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对中外友好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
③都向所去国家传播了佛教
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① → ② 五代十国 → 北宋
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这说明了鉴真东渡( )
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4.《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当时被称为
A.高僧 B.遣隋使 C.御史大夫 D.遣唐使
5.如果给下图所示的历史人物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游天竺 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C.航海壮举 美名远扬 D.主动请缨 征战海外
6.历史观点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评价。下列选项不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朝长安的建筑布局蕴含“皇权至上”的理念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
C.《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域和中亚等国的历史
D.诗仙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7.下面两幅图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开拓丝路往来频繁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贸易发达 D.限制贸易逐渐落伍
8.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9.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下列史实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朝鲜半岛音乐在中国广泛流行 D.唐朝时期国力强盛
10.某班用课本剧体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玄奘天竺求佛经 B.新罗人在长安经商
C.诗仙李白歌颂祖国山河壮美 D.鉴真东渡日本
二、填空题
1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是唐代年代尺局部。依据年代尺
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对号入座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年代尺上皇帝的名称)
他是唐朝的奠基人,他的功绩是建立唐朝————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他的统治前期把唐朝的统治推向了鼎盛————
(2)完成填空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开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大,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这与他的统治措施息息相关:在任用人才上,他重用敢于直言的( ),在民族关系上,他把( )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在对外交往上,他派( )去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后经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名为( )
12.请在《唐朝对外交通图》中填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目的地的国名(今国名)
13.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 。
14.隋唐时期出现很多杰出人物,说说下面他们都是谁。
(1)我国历史上奠定汉藏两个民族之间友好交往基础的伟大女性是
(2)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3)赵州桥开创了世界上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此桥的设计者是
(4)他用诗讴歌祖国的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
15.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 》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三、判断题
16.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玄奘。( )
17.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18.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翻越崇山峻岭来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真经。他在天竺学佛19年,行程5万里。回国后他和弟子用了19年时间,陆续翻译了1300多卷,这些经卷成为研究佛学和古印度文化的主要资料。根据他的亲历见闻,在弟子的帮助下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该书记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以下表述中如果是从上面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涂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涂B;是材料中信息没有涉及的涂C。
19.玄奘在唐高宗时到天竺求取真经。
20.佛教的发源地是天竺。
21.明朝吴承恩根据《大唐西域记》写成了小说《西游记》.
2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3.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
24.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会
四、综合题
25.读材料,思考回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那么此皇帝统治后期发生了什么事件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3)唐朝时中外交流空前繁盛,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重要史实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
26.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都城平面图
(1)材料一是唐朝都城平面图,这座城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座国际性的都市,它是?当时有许多的外国使节来到这里,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二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它正式形成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材料三 在他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同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2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和社会进步。唐朝重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理解并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将周边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串联在一起,相互交融与影响并且进行着双向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 2020年2月在中国武汉疫情肆虐之际,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2万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3月25日当日本疫情严重时,中国无锡市新吴区采购5万只口罩寄往日本丰川市疫所,其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中日友好关系正在加深中,感谢中国的厚意。”
——摘自《新华网》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2)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再举出一例两个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3)材料三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疫情之下中日之间的守望相助。请列举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表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A
6.C
7.B
8.B
9.A
10.C
11.(1)唐高祖 武则天 唐玄宗
(2)贞观之治 魏征 文成公主 玄奘 大唐西域记
12.左下印度,右上日本。
13. 玄奘 鉴真
14. 文成公主 唐太宗 李春 李白 杜甫
15. 《大唐西域记》 《尼布楚条约》 《资治通鉴》
16.错误
17.正确
18.错误
19.B. 20.C. 21.C. 22.A. 23.A.
24.正确
25.(1)唐玄宗 开元盛世
(2)安史之乱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原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原因接近以上几条就给分)
26.(1)长安;日本、新罗等。
(2)科举制;隋炀帝
(3)玄奘;《大唐西域记》
27.(1)办法:开明友善,真心相特,军事征伐,加强管理;实行和亲,加强交流等(任意一点)。史实: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金城公主入藏。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