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下·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籍电气工程师特斯拉(Tesla)设计建成了尼亚加拉水电站,并通过他设计建设的交流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40公里外的工业城市布法罗——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交流远距离供电的城市;1897年,特斯拉实现给纽约供电。特斯拉被誉为“交流电之父”,他的上述成就带来的影响是( )
A.为电话的发明奠定基础 B.推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C.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D.电动机取代蒸汽机、内燃机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后期美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世纪后期特斯拉设计建成了尼亚加拉水电站,并设计建设了第一个大规模交流远距离供电的城市,被誉为“交流电之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西方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动力,因此特斯拉的成就推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B项正确;电话的发明是18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建立了大工厂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交流高压输电的成就,而不是电动机,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下·河北·高一校联考期中)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生产方式的变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年至1860年间,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贸易额急剧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方式的变革,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贸易中心的转移也是原因之一,但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也是贸易增长的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下·山东聊城·高一统考期中)据统计,18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和人均收入同时增长的时代。1700年欧洲的人口规模是1亿,到1850年增加到2.35亿,到19世纪末增加到4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秩序稳定促进人口流动 B.科技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C.生产工具变革增加耕地面积 D.产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700年欧洲的人口规模是1亿,到1850年增加到2.35亿,到19世纪末增加到4亿。”及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欧洲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众多产业部门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从而促进了人口较快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欧洲人口流动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医疗水平的提高虽然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但不是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虽然有助于粮食产量增加和农民增收,但也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下·浙江温州·高一校联考期中)1768年,理发匠阿克莱特发明了以水车为动力的全木结构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又利用水流为动力,在曼彻斯特创办了纺纱厂。这些发明创造( )
A.改造了旧的产业部门 B.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C.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D.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8——1771年(英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水力纺纱机的问世,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开办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械生产的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排除B项;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下·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中)下表为19世纪后半期人类主要的发明成果。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人物 国籍 发明
1856年 贝西默 英国 转炉炼钢法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黄色火药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A.导致传统工业部门走向衰落
B.科技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经验
C.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D.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仅在欧洲地区得到推广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欧美)。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虽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C项正确;传统工业部门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排除B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下·广东佛山·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恩格斯指出,在采用机器以前,织工虽然没有很多实际收益,但是他们至少不是无产者,他们是定居的,其社会地位比现在的英国工人要高一等。据此可知,当时( )
A.工业无产阶级革命有紧迫性 B.英国率先展开工业革命
C.工场手工业不利于社会稳定 D.英国工人运动有自觉性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机器大生产之后,工人阶级的地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工人阶级为维护自身的权力,需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没有涉及英国率先展开工业革命,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工场手工业时期织工的“社会地位比现在的英国工人要高一等”可知,恩格斯强调的是机器生产较工场手工业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之后工人阶级的地位迫切需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没有反映英国工人运动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下·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中)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 D.劳作方式出现重大变迁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业发展,这说明当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是在强调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而非实践经验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材料是在强调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并未提及劳作方式对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下·安徽合肥·高一校联考期末)下表为1760-1870年欧美主要国家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760年 1800年 1840年 1870年
英国 5 35 200 2060
法国 3 33 336
普鲁士 7 391
比利时 25 176
美国 0 40 1491
A.英国蒸汽机实现批量生产 B.美国实现对传统动力的淘汰
C.欧美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 D.各国工业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0-1870年(欧美主要国家)。据本题材料“1760-1870年欧美主要国家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统计表”可知,1760年英国的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为5,发展到1870年英国的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为2060,1800年美国的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为0,发展到1870年美国的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为1491,并结合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判断英国蒸汽机是否实现批量生产,排除A项;美国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增长,不代表一定要淘汰传统动力,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蒸汽机装机量,不是发电机装机量,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下·广东广州·高一仲元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帕尔默和科尔顿在其《近现代世界史》一书中写道:“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以下各项发生于书中所描绘之历史时期的是( )
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确立 B.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C.印度已经完全被英国控制 D.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可知书中描绘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处在资本向全球扩张时期,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确立,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世界市场的确立,与印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1下·河南南阳·高一统考期中)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各主要资本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
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
【答案】D
【详解】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而美国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可见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发生变化,出现多个世界贸易中心的发展趋势,故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看不出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排除B;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还是超过了其他国家,优势地位并没有丧失,排除C。
【点睛】
11.(2023下·江西上饶·高一校考阶段练习)1837年,维克多 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边的花儿已经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妖怪。”雨果的描述可以反映( )
A.交通运输方式革新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 D.欧洲旅行观念改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7(英国)。1837年,英国处在工业革命时期,根据“路边的花儿已经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妖怪。”可以得出,这是在乘坐火车时看到的变幻景观,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城乡问题,排除B项;化工污染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也未涉及污染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快速运行的火车带来的视觉效果,未反映欧洲旅行观念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下·河南商丘·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表2),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棉纺织工业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 鼓风机、抽水机等
交通运输业 蒸汽机车和汽船等
机器制造工业 “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1)表现:商贸中心的转移;贸易范围的扩大,各国联系加强;贸易商品各类的增多;贸易量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变革;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
(2)特点:最早在英国兴起,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轻工业领域开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详解】(1)表现:根据“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可得出商贸中心的转移;根据“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得出贸易范围的扩大,各国联系加强;根据“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得出贸易商品各类的增多;贸易量的增加;根据“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得出商业经营方式变革;原因:根据“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根据所学要得出原因还有殖民扩张的推动;
(2)特点:根据“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得出最早在英国兴起,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根据“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得出从轻工业领域开始;根据“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得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13.(2022上·安徽·高二校联考竞赛)下面左图为19世纪初创作的漫画《都市贫民窟》,右图为英国人约翰·利奇1851年创作的漫画《穿旧衣裳的商人:教儿童如何偷窃》。据此说明( )
A.工业革命成就显著 B.应理性看待工业革命
C.英国儿童处境悲惨 D.城市化导致住房拥挤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漫画《都市贫民窟》《穿旧衣裳的商人:教儿童如何偷窃》等信息可以得出,在高大的烟筒之间挤满了都市贫民窟,工人居住条件恶劣,儿童生活悲惨被逼迫犯罪等,这些重在揭示英国工业革命中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看,工业革命无疑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应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B项正确;从两幅漫画的中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揭露工业革命的存在的问题,而且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成就显著”,排除A项;“英国儿童处境悲惨”的结论仅分析了漫画《穿旧衣裳的商人:教儿童如何偷窃》,无法兼顾漫画《都市贫民窟》的主题,排除C项;“城市化导致住房拥挤”的结论,仅与漫画《都市贫民窟》相关联,不能兼顾到另一副漫画,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1·吉林长春·统考三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黑夜代表“罪恶与危险”。但17—18世纪的西方城市里,以娱乐和社交活动为主的夜生活逐渐流行;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削弱 B.照明条件的改善
C.资本扩张的需要 D.思想观念的变化
【答案】C
【详解】据题干信息“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起后,随着资本的扩张,工厂大量出现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不短向夜晚延伸,故C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西方城市生活的变化,教会势力的削弱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控制上,不是西方城市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照明条件改善的信息,且此时电灯还没有发明,照明条件得到改善不符合史实,B选项错误;思想观念的变化从属于资本扩张的需要,与“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D选项错误。
15.(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细化分工,严格管理,使用机器,实现了批量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D项正确;工厂制度属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属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工厂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情况,不能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工厂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于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1·浙江绍兴·统考二模)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
A.重商主义时代 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特征是企业的兼并重组,体现的是“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7.(2022上·贵州贵阳·高三统考期末)自从1819年汽船"萨凡纳"号横渡大西洋抵达利物浦和彼得堡后,从欧洲国家到美洲的航行时间从约2个月缩短到10-—15天。19世纪70年代以后,汽船在数量上压倒木船。英、美、法、德等国都相继建立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欧美之间及欧美各国通向亚非各重要港口的定期航线。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
A.殖民扩张和美国独立战争 B.交通革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C.动力革命和城市化的进程 D.工业革命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汽船的发明,使得从欧洲国家到美洲的航行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促使英、美、法、德等国开辟了欧美之间及欧美各国通向亚非各重要港口的定期航线,因此,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交通革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城市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可以用来探究交通革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未涉及社会结构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22·天津河西·天津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从45.5亿法郎到了192.4亿法郎,其中工业制成品和原料以及初级产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以上,呈现出均衡的趋势。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经济秩序趋向合理
B.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主要推动力
C.国际分工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弱化
D.发达国家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从45.5亿法郎到了192.4亿法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主要推动力,B项正确;1870-1913年,此时是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国际经济秩序规则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A项排除;此时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讲世界贸易发展,跟发达国家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1·湖南·统考模拟预测)下表是1755~1851年英格兰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据此可知
A.工人工资得到稳步增加 B.工资增长与工业化的关系密切
C.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D.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工人工资总体上是在增加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有反复,由此可以得出工资的增加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工人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根本改善,也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故C、D两项错误。
20.(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根据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当时英国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偶尔有少量肉类。到1880年,普通英国工人家庭日常食物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咖啡、牛奶、可可,来自澳洲、美洲的航运冻肉等丰富了英国工人的餐桌。上述变化源于
A.贫富差距的缩小
B.福利制度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宪章运动的推进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普通英国工人的家庭日常食物品种增多、营养提高,餐桌日益丰富,源于工业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而非缩小,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的福利制度尚未“完善”,排除B项;宪章运动追求的是普选权,不是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
21.(2021·广东汕头·统考一模)1848年2月,法国当时的临时政府指出:“法国应该特别热烈地研究和解决摆在目前欧洲所有工业化国家面前的一些问题”“必须毫不迟疑地保证人民享受其合法的劳动成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政权 D.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即欧洲革命高涨时期,临时政府意识到保证人民享受其合法的劳动成果,是当时法国等欧洲工业化国家面前迫切问题,“必须毫不迟疑”解决,反映出当时法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A项错误;建立第一个工人政权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C项错误;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与“必须毫不迟疑地保证人民享受其合法的劳动成果”不符,D项错误。
22.(2022下·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数据可以说明美国这一时期
美国主要大公司的形成
部门 公司 并购发生年份 并购公司数目 被并购产量占总产量比例(%)
烟草 美国烟草 1890-1904 150 90
橡胶 美国橡胶 1892 12 50
石油冶炼 美孚石油 1880 400 84
打字机 联合打字机 1892 5 75
糖业 美国炼糖 1893 55 70~90
A.恶性竞争破坏了企业公平经营 B.轻工业中的垄断现象相对较多
C.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营理念 D.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高度集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主要大公司的被并购产量占总产量比例都很大,材料时间为19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恶性竞争,排除A项;材料仅限于烟草、橡胶、石油冶炼、打字机、糖业,无法得出“轻工业中的垄断现象相对较多”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的经营理念仍是自由放任,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3上·高三课时练习)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英国接受救济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的人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接受福利救济的人数为104万,其中60岁以上及病残无工作能力的人数为16.7万,其余则是有劳动能力的成人及其小孩。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民主范围的扩大 D.产业结构的转型
【答案】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接受社会福利的范围呈现扩大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引发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生产力,D项正确;材料与工人运动兴起无关,排除A项;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此时英国的民主范围仍然十分狭小,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3上·河北唐山·高三统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三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
【答案】(1)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
(2)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工人运动、政府立法、女工自身的斗争等方面进行分析。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认识:根据材料二“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知,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根据材料二“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可知,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试卷第2页,共13页
试卷第1页,共13页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下·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籍电气工程师特斯拉(Tesla)设计建成了尼亚加拉水电站,并通过他设计建设的交流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40公里外的工业城市布法罗——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交流远距离供电的城市;1897年,特斯拉实现给纽约供电。特斯拉被誉为“交流电之父”,他的上述成就带来的影响是( )
A.为电话的发明奠定基础 B.推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C.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D.电动机取代蒸汽机、内燃机
2.(2023下·河北·高一校联考期中)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生产方式的变革
3.(2023下·山东聊城·高一统考期中)据统计,18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和人均收入同时增长的时代。1700年欧洲的人口规模是1亿,到1850年增加到2.35亿,到19世纪末增加到4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秩序稳定促进人口流动 B.科技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C.生产工具变革增加耕地面积 D.产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
4.(2023下·浙江温州·高一校联考期中)1768年,理发匠阿克莱特发明了以水车为动力的全木结构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又利用水流为动力,在曼彻斯特创办了纺纱厂。这些发明创造( )
A.改造了旧的产业部门 B.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C.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D.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2023下·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中)下表为19世纪后半期人类主要的发明成果。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人物 国籍 发明
1856年 贝西默 英国 转炉炼钢法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黄色火药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A.导致传统工业部门走向衰落
B.科技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经验
C.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D.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仅在欧洲地区得到推广
6.(2023下·广东佛山·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恩格斯指出,在采用机器以前,织工虽然没有很多实际收益,但是他们至少不是无产者,他们是定居的,其社会地位比现在的英国工人要高一等。据此可知,当时( )
A.工业无产阶级革命有紧迫性 B.英国率先展开工业革命
C.工场手工业不利于社会稳定 D.英国工人运动有自觉性
7.(2023下·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中)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 D.劳作方式出现重大变迁
8.(2023下·安徽合肥·高一校联考期末)下表为1760-1870年欧美主要国家固定式蒸汽机装机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760年 1800年 1840年 1870年
英国 5 35 200 2060
法国 3 33 336
普鲁士 7 391
比利时 25 176
美国 0 40 1491
A.英国蒸汽机实现批量生产 B.美国实现对传统动力的淘汰
C.欧美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 D.各国工业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9.(2023下·广东广州·高一仲元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帕尔默和科尔顿在其《近现代世界史》一书中写道:“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以下各项发生于书中所描绘之历史时期的是( )
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确立 B.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C.印度已经完全被英国控制 D.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
10.(2021下·河南南阳·高一统考期中)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各主要资本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
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
11.(2023下·江西上饶·高一校考阶段练习)1837年,维克多 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边的花儿已经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妖怪。”雨果的描述可以反映( )
A.交通运输方式革新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 D.欧洲旅行观念改变
12.(2023下·河南商丘·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表2),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棉纺织工业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 鼓风机、抽水机等
交通运输业 蒸汽机车和汽船等
机器制造工业 “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1)表现:商贸中心的转移;贸易范围的扩大,各国联系加强;贸易商品各类的增多;贸易量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变革;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
(2)特点:最早在英国兴起,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轻工业领域开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13.(2022上·安徽·高二校联考竞赛)下面左图为19世纪初创作的漫画《都市贫民窟》,右图为英国人约翰·利奇1851年创作的漫画《穿旧衣裳的商人:教儿童如何偷窃》。据此说明( )
A.工业革命成就显著 B.应理性看待工业革命
C.英国儿童处境悲惨 D.城市化导致住房拥挤
14.(2021·吉林长春·统考三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黑夜代表“罪恶与危险”。但17—18世纪的西方城市里,以娱乐和社交活动为主的夜生活逐渐流行;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削弱 B.照明条件的改善
C.资本扩张的需要 D.思想观念的变化
15.(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6.(2021·浙江绍兴·统考二模)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
A.重商主义时代 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17.(2022上·贵州贵阳·高三统考期末)自从1819年汽船"萨凡纳"号横渡大西洋抵达利物浦和彼得堡后,从欧洲国家到美洲的航行时间从约2个月缩短到10-—15天。19世纪70年代以后,汽船在数量上压倒木船。英、美、法、德等国都相继建立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欧美之间及欧美各国通向亚非各重要港口的定期航线。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
A.殖民扩张和美国独立战争 B.交通革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C.动力革命和城市化的进程 D.工业革命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18.(2022·天津河西·天津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从45.5亿法郎到了192.4亿法郎,其中工业制成品和原料以及初级产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以上,呈现出均衡的趋势。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经济秩序趋向合理
B.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主要推动力
C.国际分工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弱化
D.发达国家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19.(2021·湖南·统考模拟预测)下表是1755~1851年英格兰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据此可知
A.工人工资得到稳步增加 B.工资增长与工业化的关系密切
C.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D.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根据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当时英国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偶尔有少量肉类。到1880年,普通英国工人家庭日常食物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咖啡、牛奶、可可,来自澳洲、美洲的航运冻肉等丰富了英国工人的餐桌。上述变化源于
A.贫富差距的缩小
B.福利制度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宪章运动的推进
21.(2021·广东汕头·统考一模)1848年2月,法国当时的临时政府指出:“法国应该特别热烈地研究和解决摆在目前欧洲所有工业化国家面前的一些问题”“必须毫不迟疑地保证人民享受其合法的劳动成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政权 D.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22.(2022下·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数据可以说明美国这一时期
美国主要大公司的形成
部门 公司 并购发生年份 并购公司数目 被并购产量占总产量比例(%)
烟草 美国烟草 1890-1904 150 90
橡胶 美国橡胶 1892 12 50
石油冶炼 美孚石油 1880 400 84
打字机 联合打字机 1892 5 75
糖业 美国炼糖 1893 55 70~90
A.恶性竞争破坏了企业公平经营 B.轻工业中的垄断现象相对较多
C.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营理念 D.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高度集中
23.(2023上·高三课时练习)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英国接受救济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的人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接受福利救济的人数为104万,其中60岁以上及病残无工作能力的人数为16.7万,其余则是有劳动能力的成人及其小孩。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民主范围的扩大 D.产业结构的转型
24.(2023上·河北唐山·高三统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三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
试卷第6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