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三大改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展开激烈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 (长发言,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D.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3.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哪个史实有关?(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
5.1953年之前,陕西宝鸡地区有10多家以酿酒为业的作坊。1953年底,有几家酿酒作坊率先组成生产合作社,共享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客户,很快取得丰厚经济效益。随后其他酿酒作坊纷纷要求入社。这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技术提高 B.宝鸡地区地理环境改善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优越性 D.宝鸡地区主要发展酿酒业
6.1954年,《人民日报》报道:某社116户社员中,有79户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其中有8户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开展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好” D.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
7.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6年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表(单位%),导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0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共八大的召开
8.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工业建设的起步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三大改造的完成
9.文学作品能够在--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小说《金光大道》较真实的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状况,文中有这么一段:“村长讲话,这叫优越性儿。社里年年增产,秋后一决算分红,谁家的柜子里不锁着大卷大卷的人民币呀?……有集体当靠山,更不怕天灾祸……”上述材料中的“集体”最可能是
A.班集体
B.国有企业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二、填空题
11.(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三大改造指的是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12.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 建设的需要。
13.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实现和平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 的完成。
1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
三、判断题
1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错误:
理由: 。
17.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19.公私合营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20.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 )
四、综合题
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晋华中学同学们围绕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关注“一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
(1)一组同学为注“一化”内容,收集到下列图文材料。据图一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行业及发展该行业的原因。概括图二成就取得的意义及原因。

图一 图二
任务二【瞩目“三改”——解读社会主义改造】
(2)二组同学阅读历史著作后,收集到下面相关材料。据A,比较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的异同。结合B,简析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A、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摘编自《历史纵横》 B、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大大地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任务三【查阅文献——探讨制度建立巩固】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列思维导图。据此及所学知识,以“建立·巩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材料一中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政策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
(3)材料二中的这条“路”是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4)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党和政府编制的发展规划叫什么?试举出其中的两项建设成就。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某部法律文献
(3)写出材料三中的法律文献的名称。该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当时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C
6.B
7.B
8.D
9.D
10.C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顺序可以颠倒) 社会主义
12. 分散经营 国家工业化
13.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14. 开国大典 三大改造
15.赎买
16.错误: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理由: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17.错误
18.错误
19.正确
20.错误
21.(1)重工业。重工业彰显国力,为了不重演落后挨打的历史,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近代以来,以轻工业为主,使工业比例失调,基础薄弱,新中国不能重蹈覆辙;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对新中国有借鉴作用。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到巩固;新中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走的是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
(3)示例
建立·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事件。
在经济领域,“一化”的实施,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改”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一化”和“三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22.(1)形式:公私合营。
政策:赎买政策。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时间:1956年。
(4)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1)最高利益:工业化。
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
(2)运动: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