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0:47:22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A.“《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衍生能力最强的”错。C.“都能让读者代入自己的
想象”过于绝对,范围也有所扩大。原文是说“这样的审美效果,能够让普通读者代入自己的
想象和感慨”,而且“稀释”不等于“消除心中块垒”。D.不是对比,是类比,“以此来讽刺现实
教育的失败”有些夸大。
2.C【解析】“反衬出《西游记》是完美的艺术创作”错,原文也说过“《西游记》在艺术上有诸多
粗糙之处”。
3.A【解析】A项最能体现“为悟空的成长留出了缝隙”,其他三项更多体现了固化。
4.①先点明人都有童心、初心,孙悟空生下来就有“妖性”的存在。(1分)②再通过现代家庭教
育标准类比,说明悟空的成长同样被约束。(1分)③然后通过引用孙悟空的“猴话”证明孙悟
空的成长虽然被约束,但初心一直没有被摔坏,猴性还在。(1分)④最后通过比喻和对比论
证,说明“为悟空的成长留出了缝隙”是小说《西游记》作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伟大成就。
(1分)
5.①《西游记》是经典名著,虽然现在《西游记》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最可靠的方式仍是读书,从各
自的阅历体验对原著的意蕴加以辨认和重识,互相注解,心会妙趣。
②《西游记》是一部有真趣的小说,有烟火也有理想,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精
神“刚需”,有趣的审美效果能够让我们现实中遇到犯难处、得不到安慰时,抚慰心灵。
③《西游记》是一部有绵延性思绪的小说,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诸多警示教育。
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妖性”的存在,要学会好好成长;也告诉家长,要学会保护孩
子的初心,给成长留出缝隙,让孩子可持续成长。(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
6.A【解析】盼着日本人的到来”错误。从上下文“日本人的报复迟早会来”“祖父原想带队伍
即刻转移的”可以看出更多的是担心。
7.D【解析】A项应该是“做到有点有面”。B项写敌人动作出神入化不是一种轻松氛围,是反
衬武工队的牺牲惨状,同样是营造紧张的氛围。C项没有“人物语言”描写。
8.①战前,祖父的心情先扬,后抑,又扬:祖父觉得自己有人数和地形优势,后来真要打了又担心
己方火力差,看鬼子要近距离格斗时又充满信心,盘算着将取得辉煌的胜利。
②战后,祖父的心情先抑后扬:战斗损失惨重让祖父痛苦自责,但大家的理解和战友的成长又
让祖父深感欣慰,听从上级交代后队伍逐渐壮大,祖父更欣慰。(每点2分,战前、战后必须分
别体现抑扬变化,言之成理即可)
9.示例一:我选择乙组,留着最后一段更丰富。
①人物形象上,删掉只能表现祖父战斗的不易,加上还能表现出祖父对历史和后人的责任感。
②情节设计上,删掉只能表现战斗的过程,加上又能与前文呼应,先叙事后结论,逻辑严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322C·高三强基联盟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游记》在各艺术形式下的衍生能力都非常强,这在我国古典名著中是非常特殊的。无论
是经典的1986版电视剧,还是电影《大话西游》、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更有动画片《大闹天
宫三打白骨精》和《大圣归来》等,都同宗同源。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我们如今对经典名著的
诠释维度和深度相较于从前扩展了很多,可以将它各显神通地充分艺术化、形象化、动感化。当
然,读书是最为可靠的选择,从各自的阅历体验对原著的意蕴加以辨认和重识,互相注解,心会
妙趣。
《西游记》是一部有真趣又有绵延性思绪的小说。
它是人间的某种写照,而这个“人间”没有固定的朝代,不是唐朝也不是明朝,有烟火也有理
想,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人间。所谓“取真经”,便是一种人生理想,“真”是珍
宝,鲁迅告诫和勉励青年说:“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所谓“九九
归一”“大道归真”是也。没有“真”哪会有“理”呢?《西游记》之所以有那么多译本,外译方面四
大名著中排列第一,缘于它对“人类”共同追寻的真趣的分寸感的恰当把握。
一部作品如果寡趣,始终板着脸,那不叫文学。这些趣味有时是活泼的嬉笑,有时是彼此开
涮的幽默,有时是“心照不宣”的会意。听猪八戒一说话我们都会扑嗤-一笑,看唐僧那么一本正
经地面对尴尬、一身正气地误判是非,又觉得是一种冷幽默。我们看到天庭人物发号施令,本来
相当威严,却被泼猴一通大闹,觉得那种窘态也是挺好玩的。这样的审美效果,能够让普通读者
代入自己的想象和感慨,现实中遇到犯难处、得不到安慰时,《西游记》就成了心中块垒的稀
释剂。
好多人说《水浒传》是男人的梦,《红楼梦》是要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回头看才能感悟到人生
沧桑,《三国演义》是成年男子对建功立业的憧憬。恰怜只有这部《西游记》,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刚需”,书里伸出的一只只小手都能搔到内心的痒处,这就是《西游
记》的趣与味之所在。
《西游记》中还必然包含着诸多警示教育,比如人都有童心、初心,让孩子怀着初心不断长
大,也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像孙悟空一样,有虚荣心,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下来就有
“妖性”的存在,成长得好了就可以成仙成佛,成长得不好就成了孽障,等等。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