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51: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鞭炮 通宵 翡翠(fěi) 榛子(zhēn)
B.燃放 自傲 菱角(níng) 正月(zhēng)
C.彼此 小贩 荔枝(lì) 间断(jiān)
D.骆驼 饺子 蜜饯(jàn) 白云观(guàn)
二、对“摊”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①摆开,展开;②分担;③遇到,碰上;④摆在地上、路旁的售货处。
A.“地摊儿”选④
B.“摊牌”选①
C.“摊上事儿了”选③
D.“摊派”选③
三、下列句子中画“ ”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快到了,街上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B.孙叔叔家的三个孩子虽然性格截然不同,却个个都很优秀。
C.今天真是个悲伤的日子,到处悬灯结彩,一派新气象。
D.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田野间呈现出一片片新绿。
四、梳理课文脉络,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时间和人们的活动)
详写——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
——( )( )
——( )( )
——( )( )
略写——( )各种准备
——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二十九( )
——正月初六( )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五、下面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体现了语言的“京味儿”?选一选。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
A.老北京俗语
B.口语化的儿化音
C.带有地域色彩的方言词语
六、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2.通读文段,我知道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有 、 贴对联、贴年画、 、 祭祖、 。
3.这段话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请根据文段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除夕真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 听觉
4,从文中加点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
七、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岁时的寄托(节选)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的,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农历的大年初一是春节,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预示着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宋代时已经称汤圆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1.短文中依次介绍了 和 两个节日,其中详细介绍的是 ,简略介绍的是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过春节时的不同习俗写出来。
北方: 南方: 古人:
3.想一想,短文中描写的元宵节与老舍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 A
二、D
三、C
四、
详写——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吃糖、祭灶王)
——(除夕)(祭祖、贴对联和年画、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
——(元宵节)(吃元宵、赏灯)
略写——(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各种准备
——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二十九(大扫除、置办年货)
——正月初六(铺子开张、放鞭炮)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五、1A
2C
3A
六、1除夕真热闹
2、做年菜 穿新衣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3、嗅觉
视觉
鞭炮声日夜不绝
4、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等风俗的重视、对春节的重视
七、1、春节 元宵节 春节 元宵节
2、北方:包饺子 ,南方:吃年糕,古人:喝屠苏酒、柏味酒
3、短文中描写的元宵节主要介绍的是吃汤圆的习俗,而老舍笔下的元宵节主要介绍的是挂灯、赏灯喜庆而热闹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