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4 13:2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知识结构 两大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中朝”的形成
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地方行政 秦: 郡县制
管理制度:汉: 郡国并行制
州的设置(唐、宋等)
元: 行省制度(沿用)君权与相权中央与
地方秦: 御史大夫
汉: 刺史制度(1)皇权不断加强。(2)相权日益削弱。 (3)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效能的有限。(5)重视选官制度监察体制:特点请思考: (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朱元璋废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Why?①是秦速亡的原因;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③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强化皇权)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⑶这则材料反应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问题: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 ⑵废除丞相带来了什么后果?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造成政务集中繁杂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一、内阁制度的形成——废除丞相制度1、朱元璋废丞相永久性废除丞相
六部直属皇帝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始设内阁评价:内容:一、内阁制度的形成2、朱棣设内阁制 内阁的职能: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的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
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
用。)内阁制的弊端
—— (宦官专权)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 魏忠贤和东林党等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1、设立的原因: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将皇
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
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3、结合教材和上述图片,你发现军机处有何特点?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   
 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密 (地处内廷)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军机处的评价: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正式,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2、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总结专制时代晚期(明清)中
国政治发生的新变化内阁制度
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专制制度顶峰、衰弱
(保守、落后)同时期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
(开放、扩张)中国成为被侵略对象(败)发展线索回顾一下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汉:隋唐:元:宋: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发展线索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A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C4.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所指的应该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
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
D.明代的内阁官员D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