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精品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精品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0: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求生存
谋发展
人口
迁徙
重要途径
文化交融
文化认同
动态载体
文化认同: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它体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也体现在各个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中,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双方都以战车兵作为主力,说明当时印欧人带来的这项新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人类迁徙带来了文化和技术变革。
埃及雕刻中出现了“赫梯战车和士兵”说明了什么?
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
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两词,构成“印欧语”一词。印欧人起源于东欧平原,游牧民族,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印欧人人战车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
概念解释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起源及 生活方式 迁徙概况
印欧人的起源、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
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进入小亚细亚
被称为赫梯人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地图,梳理印欧人的起源及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完成表格。
时间:长期性
空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方式: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特点
赫梯人
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7世纪
鼎盛:公元前14世纪
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
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选择性必修2第4课p20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起源及 生活方式 迁徙概况
印欧人的起源、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
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进入小亚细亚
进入伊朗高原
被称为赫梯人
被称为波斯人
时间:长期性
空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方式: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特点
波斯人
建立帝国: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起源及 生活方式 迁徙概况
印欧人的起源、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
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进入小亚细亚
进入伊朗高原
进入巴尔干地区
被称为赫梯人
被称为波斯人
与当地居民融合,
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时间:长期性
空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方式: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特点
希腊人
形成:
成就:
地位:
公元前2000年左右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起源及 生活方式 迁徙概况
印欧人的起源、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
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进入小亚细亚
进入伊朗高原
进入巴尔干地区
进入印度河、恒河流域
被称为赫梯人
被称为波斯人
与当地居民融合,
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被称为雅利安人
时间:长期性
空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方式: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特点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
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列国时代:公元前600年左右,
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社会状况:种姓制度和佛教
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前1500
雅利安人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程。
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林《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发达富庶的农耕文明的吸引
探究: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经济根源:游牧民族流动性的生活习性
食物匮乏且不固定;对马的驯化和利用。
民族性格:骁勇强悍、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
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麟剑《人类源流史》
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
古印欧人为何要迁徙?又为何能迁徙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
——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印度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④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①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
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
②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③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如冶铁技术传播、马拉战车和骑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p35【思考点】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 史实 公元前2世纪—2世纪 3—6世纪
7—8世纪中期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日耳曼人南迁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地图,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概况,完成表格。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 史实 公元前2世纪—2世纪 3—6世纪 中国
7—8世纪中期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日耳曼人南迁
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形成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 表现 公元前2世纪—2世纪 3—6世纪 中国
7—8世纪中期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日耳曼人南迁
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形成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扩张,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学思之窗】 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原因:罗马的制度、法律、文化先进,有利于巩固统治
转变:用哥特风俗取代罗马制度 → 接受罗马文化,以复兴罗马自居
材料一: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
材料二: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
材料三: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①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可乘之机 ②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③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 ④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般认为:“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
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 ——《世界通史教程》
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
p37【思考点】
举例?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
游牧世界农耕世界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例如: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文化新气象。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举例?
举例?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
迁徙、冲突、交融
小结
印欧人的迁徙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蒙古西征
公元前两千纪
3--6世纪
13世纪
游牧部落常常利用自身的机动性,以及农耕世界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时机,向农耕世界发动冲击,并且入主农耕世界
(第11课p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