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
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北京国子监的琉璃牌坊
岳麓书院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作用。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官学
私学
先秦——“学在官府”
汉代——太学、地方官学
西晋——国子监
春秋——孔子创办私学
唐朝——私学进一步发展
宋代——书院制度形成与发展
学塾、村学、蒙学
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书院制度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①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主要形式
作用
起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发展: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发展历程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2.西方学校教育
法国
德国
美国
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
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办起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3.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1912改名北京大学
1916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
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影响: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P78【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产生的影响。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
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
③促进近代科技发展和思想解放
作用
留学教育
3.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P78【历史纵横】
4.现代学校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独立自主)
形成体系 (新中国成立至 60年代中期) 举措:
成就:
受到破坏 “文革”时期
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后) 举措:
成就:
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文化断层” “人才断层”
①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③1995,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
意义: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①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新征程,高校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
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
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发展历程
背景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书籍的出现
造纸业发展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
简策、帛书---中国早期的书籍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
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
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二.印刷书的诞生
1.发展历程
书籍的普及
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印刷技术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及意义
p79【学思之窗】,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①技术层面: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
②文化普及层面: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更多人可以阅读书籍,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
——摘编自李瑞娜《毕昇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
为何宋代活字印刷未能如古登堡印刷术产生革命性影响?
⑤汉字数量大,排版繁琐,制作成本高昂
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印刷工具书
②雕版技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更换印刷方法的要求并不迫切
③科举制和儒家思想的制约,印刷品传播范围有限
④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文化传统的制约,女性读书少
⑥对工人知识水平要求高
材料一: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的权力受到挑战。
材料二:在西方,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激发欧洲各民族的理智思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鼓励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印刷术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仅帮助中国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更成为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①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
②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③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印刷书的意义
二.印刷书的诞生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遗址
三.图书馆的成长
1.图书馆的起源
图书馆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职责,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
国外图书馆
古代
中世纪
近代
亚述图书馆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兴起。
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免费的、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在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发展历程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
国内图书馆
古代 官府 藏书
私家 藏书
近代 现代 各级各类的图书馆逐渐建立
京师图书馆
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阁”“堂”“室”藏书之所
伴随私学的出现得到发展
明朝:天一阁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
2.发展历程
三.图书馆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
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
3.作用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1.国外博物馆
近现代: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古代:亚历山大博物馆
阿什莫林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法国卢浮宫
1683年
18世纪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建立
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
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徐家汇博物院
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上海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2.中国博物馆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国立南京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中央博物院
1912:筹备
1926:开馆
1933:倡议
1948:竣工
北京
南京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1925.10.10成立
北京
目的:
珍藏:
地位:
为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而建立
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及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8000件。
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1959年7月建成,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2.中国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①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②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
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3.意义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的发展
印刷书的诞生
图书馆的成长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古代
近代
现代
发展历程
印刷书的意义
图书馆的起源
发展历程:国外、中国
国外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小结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
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服务公众
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023.1·浙江选考·18)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 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 ……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 ”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 ”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 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 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
(2023.1·浙江选考·14)1450 年左右, 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会在低温下熔化, 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 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
A
链接高考
D
(2022·上海卷)书籍的力量(22分)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链接高考
A.居延汉简 B.纸草书卷 C.泥版文书
(《永元器物账》) (《亡灵书》) (苏美尔语辞典)
①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②
③
1.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
(填涂字母,6分)
A
C
B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1)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2)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2分)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 D.《农政全书》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B
D
链接高考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12分)
书籍 书籍的力量
①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②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③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④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⑤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马可·波罗行纪》书影
C《天体运行论》
书影
D《法国民法典》
书影
E《国富论》
书影
F《共产党宣言》
书影
A《四书章句集注》
书影
A
E
C
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