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光曲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月光曲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5: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年级:六年级 主备人:
课 题 23.月光曲 课 时 1/2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自学单掌握基础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通过对三段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3.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意境美的同时,进行微练笔。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想象画面读出第9自然段的三幅画面。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其情感变化,感受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第2、3点是本课教学重难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想象画面读出第9自然段的三幅画面。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其情感变化,感受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教 学 活 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板块:播放音乐,导入新课1.音乐导入,师简单介绍贝多芬。第二板块:借助自学单,初步感知文章1.出示课前自学单,借助预习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自学单内容:(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第三板块:品读课文,领略音乐美、情感美、语言美师抛出主干问题: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灵感,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一)为什么贝多芬会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乐曲?(引出三自然段)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1.从这段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话外之意?预设:盲姑娘家境贫穷;盲姑娘热爱音乐;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体会)师:盲姑娘这么贫穷,却这么懂事,虽然双目失明却对音乐无比的热爱,贝多芬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过渡语:一曲终了,贝多芬又为姑娘弹奏了第二曲,(引出六、七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预设问题一:为什么盲姑娘听完后就猜到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又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二首曲子?通过梳理问题使学生明白,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内心激动,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地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二首曲子。材料补充:(出示知音一词的由来)“知音”一词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时的曲调,在旁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巍峨兮若泰山。”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后来人们就用“知音”来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感情朗读)过渡语:除了上述的两个原因外,还有别的原因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吗?(引出八自然段。)语段三: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1.清幽的意思(清静而悠远)2.朗读体会优美的意境3.贝多芬望着兄妹俩,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动笔写一写。(清凉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的具有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他情不自禁的按起琴键来。)4.指导背诵第八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三个语段的品读,让学生明确因为对盲姑娘的同情,以及对知音的感谢,是《月光曲》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想象练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第四板块:课堂总结教师引导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与过程,同时也对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导入:从古至今,月亮作为寄托思念的物象,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月亮不仅在文人的诗句中传承,也在音乐家的指尖流淌。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月光曲》。检查预习关于《月光曲》和它的作者贝多芬你了解多少呢?听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是什么呢?精读感悟补: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21课已经学过“知音”,学生感受是能够直接说出小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板书 月光曲音乐美 感情美 语言美
反思 本课对于《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学生把握较准确,能够感受到小姑娘的善解人意以及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人物情感变化也能较好的体会出来。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年级:六年级 主备人:
课 题 22.月光曲 课 时 2/2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课时教学目标 阅读中能够分辨出描写联想和写实的句子,并能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补:感受皮鞋匠想象的三幅画面,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阅读中能够分辨出描写联想和写实的句子,并能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教 学 活 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板块:回顾上文,赏析乐曲1.说说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世界名曲《月光曲》(引出第九自然段)3.学生以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这段语言文字,体会月光曲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预设: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4.引导背诵5.请大家再次朗读八、九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实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的句子。6.学生读、画——指名回答——分别读实在的和联想的句子。第二板块:品悟写法,扎实训练1.同学们,第八、九自然段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的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2.阅读下面的片段,用﹏画出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联想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第三板块: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同学们,不同的人欣赏音乐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曲调和《月光曲》可不一样,插上你想象的翅膀,把你联想到的写成一段话。我静静地听着,--------------。 皮鞋匠想象了几幅画面?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吗?月亮初升,月光洒满海面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的大海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艺术之美。感受曲调变化:舒缓——明快——高昂暗示心情变化
板书 月光曲 写实 联想
反思 学生能够想象画面,但读不出曲调的变化,这成了本课的一大难题。在小练笔方面,学生能够仿照第9自然段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自己想象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