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全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个转折是指(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C.纠正文革以来的冤假错案 D.确立邓小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4.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5.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②《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从中获得的最深刻启示是,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就必须(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坚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坚持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8.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9.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0.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二、填空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2. 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5.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三、判断题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8.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国内外各大报纸进行追踪报道,其一则为: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错误 ;理由 ;
错误 ;理由 。
19.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在福建省的是汕头。
20.1980年,薛暮桥主持起草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商品经济改革的主张。
四、综合题
21.劳动教育发挥了劳动的育人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二条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第四十七条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文化教育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时间 政策 内容
1950年 《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 强调我国教育要服务工农和生产的目标,并提出要在中小学教育内容中突出劳动教育的
1954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 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从思想上鼓励毕业的中小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
1956年 教育部《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点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 为了使普通教育工作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必须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
——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其内涵和教育实践方式一直处于持续的演进和变动之中。前30年劳动教育偏重于体力劳动,改革开放40年劳动教育偏重生活化。但是一条主导思想就是要建构起完全不同于旧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革命”而不是“改良”,这是我们理解70年劳动教育甚至整个国家教育变革的政治基点。
——赵长林《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与劳动课程的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劳动教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教育“一直处于持续的演进和变动之中”的理解。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92年,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道路就是旗帜,道路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材料三 “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自《学理论 上》(2014年第01期)
(1)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材料二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3)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
23. 1980年中共中央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如图所示)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字母A是哪一经济特区?
(2)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
(3)1990年中共中央开发了一个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它是哪个地区?(用字母表示)
(4)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至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层层推进,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B
7.A
8.D
9.D
10.A
11. 邓小平 刘少奇
12. 1956 1978
13. 真理标准问题 实践
14.江泽民
15. 1956 1978
16.正确
17.错误
18.错误: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理由:这一讲话是邓小平1978年发表的。
错误: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理由: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B
20.正确
21.(1)作用:增强了人民对于新中国的认同;有利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升新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
(2)特点:党和政府重视;自上而下推行;强调为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劳动思想教育;注重实践和技能等。背景: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展等。
(3)变化:由偏重于体力劳动转向偏重生活化。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说劳动教育一直处于持续的演进和变动之中。
22.(1)示意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表现,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属于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深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3.(1)深圳。
(2)C.
(3)B。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