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短板,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体系中重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
题,阻碍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新”强调以关键性
高三语文试题
2024.2
颠覆性技术突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自强创新
能力,从而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新”以新技术、新经济、新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业态为主要内涵。其中,新技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强调关键性颠覆性技术
注意事项:
突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技术雏度;新经济强调通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过科技创斯与制度创新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实现了技术到经济的衔接,代表着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雏度;新业态注重以数字科技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数字技术的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产业化发展,完成了先进技术向高端产业的转化,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维度。因此,新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构成理解斯质生产力的三重雏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展提供了坚实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这种意义上,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技术新突破、经济
中
新发展、产业新升级的有机统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细
所谓“质”,是强调在坚持创新驱动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而这种创新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动的关键在于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这种关键性技术和颜覆性技术的突破将
材料一:
通过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结合实现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产生新的更为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全
劲的创新驱动力。无论是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加
志,还是提出新质生产力,其背后的本质都是坚持将料技进步引发的创新动能作为生产力
快培育斯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
发展的驱动力,即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锚定到创新驱动,将科技进步作
解。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
为实现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这种生产力的跃升是一个从量变
没
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质”是一事物成
到质变的过程。当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时,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
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
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颜覆性
代,而是由技术草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
产力。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因此,没有科技创新的关键性突破,就难以产生新质生产力。
(节选自《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可见,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在这一生成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
材料二:
驱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关键性颜覆性技术突破带来的驱动能力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经济范畴,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
(节选自《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的生产力,具备高
材料三:
效能,体现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与新质
器
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
生产力的生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生产力。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需要从“新”和“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的主阵地;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
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
高点,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一方面,新质
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是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产力的“新”锚定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这种关健性頓覆性技术突破需要放在国
的主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
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去理解。当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产业领域仍然存在
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地弃传统产业。战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2)(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是有很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2
大功劳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共4分,“廉”“立”“是”各1分,判断句式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4.①范仲淹的“潇洒”在于为朝廷、为国家处理世事的廓大心胸。
1.C(实现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是科技进步)
②严子陵的“潇洒”在于清操自守、部弃禄位的高尚品德。
2.C(“不能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就不是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错)
(共3分,1点2分,2点3分,意思对即可)》
3.A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4.①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创新驱动。②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
15.D(“梅花怎么能与我相比呢”错)
态为主要内涵,体现技术新突破、经济新发展、产业新升级的有机统一。
16.①从开篇热闹融和的场景,表达守岁迎春的欢乐心情,转到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伤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感惆怅;②再转到饮过屠苏酒,便觉少年时壮志犹存的豪迈;③又转为对自己的少年过
5.①论述层次清晰。整段材料分别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
往徒留记忆的慨叹;④最后转为能守住儿时的志向,不废学业的喜悦之情。
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关系三个维度展开阐述。②论述有思辨性。既指出
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明显不同,又阐述了二者的密切关联。③用词准确。运
(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
用“是”“更是”“不是”“因此”等词语,使句间关系清晰。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共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7.(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2)樽酒家贫只旧醅径须沾取对君酌
6.D(“体现了乡土社会家族统治的力量”错)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7.B(“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8.①意象的选择展现乡土气息,“火红的灯笼”“庭院”“新棉花缝制的大红被”“土炕”等都是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乡村生活特有的意象,反映乡村风貌;②场景和细节描写体现烟火气,过年归家的场景,
18.独树一帜浑然一体理所当然
母亲嘴唇嗫嚅、拉手摩挲的细节描写刻画出村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气息;③语言表达有
(共3分,每空1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
灵气,运用比拟、比喻、叠词、夸张等手法,细腻生动,语言有哲理意味。
(共6分,每点2分)
19.①比喻,将德化白瓷比成白玉,写出了德化白瓷呈色温润、晶莹剔透、光滑细腻的特点;
9.①“环绕”指灯盏在一年中无论是小年、除夕等节日还是庸常的日子里,都一直守望着村
②描写角度多样,从呈色、质地、声音多角度加以描写;③多用四字短语,表达精炼,节奏
庄;铃音从早到晚,从羊脖颈到学校再到孩子脚踝,一直在唤醒、牵绊村庄的生活。②全
感强;文白相间,富有文化气息。
文由回忆到眼前再到想象中的村庄,灯盏和铃声始终环绕在村庄人的记忆思想中,无论
(共3分,1点2分,2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是留在还是离开村庄的人,都饱含对乡土的眷恋之情。③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产生
20.①“象牙白”侧重突出德化白瓷如象牙一般的白色,质地坚密、温润如玉;②“中国白”侧
对过往乡村生活的怀念、对乡村现状的担忧、对未来回归乡村的期盼等诸多情感的共鸣。
重德化白瓷展现了当时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表达了对中国德化白瓷的赞美。
(共6分,每点2分)
(共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1.示例:①亲属称谓却扩大到非亲属之间②传达出一种异常亲近的情感③祖祖辈辈
10.BDG
11.B
定居在一个村落里
12.C(“傲岸不群的风姿”错)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3.(1)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正公所到之处把潇洒表现在诗文中,那么他胸中的潇洒就
22.示例:亲属称谓之所以成为通俗社交称谓,是因为安土重迁、同居一地形成了重宗族、重
知道了。
血缘的人际关系心态。
(共4分,“言”“所至”“见”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共4分,内容2分,因果关系2分,意思对即可)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