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 古诗三首 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 古诗三首 第3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8: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第3课时)
【教材分析】
《十五夜望月》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思,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诗词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课标对小学生诗词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
1.会写“栖、鸦”等2个生字,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背诵古诗《十五夜望月》。
3.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学法导读,品析诗境。结合重点诗词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读中理解古诗。感知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单元主题
1.人文主题:民风民俗
2.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习作要求: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二、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情境激趣
1.揭示诗题。
十五夜:中秋节的晚上。
2.知识链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3.走近作者:王建。(出示有关作者资料)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是学习古诗的首要环节,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简介诗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二:方法导学,感知古诗
1.导学提示:理解诗意,你有哪些好方法?
(1)解古诗,抓题眼;(2)借助注释和插图;(3)查找资料;(4)……
2.自主朗读:朗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圈出生字并组词。
3.重点字指导:栖、鸦。
学习任务三: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1.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感悟意境:查看注释,说说“中庭、地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并归纳诗意。
3.想象画面:朗读古诗,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
4.“望”之美: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5.“望”之情:诗人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秋思?
6.表达准确:对比朗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7.理解诵读:根据翻译,诵读古诗。
8.情感表达:《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主题升华。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寂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2.课外积累。
古诗中的“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总结:
四、课堂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并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完成配套《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抓住古诗的主要意象,了解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感情。学习了诗人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