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发出“五一六”通知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文革中林彪及四人帮集团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 )
A.彭德怀冤案 B.刘少奇冤案 C.贺龙冤案 D.邓小平冤案
3.对下图漫画的解释,正确的是
A.宣传、鼓动“大跃进” B.调动了人们的劳动热情
C.对“大跃进”的反思 D.破坏了民主法制建设
4.“它爆发之后,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瞬间席卷了全国。造反、串联、武斗,几乎已经不存在‘左’与‘右’的斗争,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攀比‘谁更左’,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5.习近平称赞“口口口”“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口口”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邓稼先
6.“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种夸张的说法出现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改革开放以后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期间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没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8.1961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搞个实事求是年。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决策旨在( )
A.改变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
C.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D.解决国民经济的困难
9.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焦裕禄
B.袁隆平
C.邱少云
D.雷锋
10.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篇章。下面对1949~1957年山西省工农业产值变化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项目 1949年 1952年底 1957年
工业产值(亿元) 2.06 5.57 16.45
农业产值(亿元) 8.27 12.24 18.1
A.1949~1957年,山西省工农业产值增长迅速
B.1952年底农业产值增长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7年工业产值增长的原因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1957年农业产值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填空题
11.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 ,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 。“县委书记的榜样” 。
1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严重失误是 和 。
13.【一生守护“大国粮仓”精神】 于1960年率队参加大庆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14.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5. 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 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三、判断题
16.“文化大革命”发动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刘少奇。( )
17.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8.“文化大革命”长达9年之久。( )
19.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判断对错)
20.焦裕禄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好干部”。
四、综合题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严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1)材料一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图片AB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2.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1958—1961年农业发展出现严重下降,为克服这种局面,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四: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私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
(4)材料四的“公私合营”主要是针对哪一行业的改造?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
2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土改纪念章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8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2.5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图一反映的运动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一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材料三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A
6.C
7.B
8.D
9.A
10.C
11.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12.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13.王进喜
14.工业体系
15. 1976 江青反革命
16.正确
17.√
18.错误
19.错误。
20.正确
21.(1)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重工业;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图A:“大跃进”运动;图B:人民公社化运动。
(5)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22.(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我国历史上作深刻的社会变革。
(3)中共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
2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4)政策要符合国情和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