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四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殷商时各土著邦国被迫依附殷商的模式不同,周朝采取了诸侯分封的模式,即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进而构建了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周王实施“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的做法,主要反映了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B. 利用宗法关系促进统治巩固
C. 周王对地方统治进一步加强 D. 便于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即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进而构建了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殷商模式来看,对地方的控制明显加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封制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排除B项;西周对地方通过分封制实行间接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魏晋时期)这种定期市集在长江流域的江北,则称为草市……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 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 B. 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C. 其出现说明交易场所不受限制 D. 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体现的是草市范围的扩展,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有关,D项正确;草市是民间贸易场所,排除A项;草市形成的两个条件:距离城镇稍远和处于交通要道,排除B项;当时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 宋代某个时期科举考试具体内容为:“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道,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度
A. 录取选拔程序日趋复杂严谨 B. 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C. 力图选取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D. 扩大了布衣士子考取功名的机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某个时期科举考试具体内容”可知,宋代改革了考试科目及内容,在考试的科目方面主要考量的是士子的经义国策,改变了过去重诗赋,轻策论的局面,这说明宋代统治者力图选取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考试内容,不能说明录取选拔程序的严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各种限制科场和惩治舞弊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规定是针对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土子,不能得出布衣子考取功名的机会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4.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六日,清政府令各省“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人烟凑集,贸易众多,且官员易于稽查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 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B. 私营工商业受到严格控制
C. 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D. 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其在府、州、县城内,人烟凑集……照.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等信息可知,国家的恤商政策体现为对不同的区域征税办法不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不同区域的征税措施,B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
5. 宋代在国家法定的最低一级政府——县政府外,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乡司长官称乡书手(“乡长”),主要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帐。据此可知,宋代
A. 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 B. 开创了“皇权下县”的先例
C. 完善了乡级政府管理体制 D. 削弱了县级政府部门职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时期,地方政府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账,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设置乡司,掌管地方财赋职能,说明了宋代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A项正确;“皇权下县”并非宋代才开始,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乡里制度,皇权延伸至基层,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出现乡级政府,没有体现乡级政府管理体制的完善情况,排除C项;乡级政府是县级政府职权向基层的进一步延伸,而不是对县级政府职权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世纪70—80年代,当印度、日本、锡兰等国以资本主义种植园的生产方式从事大规模的茶叶种植采取免税或低税优待政策,向欧美推销茶叶时,中国的茶叶出口急转直下,国内茶叶种植和经营状况恶化。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B. 农业生产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C. 茶叶出口价格日益提高 D. 农业经济呈现半殖民地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生产的影响,说明的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业经济呈现半殖民地性质,D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传统手工业衰败,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国低价茶叶对中国茶叶生产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 1929年秋冬,湘鄂赣边界根据地已经扩大到十几个县的范围,包括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春、宜丰、通城、通山、大冶、阳新、崇阳等县。这状况表明
A. 中共革命的重心正在转移
B. 中共革命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C. 中共“左”倾错误已经结束
D. 民主革命任务有了新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根据材料“湘鄂赣边界根据地已经扩大到十几个县的范围”可知,中共革命的重心正在转移,A项正确;在此之前中共的革命观念就已经开始变化,图革命道路的探索,排除B项;此时党内仍然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排除C项;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 1933年,日本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移民低价在中国购买土地并进行垦荒。1936年日本军部又提出20年内向伪满洲国移民百万户的计划,并对移民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日本移民的根本目的是
A. 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B. 输出国内过剩人口
C. 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D. 长期殖民东北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移民东北是一个跨世几代人的阴谋,从上个世纪初持续到四十年代,三十多万日本人移民中国东北。日本政府赋于他们的使命,是永久地霸占这里的土地,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9. 39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随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奥运会;426年,狄奥多西二世以基督教的名义,放火烧毁了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体育竞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B. 奥运理念与基督教教旨相悖
C. 社会矛盾尖锐致使难以举办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主要是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这和基督教尊奉上帝,控制欲望的理念不符,所以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遭到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的焚毁,故选B;罗马帝国的分裂不是因为体育竞争,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尖锐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CD。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即使与任何州的宪法或法律有抵触,各州法官均应遵守。1791年11月3日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这说明美国
A. 联邦宪法并不具有最高效力
B. 联邦和州政府行使宪法范围内的职权
C. 联邦法官权力高于州法官
D. 联邦宪法的修订真正体现了人民意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州宪法或法律与联邦宪法有抵触,各州法官均应遵守联邦宪法.及在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如果联邦宪法没有授予中央或是没有禁止各州行使的某些权力.都可以由各州或人民保留,说明联邦及州政府只能依宪法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州宪法与联邦宪法发生抵触的时候,州法官应该绝对遵守联邦宪法,说明联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联邦法官的权力高于州法官,因为联邦法官也只能在宪法授权的范围内行事,排除C项;联邦宪法的修正根本上还是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意志,排除D项。故选B项。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的性质。”马克思意在说明
A. 垄断资本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国际化的过程
C. 社会化分工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D.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这种集中多数资本家被少数资本家剥夺的情况”指的是垄断资本。根据题干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可知,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化过程,排除B项;题干中出现资本集中现象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开始形成雏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主旨不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而是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下表反映出二战以来
1960-1973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1973年,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实施石油禁运,以遏制西方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
1961年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 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 联合国地位发生变化
C. 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势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多个政治力量中心,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表格信息不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没有涉及联合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C项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的特征,排除。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导致贫富分化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引起社会成员不满。原有的济贫法的济贫策略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矛盾丛生的英国社会,新的社会救济和济贫政策被酝酸和讨论。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及其他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随后,在1905年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正式建立断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生极其艰难,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在全国迅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城市接管中对民族工商业“原封原样,原封不动”,努力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对接管的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在城市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一周年纪念讲话上说:“在过去的紧张的一年中,中央人民政府除了坚决制止经济上的混乱并开始了恢复工作以外,还在救济灾荒和失业的工作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兴修水利。这是今年灾荒减少并在全国得到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张瑞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贫困民生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英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的救济民生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民生问题解决的要素。
【答案】(1)原因:工业化深入提供物质基础 ;民主和法治化进程的推动;社会弱势群体的推动;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社会贫富分化和贫困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对原有济贫法问题的反思。
(2)措施:稳定物价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 ;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对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开展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救济灾荒和失业。
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使党和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为治理国家和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3)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社会政治环境;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导致贫富分化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引起社会成员不满。”可分析出工业化深入提供物质基础 ;根据材料“原有的济贫法的济贫策略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矛盾丛生的英国社会,新的社会救济和济贫政策被酝酸和讨论。”可分析出民主和法治化进程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期英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推动;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社会贫富分化和贫困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对原有济贫法问题的反思。
(2)措施:根据材料“在全国迅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可分析出稳定物价 ;根据材料“城市接管中对民族工商业‘原封原样,原封不动’,努力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可分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 ;根据材料“努力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可分析出保障城市粮食供应;由材料“对接管的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可分析出对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根据材料“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可分析出开展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由材料“在城市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可分析出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据材料“还在救济灾荒和失业的工作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兴修水利。”可分析出救济灾荒和失业。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使党和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为治理国家和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3)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可分析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社会政治环境;时代发展与进步。
14. 【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五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答案】示例一:在①之前增加“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的颁布。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是其标志。随着工业无产阶级实力增强,以及资本主义弊端的逐渐暴露,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资产阶级还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等殖民战争,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之一。
示例二:在②之后增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关键发明。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他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更加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即是其标志。随着工业无产阶级实力增强,以及资本主义弊端的逐渐暴露,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资产阶级还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等殖民战争,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条件。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之一。
【解析】
【详解】示例一:根据材料“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并结合所学可知在①之前增加“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的颁布。阐述:结合所学英国代议制确立的积极影响得出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结合所学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得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思潮得出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是其标志。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得出随着工业无产阶级实力增强,以及资本主义弊端的逐渐暴露,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结合所学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得出资产阶级还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等殖民战争,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结合所学历程工业革命的联系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得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之一。
示例二:结合示意图可知在②之后增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结合所学蒸汽机与第一次工业革的关系得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的关系得出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结合所学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得出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他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更加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结合所学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即是其标志。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得出随着工业无产阶级实力增强,以及资本主义弊端的逐渐暴露,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的影响得出资产阶级还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等殖民战争,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和成就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条件。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之一。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5. 材料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不足,南朝萧梁政权于建国之初(502年)铸造“大样五铢”和“公式五铢女钱”两种新铜币并行流通,但实际上流通领域中“太平百钱”“对文钱”“丰货钱”等古币仍被广泛使用。结果,“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梁武帝喾通四年(523年),又发行铁钱,并禁止铜钱流通,造成了铁钱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临贺王(548-549年)、简文帝(550-551年)、豫章王(551年)在位期间,铜币和铁钱并用。梁末重新制作“二柱钱”和“鹅眼钱”。“两柱重而鹅眼轻,私家多镕(熔)钱又间以锡铁”,货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怨沸腾,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
——摘编自薛平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萧梁货币的流通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梁政权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答案】(1)特点:新旧钱币并用:货币流动范围较为狭窄;货币变动额繁.新的货币使用时间很短。
(2)原因:改革缺乏固定的标准,币制改革混乱:私人模仿盗铸,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动荡.货币的推行受阻;未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南朝萧梁政权于建国之初(502年)铸造‘大样五铢’和‘公式五铢女钱’两种新铜币并行流通,但实际上流通领域中‘太平百钱’‘对文钱’‘丰货钱’等古币仍被广泛使用。”可分析出新旧钱币并用;由材料“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可分析出货币流动范围较为狭窄;从材料“梁武帝喾通四年(523年),又发行铁钱......梁末重新制作‘二柱钱’和‘鹅眼钱’”可分析出货币变动额繁、新的货币使用时间很短。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萧梁政权币制改革缺乏固定的标准,币制改革混乱;私人模仿盗铸,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动荡,货币的推行受阻;未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1年,美国入侵越南,越南战争爆发。越战初期,苏联为了与美国缓和关系,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对越战实施了“不介入”的政策。1964年底,越南局势有了新发展,战争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危险。而且,由于苏联对越南的求援一再回避,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直线下降。为了改变现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调整政策,“有限度的介入”越南战争。苏联在援助北越的同时,积极促使美越进行和谈。在苏联的协调下,美越于1968年3月达成和谈协议。1968-1973年,受中美和解的刺激,苏联迫切需要在东南亚寻找发展空间,于是对越战实施了“完全介入”的政策。最终,苏联推动美越和谈走向了成功。1973年1月,美越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战最终结束。
——摘编自张秋平《苏联对越南战争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越南战争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介入越南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政策及原因:越战之初,受国力的限制,为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苏联对越战实施“不介入”政策;1964年底,因越战出现扩大化的危险,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下降,再加上苏联领导人的更迭,苏联对越战采取“有限度的介入”政策;1968-1973年,因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苏联需要扩大在东南亚的发展空间,对越战实施“完全介入”政策。
(2)影响:推动美越由战争走向和谈,并最终取得成功;扩大了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将美国的势力赶出了东南亚;刺激了苏联积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政策及原因:根据材料“越战初期,苏联为了与美国缓和关系,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和所学知识可知,越战之初,受国力的限制,为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苏联对越战实施“不介入”政策;根据材料“越南局势有了新发展,战争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危险”“由于苏联对越南的求援一再回避,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直线下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调整政策”和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底,因越战出现扩大化的危险,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下降,再加上苏联领导人的更迭,苏联对越战采取“有限度的介入”政策;根据材料“受中美和解的刺激,苏联迫切需要在东南亚寻找发展空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68-1973年,因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苏联需要扩大在东南亚的发展空间,对越战实施“完全介入”政策。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苏联推动美越和谈走向了成功”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美越由战争走向和谈、扩大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将美国的势力赶出了东南亚及刺激苏联积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孝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母亲长期从事幼儿教育。他的青少年时期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时代,为了掘救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费孝通毅然放弃医学专业而转投社会学,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他为自己立下了“志在富民”的人生目标。费孝通的学术研究,是从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考察开始的,这在当时是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的先河。费孝通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不是盲目跟在西方后面,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他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学术思想,希望中国人能回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中国自古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并贡献给世界,与世界不同的民族共同建构一个新的共存共荣的美好时代。他还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希望以此来促进世界不同国家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为人类能够共存共荣地生活在地球上提出中国方案。
——摘编自方李莉《费孝通:一位为世界奉献中国思想的学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费孝通转投社会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费孝通的学术贡献。
【答案】(1)原因: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志在富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评价:注重实地调查,开创新的学术研究方法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主张“文化自觉”,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的共存共荣做贡献,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提出的十六字箴言,为今天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母亲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可知,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青少年时期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时代”可知,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根据“为了掘救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他为自己立下了‘志在富民’的人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志在富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评价:根据材料中“费孝通的学术研究,是从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考察开始的”可知,注重实地调查;根据“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的先河”可知,开创新的学术研究方法;根据“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不是盲目跟在西方后面,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可知,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根据“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学术思想,希望中国人能回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中国自古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并贡献给世界,与世界不同的民族共同建构一个新的共存共荣的美好时代”可知,主张“文化自觉”,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的共存共荣做贡献,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根据“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希望以此来促进世界不同国家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为人类能够共存共荣地生活在地球上提出中国方案”可知,提出的十六字箴言,为今天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宜宾四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殷商时各土著邦国被迫依附殷商的模式不同,周朝采取了诸侯分封的模式,即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进而构建了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周王实施“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的做法,主要反映了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B. 利用宗法关系促进统治巩固
C. 周王对地方统治进一步加强 D. 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魏晋时期)这种定期市集在长江流域的江北,则称为草市……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 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 B. 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C. 其出现说明交易场所不受限制 D. 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3. 宋代某个时期科举考试具体内容为:“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道,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度
A. 录取选拔程序日趋复杂严谨 B. 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C. 力图选取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D. 扩大了布衣士子考取功名的机会
4.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六日,清政府令各省“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人烟凑集,贸易众多,且官员易于稽查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 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B. 私营工商业受到严格控制
C. 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D. 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5. 宋代在国家法定的最低一级政府——县政府外,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乡司长官称乡书手(“乡长”),主要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帐。据此可知,宋代
A. 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 B. 开创了“皇权下县”的先例
C. 完善了乡级政府管理体制 D. 削弱了县级政府部门职权
6. 19世纪70—80年代,当印度、日本、锡兰等国以资本主义种植园的生产方式从事大规模的茶叶种植采取免税或低税优待政策,向欧美推销茶叶时,中国的茶叶出口急转直下,国内茶叶种植和经营状况恶化。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B. 农业生产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C. 茶叶出口价格日益提高 D. 农业经济呈现半殖民地性质
7. 1929年秋冬,湘鄂赣边界根据地已经扩大到十几个县的范围,包括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春、宜丰、通城、通山、大冶、阳新、崇阳等县。这状况表明
A. 中共革命的重心正在转移
B. 中共革命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C. 中共“左”倾错误已经结束
D. 民主革命任务有了新的发展
8. 1933年,日本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移民低价在中国购买土地并进行垦荒。1936年日本军部又提出20年内向伪满洲国移民百万户的计划,并对移民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日本移民的根本目的是
A 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B. 输出国内过剩人口
C. 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D. 长期殖民东北地区
9. 39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随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奥运会;426年,狄奥多西二世以基督教的名义,放火烧毁了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体育竞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B. 奥运理念与基督教教旨相悖
C. 社会矛盾尖锐致使难以举办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冲击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即使与任何州的宪法或法律有抵触,各州法官均应遵守。1791年11月3日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这说明美国
A. 联邦宪法并不具有最高效力
B. 联邦和州政府行使宪法范围内的职权
C. 联邦法官的权力高于州法官
D. 联邦宪法的修订真正体现了人民意志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的性质。”马克思意在说明
A. 垄断资本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国际化的过程
C. 社会化分工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D.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2. 下表反映出二战以来
1960-1973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1973年,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实施石油禁运,以遏制西方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
1961年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77国集团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 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 联合国地位发生变化
C. 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势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导致贫富分化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引起社会成员不满。原有的济贫法的济贫策略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矛盾丛生的英国社会,新的社会救济和济贫政策被酝酸和讨论。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及其他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随后,在1905年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正式建立断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生极其艰难,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在全国迅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城市接管中对民族工商业“原封原样,原封不动”,努力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对接管的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在城市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一周年纪念讲话上说:“在过去的紧张的一年中,中央人民政府除了坚决制止经济上的混乱并开始了恢复工作以外,还在救济灾荒和失业的工作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兴修水利。这是今年灾荒减少并在全国得到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张瑞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贫困民生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英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的救济民生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民生问题解决的要素。
14. 【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五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5. 材料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不足,南朝萧梁政权于建国之初(502年)铸造“大样五铢”和“公式五铢女钱”两种新铜币并行流通,但实际上流通领域中“太平百钱”“对文钱”“丰货钱”等古币仍被广泛使用。结果,“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梁武帝喾通四年(523年),又发行铁钱,并禁止铜钱流通,造成了铁钱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临贺王(548-549年)、简文帝(550-551年)、豫章王(551年)在位期间,铜币和铁钱并用。梁末重新制作“二柱钱”和“鹅眼钱”。“两柱重而鹅眼轻,私家多镕(熔)钱又间以锡铁”,货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怨沸腾,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
——摘编自薛平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萧梁货币流通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梁政权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1年,美国入侵越南,越南战争爆发。越战初期,苏联为了与美国缓和关系,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对越战实施了“不介入”的政策。1964年底,越南局势有了新发展,战争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危险。而且,由于苏联对越南的求援一再回避,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直线下降。为了改变现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调整政策,“有限度的介入”越南战争。苏联在援助北越的同时,积极促使美越进行和谈。在苏联的协调下,美越于1968年3月达成和谈协议。1968-1973年,受中美和解的刺激,苏联迫切需要在东南亚寻找发展空间,于是对越战实施了“完全介入”的政策。最终,苏联推动美越和谈走向了成功。1973年1月,美越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战最终结束。
——摘编自张秋平《苏联对越南战争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越南战争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介入越南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孝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母亲长期从事幼儿教育。他的青少年时期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时代,为了掘救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费孝通毅然放弃医学专业而转投社会学,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他为自己立下了“志在富民”的人生目标。费孝通的学术研究,是从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考察开始的,这在当时是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的先河。费孝通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不是盲目跟在西方后面,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他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学术思想,希望中国人能回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中国自古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并贡献给世界,与世界不同的民族共同建构一个新的共存共荣的美好时代。他还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希望以此来促进世界不同国家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为人类能够共存共荣地生活在地球上提出中国方案。
——摘编自方李莉《费孝通:一位为世界奉献中国思想的学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费孝通转投社会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费孝通的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