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冷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 )
A.“欧共体”建立 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两极格局已结束 D.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2.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如图所示,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
A.成立经互会 B.实行罗斯福新政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出台杜鲁门主义
3.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地区冲突不断,大国之间经济科技的博弈日趋激烈,世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最佳方案是
A.构建和平与不结盟国家联盟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构建较强综合实力国家联盟 D.构建科技强国联合体
4.下表是1965-1985年间美苏两国 的核力量对比表。其内容体现出( )
A.美苏军备竞赛激烈 B.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C.冷战局面不复存在 D.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5.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国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二战消灭法西斯的总目标已完成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相互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
D.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6.1947年法国总理拉马迪埃说:“每一笔贷款的给予都取决于政治现实,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他的言论针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8.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从盟友转变为对手美国首先发出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德国的分裂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9.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德国的分裂 冷战的开始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建战后国际秩序,被称为“ ”体系;1948年6月,苏联和美英相互对对方的柏林占领区实行封锁,“ ”爆发。
12.冷战局面基本形成:德国分裂。
(1)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 分区占领;
②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其他国家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③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2)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②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3.冷战的发生
★含义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 、 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 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 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 (3)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表现 政治 1947年3月,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经济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14.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15.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 联盟的建立。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作 。
三、判断题
16.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17.提炼关键词、勾勒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结合以下图示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3)图示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有英、美、苏、德等国。( )
(4)图示二中双方的对抗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
(5)图示三中北约以苏联为主,华约以美国为首。( )
18.“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苏联解体。
19.下列各项中,哪些发生在1949年 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正确,错误的画错误。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20.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四、综合题
21.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1中A和B分别是 国和 国。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遭受了怎样不公正的待遇?
(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所示局面出现的原因。
(3)在图1与图2所示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当今世界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应如何避免战争发生及解决国际争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亚洲,世界经济大意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踏是对外扩张∶他们声称"满装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调的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33年,纳粹党搜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这次会战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力量,迫使它在主要进攻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而法西斯国家一旦转入战略防御,其命运也即将完结了,因为这种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是完全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苏军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会战的结局也使法西斯集团惊惶失措,一些仆从国开始自找出路,准备向同盟国投降,德国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倒希特勒运动。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雷达技术和核裂变技术在二次大战期间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战争末期出现的V式飞弹成为现代导弹的雏型。各国遵循的军事理论和学说受到严峻的考验,"闪击战","积极防御"、"总体战"、"大战略"等战略思想都有不同的发展,对"战争初期"诸兵种协同作战和两线作战问题的认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的威望。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德日法西斯分子主张如何摆脱经济危机
(2)材料二中的会战是指哪一次战役
(3)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4)材料四反映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对抗冲突】
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管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照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系的平各竞案,并使地区冲实一直有转变成起级大国之间被对抗的危险。冷战造求后,费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缔约结盟】
材料二:
【合作共赢】
材料三: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上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稿
(1)冷战的冲突方式与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不同?在政治、经济方面,美对苏冷战还:什么表现?材料一是如何评价美苏冷战的?
(2)材料二中北约和华约与“一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在结盟目的上主要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万隆会议的精神是什么?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A
7.B
8.C
9.C
10.D
11. 凡尔赛—华盛顿 柏林危机
12. 美、苏、英、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3. 美 苏 经济 美元 国际贸易 东欧国家 社会制度 杜鲁门主义 欧洲复兴计划
14. 1942 1947
15. 反法西斯 冷战
16.√
17.(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
18.正确
19.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20.正确
21.(1)法、德;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2)一方面,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美苏势均力敌,相互遏制,战后人心思定,追求和平,出现了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局面的出现。
(3)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
22.(1)对外扩张
(2)斯大林格勒战役
(3)结论:二战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发展
(4)变化: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没体现变化扣)
23.(1)两次世界大战是直接战争,冷战指的是采取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表现:在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评价:它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也付出了高品的代价。
(2)北约、华约:谋求同盟者,为在各方面打击对方寻求帮助,并不直接诉诸战争。同盟国与协约国形成军事集团为战争作准备。
(3)和平、团结、友谊、包容、合作。“求同存异”。
(4)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消极方面);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