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23月光曲 课型 新授
目标设计 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熟悉课文基本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的创作经过。2.通过品读赏析,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解释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熟悉课文基本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的创作经过,通过品读赏析,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解释艺术之美。
学法设计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10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 2.阅读理解本文有叙述、有描写,有人物对话、有场景描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改写、表演。
过 程 线 问 题 线 活 动 线 目标评价
预习展示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检查生字词三、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四、回顾全文,拓展提升五、布置作业 【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给生字注音,结合课文内容和查阅工具书等理解词语含义。2.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3.了解贝多芬其人。激趣导入 (播放《月光曲》,同时交流)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人传》,在这部名著里记录了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音乐家,他曾说过——音乐应当是人类的精神火花。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我的音乐只应当为劳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传说故事,齐读课题——《月光曲》。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一生读,全班齐读。盲人 谱写 著名 幽静 皮鞋 纯熟 琴键 陶醉 入场券 微波粼粼 霎时间 恬静 照耀2.争当小讲师——提醒大家辨析重要字的音、形、义。3.概括情节: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法指导:谁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明确: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钢琴曲《月光曲》的故事。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1.默读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从兄妹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小结: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 2.贝多芬最终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 (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 (3)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 3.贝多芬是怎么做的?分角色读5、6自然段。(1)当贝多芬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出示)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2)理解两个“您”的不同含义和语气,并尝试读出这种语气。 总结:在故事的开头我们知道,盲姑娘多么希望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4.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盲人姑娘的?他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 全班交流。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5.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请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生读。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生理解谈体会。 明确:第8段中写到的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是真实的场景。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写明了创作《月光曲》的具体情境。风吹灭了蜡烛,屋里只有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非常美妙的、富有诗意的情境,它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正是从这样的情境中获得了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体会月光曲的内容1.读出画面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弹奏起《月光曲》来。这个曲子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反复默读第九自然段找出来,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进行小结: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到“洒满了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到“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从“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到“朝着岸边涌过来”。2.读出旋律乐曲描绘的画面优美,旋律也优美。这三幅画面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呢?(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指名试读,师生评价。小结:文字表现出的这三幅画面,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出了这就是乐曲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舒缓,朗读的节奏要慢。第二部分,曲子旋律逐渐增强,朗读时声音升高,节奏加快。第三部分,旋律达到了高潮,朗读时要读出高昂激扬,节奏更快,声音更响亮。3.读出情感假如你是贝多芬,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这份情感在这个乐曲里是怎么变化的 请大家反复朗读,画出最能体现贝多芬心情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下面的句子: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品读句子,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变化,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的,清亮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美,美好的音乐应该给予爱好音乐的盲姑娘兄妹俩,所以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而喜悦的。想到盲姑娘竟然在音乐里听出弹奏者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十分兴奋的。想到如此痴迷音乐的竟是个穷苦的盲姑娘时,贝多芬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高昂激越,久久不能平静。4.悟出写法(1)这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 这种写法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2)哪些句子所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____”和“﹏﹏”画出来。(3)写法指导:通过朗读、品析第九自然段,我们深深地被作者的描写所折服。以后我们在写作中要表现音乐的变化时就可以学习这种写法,通过画面,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解释艺术之美。5.听出情景。大海无论是平静,还是波涛汹涌,在月光下都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与兄妹俩一起再来欣赏《月光曲》,听出乐曲优美的情景,与同学分享。播放乐曲,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听完后,把自己听出来的情景与课文内容比较,鼓励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看法,与同学分享。 趁热打铁,背诵第九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音乐往往开启人们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启迪思考,陶冶情操。四、回顾全文,拓展提升现在请展开自己的联想、想象,补充描写第九自然段省略句部分,一会儿大家共同交流。五、布置作业(任选完成)1.推荐阅读《贝多芬传》2.听《义勇军进行曲》,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谈话交流引入新课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默读课文,感悟内容学生发言学生思考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学生朗读,读出感情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分角色朗读总结学习练笔交流 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教学目标2完成教学目标2完成教学目标2完成教学目标2
过 程 线 问 题 线 活 动 线 目标评价
我的反思 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语言描写和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