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14:22

文档简介

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在中国特色社
三台县芦溪中学 2023 级 2024 年春入学考试
会主义建设中,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因素就是精华,一切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都是糟粕。
语文
用什么观点来解读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以西释儒、以儒释儒,
抑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其差别之大是不言自明的。
在当代中国,儒学研究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肯定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儒学,但如果当
(一) 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代儒学研究仍然超不出儒学原有视角,那么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
材料一: 都仍然固于儒学传统范围内,充其量是新儒学。如果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人都是 仍然处于原有传统之中,而不能生发出新的与时代相適应、与历史进步
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 方向相一致的思想,那么重視传统文化有什么意義呢 传统之所以可贵,
者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 就在于它能通过激活、碰撞、吸收,产生新的思想。
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的时代性》)
智慧。真正伟大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材料二:
有人认为,儒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传”和“承”区分开来,一方面坚持无
不是精华的早就被历史淘汰了,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 条件、有意识地“传”,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我们这
是不对的。这样说对吗 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 样做了,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不仅能夠在我们国家发挥作用,也
也有糟粕。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 可以为世界提供有益的经验。
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选择,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进行文化传承 对待传统文化,首要的是“传”。“传”就是记录、保护、保存。
的。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而是要经过时 现在很多物质或非物质的传统文化发发可危,有的实际上已经没有“传”
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 的人,或者只剩下一些残余、遺跡、遗址。所以,很急迫的问题是要赶
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朱熹选取 快记录、赶快保护保存,尽量延长它的寿命。如果实物已经不能保存,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当然有他的标准。乾 那么就尽可能詳细地记录,包括录像、录音、照片、档案等。当前,最
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 重要的也是“传”。“传”是无条件、无差别的,要尽量把不自覺、无
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意识變成有自覺和有意识。传统文化并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腐朽的,
有人认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的确, 要不要传 也要传。因为这也是传统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这部分记
文化不像革果,烂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保留 录下來,我们的后人怎么会相信和理解历史 还有,我们今天能够达到
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 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过古人,历史遺留下来的文化中也许隐藏着今天还
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这就是阅读和理解。 不能理解的智慧。对传统文化中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我们今天不理解的
只是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而已。对 观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着清除,不如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也
1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许中间所蘊含的智慧今后可以发挥作用。 别、有自觉、有意识地“传”。
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承”。“承”就是继承、发扬、延续,还包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是有条件的,是有所选择的,既要兼
括转化和创新。把傳统的文化保留下來,之后怎么办 是不是都要学习 收并蓄,也要讲究“本土优先”。
和弘扬 不行,要区别和选择。对于精华的部分,不仅要保留,而且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使它发挥作用;对于糟粕的部分,要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但不要复制, A.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所
也不需要扩大。中国以前有各种礼仪,尊重别人,自己保持谦虚、谦卑 以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
的姿态,恪守正常的次序和礼节,这是对的;但过分的甚至不讲人性的 B.作者认为,儒学研究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
那种谦卑,是要不得的。 提下,通过激活、碰撞、吸收,产生新的思想。
在“承”的过程中,既要兼收并蓄,也要“本土优先”。一般情况 C.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要保留,但不可复制和扩大;
下,中国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比较适合本土的环境。 对于精华部分要继承、发扬、延续,还要转化和创新。
所以,在外來文化与本土文化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先采用更加符合 D.现在有些学校让小孩子穿上汉服,朗诵儒家经典,回家给父母
本地条件的内容。另外,因为要“承”的东西太多,所以应该分轻重缓 洗脚,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急。比如,同样是精华,现在某个地方最紧缺、最需要繼承的是什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我们这一段时間就应该优先做这方面的工作。有些传统文化今天起的作 ( )(3 分)
用更大,可以优先;有些起的作用并不大,就可以晚一点。传统文化在 A.南北朝时期,南方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北方方言大量地吸收
用的时候要注重效果,要根据社会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有的要加上新 了外来民族的语言。
的内容。如果不完成创造性转化,那么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很难得到弘扬, B.某地方的古老山歌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音乐元
更难以得到延续。以孝道为例。中国孝的本质是保证家庭、家族的延续, 素,在社会上传唱。
也就是生孩子。在中国,可以通过对传统孝道做新的转化来解决人口增 C.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人类“恶”的集中表现,却作为世界
长缓慢的问题。怎么转化 就是要对孝道作出新的解释:孝道不仅仅是 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尊老爱幼,而且是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其中就包 D.美国建筑师设计燕京大学时,外部采用中国宫殿结构,内部添
括成家生子。 加暖气和现代设备。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4.材料一第二段是如何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的 请简要
分析。(4 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
恒性,称得上真正的偉大。 5. 材料二的语言有何特点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B.传统文化的流传与演变受着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影响,更
受著文化自身因素的影响。
C.当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就是无条件、无差
2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美援朝战役打响,他火速报了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战友陆续被女人们抬下阵地。男人都上战场
过河 了,女人是最后的防守。
刘海红 “嗖嗖……”
①风凛冽地吹。冬天的风,下了雪的冬天的风,像野兽在嘶吼。寒 “嗖嗖嗖……”
冷被撕裂成一道道伤口,疼痛便肆无忌惮起来。光秃秃的树丫,被风雪 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血腥味。他甚至听到了子弹在空中飞的声音,
裹挟着,做着冬天最后的坚持。可是子弹,这个比猛兽更冷酷无情的东 它们带着风,带着火,带着正义与邪恶。他给出一梭子,再次确定对方
西,这个时间,参与了冬天这场战争。 有人应声倒下的时候,他的面部凉凉的、热热的、麻麻的。有液体从左
怎样掩护是一个问题。一望无际的雪地,鸟儿早已绝迹。枯树,只 右两颊喷涌而出,在空中冷却,凝固。领口,已成鲜红的朝霞,他异常
有枯树叉着枝丫挺立着。藏在雪中或是躲在树上,要做个选择。爬树他 清醒地掏出了绷带。此时,子弹穿过的面部,舌头有半截掉落在口腔中,
是好手。老家的秋天,柿子树挂满金黄,遮天蔽日,他也挂在上边,用 满口的牙被打落,绷带瞬间变成血带。他已麻木到不知疼痛。拿起枪,
铁钩对准枝丫一扭,成串的果实跌落筐里,他笑得合不拢嘴。即使冬天, 艰难地打出几梭子,又有人应声倒下,他也倒下了,倒在了厚厚的雪地
宽大的树冠也浓成一团黑雾,像屋。眼前……他勒了勒皮带,把绷带等 上,身下一片殷红。
随身急救用品用力塞了塞,让自己目标更小一些。他选了一根较粗的树 醒来时,他躺在病床上,面目全非。疼痛,蚀心刺骨的疼痛。除了
干,隐蔽起来。 面颊的手术,在运送过程中,他的十根脚趾严重冻伤感染,做了切除。
来异乡参战是他的选择。原本,他只是黄河边的一个庄稼人,种地, 两次手术,他不知怎么经历过来的。眼下,结束这非人的疼痛,是他最
也卖柿子。动荡年代,地薄寡收,且无宁日。那夜匪军抓壮丁,一家挨 后的需求。
着一家。他和伙伴躲到树上得以逃脱。后遇追兵,无奈之下,他们跳进 他看到了备用绷带。夜深人静,把绑在床头的绷带缠到脖子上。没
了黄河。秋天的河水冰冷、刺骨,憋在水中不知游了多久,也许还剩半 有丝毫犹豫,他顺势滚了下来,动静有些大。护士的到来几乎和他落床
口气吧,解放军来了。 的时间同步。绷带被收走。他不甘心,要了条换洗的床单。午休时间,
休养的日子,战士们嘘寒问暖,像兄弟。他仍心思不宁,庄上的柿 没人打扰,他挪爬着,把头伸进了打结的圈……
子等着收,田地荒着无人耕种,隔河相望,鞭长莫及。留下,或许是最 又一次醒来,身边多了特护,二十四小时特护。死成了奢侈的事。
好的选择。拿起枪,才有过河的希望。 想到以后进食困难,口齿不清,又如小脚老太般走路,坚硬的汉子仰天
战斗打响,冬天的交战格外沉重,②旋转,躲避,掩护,射击。树 长叹。
权上每换个姿势都耗费体力。子弹嗖嗖地从耳根划过。③他把帽子顶起 如果当初过河,也许他正在田里侍弄庄稼,或在柿树下歇息,风吹
来,帽子瞬间被打穿,打飞。在这期间,他放出一梭子子弹,隐约有敌 过来,柿树沙沙的,有青色的小果,拂过面颊。但他不悔,男人就该保
人应声倒下。 家卫国,战死沙场,死而无憾!眼下……死过,活过,那就好好生活吧!
大大小小的战役他参加过十几回。在山上,在丛林中,他学会了一 他本该待在荣校的,享受伤残军人优渥的工资待遇和生活,享受恬
些技巧,譬如用树枝支起帽子做掩护,给垒起的石块套上衣服,侧面消 淡宁静、花香鸟鸣。④可是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弥散在空气中青草的味
灭敌人。他立过数次功,直至战争全面胜利。就在他准备过河那年,抗 道,还有九月,柿子熟了,满树的金黄,一直摇晃着他的梦。他醒来,
3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收拾东西。他对自己说,有手有脚的,躺在功劳薄上睡不着,过河! 9. 小说叙述战斗部分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黄昏,黄河的另一边,村里多了一个用脚后跟走路的小脚男人。他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安静地穿梭在田埂上,或者拿个锄头歇息在庄头,眺望村庄也眺望黄河。
秋天,柿子熟了,满树的金黄,像挂在空中的灯笼。他咿咿呀呀地招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村民摘柿子。柿子不卖,护树的功劳是大家的。秋忙过后,人们常坐在
柿子树下,听他讲河那边发生的故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几十年后,他如愿长眠在村头的柿树下。每年秋天,人们都会挑出 答书中立论师道书
最大、最黄的柿子,放在他的坟头。 柳宗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A.当“他们”在冰冷河水中苦苦挣扎的时候,一句短短的“解放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
军来了”,带给了“他们”极大的温暖和希望。 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
B.战士们对“他”“嘘寒问暖”,但“他”仍心思不宁,一心想着 为吾子师乎
回乡种地,说明此时的“他”还认为干农活最重要。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
C.“领口,已成鲜红的朝霞”,这句描写说明“他”两颊受伤严重, 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
流血多,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
D.在战场上不惧伤痛、浴血杀敌的“他”,在病床上却几次因痛自 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罕孥而东,如是者
杀,这个情节的设置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 数矣。
7.对小说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
A.句子①凛冽冬风的描写,交代了恶劣的战争环境,渲染了惨烈 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
的战斗气氛;其中反复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B.句子②用八个字写“他”在树权上战斗的四种动作,句子虽然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简短,却有力地表现了“他”的灵活敏捷和战斗经验丰富。 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度
C.句子③是一处战斗掩护的细节描写,起承上启下作用,既呼应
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上文介绍的掩护动作,又引出下文“他”被击中两颊的情节。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
D.句子④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诗意唯美的乡村景象,这
所增加也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
是“他”念念不忘的故乡梦,也是英雄们保家卫国的初衷。
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
8.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过
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河”,“他”做了三次主动选择。请结合诗句谈谈对“他”选择的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
认识。(4 分)
陈皆自谓近道而丕知道之果近乎远乎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
4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之,惧其剩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 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4 分)
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有
取乎,抑其无取乎 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4 分)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
14.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
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出怎样的做法 (3 分)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
字母。(3 分)
凡 A 吾 B 所 C 陈 D 皆 E 自 F 谓 G 近 H 道|而 J 不 K 知 L 道 M 之 N 果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0 近 P 乎 Q 远 R 乎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 )(3 分)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A.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均属这一文体。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B.见,文中表被动,与熟语“见谅”“见笑”中的“见”意思相
插秧歌 杨万里
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C.矜,文中为骄傲自满,与《论语》中“君子矜而不争”的“矜”
唤渠朝餐歌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意思不同。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D.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
A.刘诗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
不同。
丽画面。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B.刘诗中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
伏,时隐时现。
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做狂人。
C.刘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
分外和谐。
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
泼之趣。
“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
16.两首诗都展现了劳动场景,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不同
雅而庄重。
之处。(6 分)
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
5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因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为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 ① 。对于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 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 ② ,这种基
与韩愈《师说》中“ , ”的意思是相同的。 因同体内的 3 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借 ③ 。
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研究表明,“肥胖基因”是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 身体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
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极度贫困地区的居民体内,“肥胖基因”就比较多,因为这有利于从
三、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上不断丰盛的食物,使“肥胖基因”成了人们的负担,由“生命的保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 ① 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 20.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6 分)
方;子女限于配偶所生出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
在由个人来 ② 孩子生育任务的社会里,这种社群是不会少的。但是
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了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事务,一代又一代。 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
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 ③ 事实上也不是永久
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家庭 ④ 22.文末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
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 达效果。(3 分)
抚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4 分)
四、写作(60 分)
19.文中提到的“家庭”概念的内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以《家乡的年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见
闻和感受。不少于 800 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6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7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2023 2024 ②通俗浅易。全文语言平实通俗,很少专业性术语,如“先不要忙着清三台县芦溪中学 级 年春入学考试
除,不如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等句子,便于读者接受与理解。
③多用问句。“传统文化并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腐朽的,要不要传?”
参考答案
“把传统的文化保留下来,之后怎么办?是不是都要学习和弘扬?”设
1.B【解析】由材料一第二段“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 问引人深思;“如果不把这部分记录下来,我们的后人怎么会相信和理
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选择…”等相关内容可知, 解历史?”反问加强语气。
“传统文化的流传与演变受着文化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受着处于统治地 6.B【解析】“此时的‘他’还认为干农活最重要”错误。
位的当权者的影响”。 7.C【解析】句子③写的是掩护战术,对下文“他”被击中两颊的情节
2.C【解析】A.由材料一第三段“对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 没有引出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可知;B.由材料一第四段“在当代中国,儒学研 8.【解析】
究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肯定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①第一、二次主动选择,是在从军战斗和过河回家之间选择了扛枪参军,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儒学”等内容可知;C.由材料二第三 保家卫国;(1分)
段“对于精华的部分,不仅要保留,而且要使它发挥作用;对于糟粕 ②第三次主动选择,是在享受伤残军人优渥待遇和回乡劳动奉献之间选
的部分,要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但不要复制,也不需要扩大”可知; 择了回乡;(1分)
D.由材料二第四段“传统文化在用的时候要注重效果,要根据社会需要 ③三次选择,都是以国家集体为重,不计个人祸福得失,是诗句蕴含精
采用适当的方式,有的要加上新的内容”可知,“让小孩子穿上汉服, 神的真实写照。(2分)
朗诵儒家经典,回家给父母洗脚”等不能简单等同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9. 【解析】
创造性转化。 ①既描写了紧张的战斗场景,又交代了主人公参军的前后经历,构思巧
3.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对待传统文化首要的是记录、保 妙;
护、保存”。 ②把现实战斗的英勇和回忆中从农民到战士的逐步成长结合,可以拉开
4.【解析】 时间距离,使人物形象更全面、立体;
①首先驳斥了“儒学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取其精华,去 ③现实战斗紧张激烈,回忆或温馨或平静,两者交织穿插,形成缓急交
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错误观点; 错的叙事节奏,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②然后通过讲道理和举例论证进行分析,确立自己的观点“留传下来的 10.【解析】DIQ
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B【解析】“见谅”“见笑”的“见”不表被动,是放在动词前表示
5.【解析】 对自己如何。
①准确严谨,逻辑性强。文中有“也许”“有些”“一般情况下”等表 12.B【解析】作者亲见的是南越之犬吠雪。
限定的词语,语言准确,避免了绝对化表达;文中用“一方面”“另一 13.【解析】
方面”“首要”“还要”以及表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关联词语, (1)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因为被外放)匆匆忙忙地向
论述逻辑严密。 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不暇:没时间,来不及。挈挈:
1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匆忙,急切地。东:向东奔去。数:多次。) 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
(2)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类似上面所说的这些 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
作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所以:用来的方法。羽翼:辅佐。 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果:到底,究竟。是:正确。) 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14.【解析】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
态度:委婉拒绝,不敢为人师。(1分) 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
做法:取其实而去其名。①不拘泥老师的称呼,而就老师的实质;②把 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
心中知道的都讲出来,供对方选择、采纳。 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
【译文】 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 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
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 的老师是肯定的。
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
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 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
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 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所以,我每当写文章
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的时候,从来不敢以轻忽随便的态度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 来不敢偷懒取巧以懈怠的态度敷衍了事,恐怕文章松散而不谨严;从来
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 不敢以思路不清糊涂昏乱的态度写作,恐怕文章晦涩不明而又杂乱;从
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 来不敢以骄矜傲慢的心理写作,恐怕文章显现高傲骄狂、盛气凌人的意
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 味。收敛文辞(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发挥文理是希望文章明晰,
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 疏通文章是希望文章畅达,剪裁篇章是希望文章简洁文辞凝练;激扬而
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 剔除污浊是希望文章语言清雅不俗,凝聚而保存文气是希望文章风格庄
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 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护卫圣道的方法。凡是类似上面所
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说的这些做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 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
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
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 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
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 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
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 的惊怪狂叫,或者象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遭到人们的嘲笑,那就万幸了。
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 15.B【解析】“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
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
2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水光闪烁。 “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
16.【解析】 二是主语残缺,去掉“使”。
1、《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 22【解析】
①美景使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②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 ②把“肥胖基因”比喻为“生命的保护神”和“罪魁祸首”,
③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 ③前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肥胖基因在长期极度贫困地区的居民体内对
《竹枝词》的音调。 生命的保险作用,后者形象地表达了食物丰盛后“肥胖基因”成了人们
2、《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 的负担。
①全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 23、【范文】
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 家乡的年味儿
配合默契;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②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动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插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
的紧张和艰苦; 换旧符”。
③五至八句是对农家夫妇对话时的情态描写,进一步表现插秧的紧张、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
农事的繁杂,农家的勤劳和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
17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
18. 【解析】①明确②担负③虽则④既 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19. 【解析】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
①一个由亲子关系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
②生育的功能是短期的 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③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孩子长成后也就脱离了父母的抚育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
20. 【解析】 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
①却还是会身体发胖 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
②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 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把
③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21、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成了人们的负担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
【解析】 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
一是不合逻辑,“随着人们餐桌上不断丰盛的食物”不合逻辑,应改为
3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
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
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
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
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
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
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
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
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
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这正月
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
见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
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
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
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
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
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五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
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
远去。
4
{#{QQABSYAAogCgABIAAQgCQw26CEKQkAAACCoORBAMsAABy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