埃俄国
( )
A.形成了苏联模式 B.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D.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
6.1922年 2月,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
随后,苏维埃政府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多国资本建立联合股份公司。这
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 D.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0 世纪 20年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
亡的抉择--要求苏联放弃常规的经济发展战略,而采用一种超常规的、在短时期见效快的、重速度的
备战方针。”此材料论述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B.新经济政策的效果
C.苏联工业化政策的原因 D.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8.20世纪 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 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 672所中等技术
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此举主要服务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9.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桎梏。“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指的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模式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农业集体化
10.(新课标·跨学科)下表是苏联 1928年、1940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这说明这一时期苏联( )
苏联 1928年、1940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 550 16 600 368
棉纺织品(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 300 9 550 31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牺牲工业去发展农业
C.协调了经济比例 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11.斯大林指出,“……要建立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农业的”。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始了农业集体化建设
C.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D.开始采取余粮收集制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新素材·农业宣传海报)下图是苏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宣传海报,海报上是一位意气
风发的劳动者形象,并配有文字“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其内容旨在说明( )
A.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显著成就
C.苏联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
D.人民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
13.1964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使集体农庄成员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1973—1979年,苏联的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 30%以上,国家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7次。这些措施的实行旨在( )
A.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B.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
C.缓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局部调整苏联模式
14.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
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
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 2:2:6,直至苏联解体。材料旨在说明(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苏联解体的结果
C.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D.苏联模式的内容
1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王洋同学编制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知识
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时间与对应的事件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空想 1516年 理论 1848年 实践 1871年 现实 1917年 发展 1949年 问题 1991年
《乌托邦》问世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②—巴黎公社成立 ⑤—苏联解体
C.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④—苏联模式形成 ⑤—苏联解体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根据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 B。
4. C
5. C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
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可知,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故选 C。
6. B 根据题干中“1922 年”“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建立联合股
份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选 B。
7. C 根据材料中“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苏联工业化政策的原因。故选 C。
8. C
9. B
10.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表格可知,1928—1940 年,苏联的钢和煤炭产量大大增加,增幅远超棉纺织品和谷物。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苏联工业的
发展。故选 A。
11.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农业
的”可知,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建设,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故选 B。
12. C
13. D 由题干中通过了《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国家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7 次。可知
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经济比例失调,阻碍了社会发展。于是苏联进行了改革,局部调
整苏联模式。
14. A
15.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