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 1927年——1937年为国共十年对峙
1937年——1945年为抗日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9年——1956年为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为十年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年——至现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南昌起义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2、湘赣边秋收起义
领导人:
经过:
3、广州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一、工农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毛泽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文家市决策(改向山区)
三湾改编( 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瞿秋白主持内容: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意义:指明了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 作出了贡献二、井冈山的星火
1、实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井冈山会师
A、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块)
B、朱毛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10万人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游击战术: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性质:
意义:1931年冬江西瑞金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权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
完全不同的政权四、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 必要性)依靠——
联合——
限制——
保护——
消灭——
变 ——
土地革命路线:贫农、雇农
中农
富农
中小工商业者
地主阶级
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实践:
三大起义
理论:
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工农武装割
据理论提出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各地根据地的建立和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练习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用( )来反抗
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2、( )年8月1日,( )、贺龙、( )、
( )、刘伯承率军在( )。
3、(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即“ ”。
纠正了陈独秀的( )错误,确定了开展
( )和(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5、1927年的三大起义是指( )
武装起义1927周恩来叶挺朱德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右倾投降主义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6、毛泽东领导的( )起义公开打出( )
的旗号。(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7、在广州起义中,建立了( )政府。
8、( )为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
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9、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 ),点燃了
“ ”的星星之火。
10、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
召开,选举( )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
为中央军委主席。
1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
( )、( )和( )三者结合起来。湘赣边秋收 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广州苏维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瑞金毛泽东朱德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12、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
主要是(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B、发动秋收起义
C、结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领导,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相结合
13、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A、八七会议”上 B、文家市会议上
C、三湾改编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C14、“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得以进行的前提
条件是:
A、土地革命 B、人民群众的支持
C、武装斗争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5、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
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 )
A、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DB1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一论断时,国民党正在( )
A、东北易帜 B、蒋桂战争
C、围剿红军 D、宁汉合流D二、问答题
答: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
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
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
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
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
生产。使中国革命获得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二、材料解析
1、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不同点:材料一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重要因素,要依靠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材料二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2、在反革命力量极其强大的情况下,中国革命单纯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是暴动去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必须进行土地革命。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注意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① 毛泽东的三部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②内容:中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中共领导下,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③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问:1、“红旗子不倒”是指什么意思?
2、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为什么“红旗
子”不倒?
3、怎样才能使“红旗子”不倒?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的必然性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广州徐州郑州武汉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湘鄂边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
示意图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内容: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南 昌 起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