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课件(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课件(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07:57:5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缘.溪行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具.答之________ 
(4)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 
(6)此中人语.云_________
沿着,顺着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详细   
隔绝、不通音讯 
邀请   
告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星题 积累运用
(7)及.郡下_____ 
(8)诣.太守__________
(9)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
(10)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
到   
拜访 
打算,计划 
渡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通假字。
便要还家“______ _”同“_______”,意思为:________
要 
邀 
邀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新鲜美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
(3)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指运输事业。
(4)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交错相通 
不要说,更不必说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充足,不够完备的地方。
不值得,不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
4.一词多义。
(1)为  (2)舍
(3)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
·
·
·
(4)乃
(5)之
(6)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
·
·
·
5.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6.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 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渔人 )所从来。( 渔人 )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 )便要( 渔人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


渔人
桃花源中

渔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案:(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答案:(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答案:(刘子骥)听说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就病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根据提示默写。
(1)[中考·舟山节选]古诗文能慰藉人的心灵。看到窗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自然美景,会让你忘却烦恼忧愁。
(2)《桃花源记》中,通过描写老人和小孩来表现桃花源中人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并怡
然自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案: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由是官吏多自清谨。
答案:因此,(贞观年间的)官员大多清正廉洁,谨慎行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甲】文中的桃花源中人和【乙】文中贞观时期的大唐子民最终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但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的原因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桃花源中人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因为逃离战乱到了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大唐子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因为唐太宗关心百姓,励精图治,从谏如流,选拔任用贤能,改革除弊,惩治贪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
答案:(当地百姓)就拿池中的鱼,扔下去给贼人,来表示山上的食物吃不完。
(2)峡中猿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
答案:峡中的猿猴鸣叫声极其凄清,各个山谷中传来它们的回声,泠泠地响个不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链接教材】选文中写到“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的内容,《桃花源记》中也写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内容,请分别说说两文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选文为了交代下鱼城的来历,突出了山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桃花源记》一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__ ——
(2)日光下澈___________
(3)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 邃:_______
格外 
穿透 
凄凉 
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星题 积累运用
·
··
·
·
2.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_________; 今义:允许,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表示约数 
年轻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3.一词多义。
(1)清(2)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4.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案: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案: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冷清没有来往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根据提示默写。
(1)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流水声好像玉饰碰撞的声音。
(2)《小石潭记》中,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周围清冷幽静的环境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闻水声 
如鸣珮环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鱼儿)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2)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答案:看树木已归于平静,而(崖谷中的)回声却传向了远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甲】【乙】两文中的小潭有不少共性,请简述。
答案:潭水清澈,有鱼儿在潭中游,岸势曲折,似乎看不到尽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山之胜盖自.此始:________
(2)亦皆历.历.在眼:_______________
(3)旦.起下视:_________
(4)至是.则亦穷矣:_________
从 
清晰的样子 
早晨 
这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答案: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
(2)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
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选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致?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主要写了瀑布、山峰、夕照、云海等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________________
象:__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______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冠:________
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有所语_______
顺着、就着  
模拟
赠 
帽子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说话   
1
2
3
4
5
6
7
8
9
1星题 积累运用
·
(5)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
(6)矫.首昂视______ 
(7)其船背稍夷________
(8)其色丹________
(9)曾不盈.寸_____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
靠近 
举   
平   
朱红 
满   
挑选 
1
2
3
4
5
6
7
8
9
·
·
2.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_____ ”同“_______ ”。
衡 
横 
1
2
3
4
5
6
7
8
9
3.一词多义。
(1)木
(2)奇
1
2
3
4
5
6
7
8
9
·
·
·
·
(3)为
(4)而
1
2
3
4
5
6
7
8
9
·
·
·
·
·
(5)可
(6)云
1
2
3
4
5
6
7
8
9
·
·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案: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
2
3
4
5
6
7
8
9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答案: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来雕刻的。
1
2
3
4
5
6
7
8
9
5.根据提示默写。
(1)课文中点明全文中心,对王叔远的高超技艺表示惊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核舟记》中,核舟小窗上雕刻的文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赤壁赋》,巧妙暗示了核舟主题“盖大苏泛赤壁云”。
技亦灵怪矣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1
2
3
4
5
6
7
8
9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答案: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
(2)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答案: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踉踉跄跄地前行,好像是做佛事半夜归来的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9.【甲】【乙】两文各介绍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出两件作品共同的奇巧处(两点)。
答案:示例:①雕刻内容丰富;②细节刻画细腻逼真;③用料体积小。(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1.根据拼音写字词,或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关关jū jiū_________ yǎo tiǎo______ 淑女
君子hǎo qiú _________ wù mèi_______ 求之
qín sè_______ 友之 左右mào_______之
雎鸠 
窈窕 
好逑 
寤寐 
琴瑟 
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星题 积累运用
钟鼓乐.( lè )之 辗 .( zhǎn )转反侧
参.差.( cēn cī )荇菜 Jiān jiā________苍苍

zhǎn
cēn cī
蒹葭 
在水之méi_____ sù huí_______从之
道阻且跻.( jī ) 宛在水中坻.( chí )
在水之sì______ 宛在水中沚.( zhǐ )
湄 
溯洄 

chí
涘 
zh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在河之州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好逑________
(3)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cang
(5)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
(6)道阻.且跻_________
(7)白露未晞________
(8)宛在水中沚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陆地 
配偶 
求取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
3.根据提示默写。
(1)[中考·重庆A卷改编]《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关雎》中“___________,  寤寐思服  。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写出了男子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
(3)《蒹葭》第一章中描写主人公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的句子是:“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
(4)[中考·福建]《蒹葭》中“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两句,有人翻译为“美丽的姑娘啊,她在对岸”。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哉悠哉 
辗转反侧 
溯洄从之 
道阻且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所谓伊人 
在水
一方 
悠 
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诗中写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引起下文。
6.这首诗写“君子”对意中人的追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君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主人公由河洲上的水鸟引发出对意中人的无限情思,继而又转为求而不得的苦闷,最后转变为想象与姑娘举行婚礼的快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展现了一幅萧瑟、凄迷的秋景。本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惆怅和伤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示例:音乐美,《蒹葭》四字一句,两字一顿,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意境美,《蒹葭》选取“蒹葭”“白露”“霜”等意象,写芦花泛白,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渲染了一种凄清迷离的氛围,给人以朦胧的意境之美。此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9.【审美创造】《诗经》流传千年,因其独特的音乐美、意境美传唱至今,请以《蒹葭》为例谈谈这两种美是如何体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芣苢》与课文中的《关雎》都出自《诗经·周南》,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相同?
答案:《芣莒》与《关雎》虽同出自《诗经·周南》,但表达的主旨并不相同。《芣莒》叙写采摘车前子的劳动场面,只变换六个动词,表现劳动成果由少至多,洋溢着劳动热情,表达了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而《关雎》表达的则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创新题】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召开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班级举行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3星题 素养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答案:示例: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班级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诗人名字。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事,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谜底)______
陆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②《逢入京使》(岑参)
③《春望》(杜甫)
④《次北固山下》(王湾)
《思亲集》或《思乡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真实任务情境】在举行书签互赠活动中,小文收到了“恬淡”书签,小文回赠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云享水色,鸟悦山光,在山水的静默里,心灵选择了自由。”假如你收到“惜别”或“思念”的书签,请参考小文的回赠,从下列诗歌中任选一首,运用其中两句诗,写一句回赠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经·子衿》
答案:示例:“思念”书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意悠悠,绵长不尽。愿这份思念,伴你走过漫长岁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学校诗歌社团准备组织一次以“我与古诗的故事”为主题的采访报道活动,下面是该活动的框架图。假如你是此项活动的负责人,请你根据框架图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如何开展这项活动。(100字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主题:我与古诗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示例:大家好!本次采访报道活动以“我与古诗的故事”为主题,分为准备、采编和报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收集采访对象信息、撰写采访提纲、做好团队分工;在采编阶段,先进行实地采访,再编审稿件;最后通过广播站、校园网、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宣传报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古诗词默写
1.《式微》中劳役者因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而发的怨言是:“  微君之故  ,  胡为乎中露  ”“  微君之躬  ,  胡为乎泥中  ”。
微君之
故 
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
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子衿》中“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3.[中考·福建]真挚的情谊不会因空间阻隔而改变。毕业前夕,我们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赠别。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海内存
知己 
天涯若比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 
波撼岳阳城 
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设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达到了“语浅意深”的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诗歌末尾的内心独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反差,写出了女主人公久等恋人,恋人却不到时失落惆怅的心理,表达了女主人公强烈的思念之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简要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答案:此联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谊,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诗的尾联通过用典流露心愿,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流露自己想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从政的心愿),表达自己想出来做官而无人引荐(没有途径)的苦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五)阅读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③,有节是秋筠④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北宋1091年苏轼在杭州作。钱穆父:苏轼的友人。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这里指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④筠:竹。
13.“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品格。
比喻 
对偶 
淡泊(不慕名利、高
洁) 
坚贞(有气节、高风亮节、有节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链接教材】这首词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别,词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王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以及超然物外、豪放豁达的情怀。
不同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暗含着词人对仕途失意(屡遭贬谪)的淡淡惆怅(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蕴含着真挚的友情可以消除空间的阻隔和孤独的苦闷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六)阅读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所作。②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后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 指春天。
15.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句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松间的月光(月光透过松树)照进窗内,增加了诗人的清冷、寂寥(孤寂)之感,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名”“欲济”“羡鱼情”等语句表达他渴望被举荐的心愿。
16. 【链接教材】这首诗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内容都和出仕有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5张PPT)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1.花开有声文学社计划在校报开辟“经典名著阅读”栏目,请你和同学们积极策划并完成相关任务。【名著内容知多少】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1
2
3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1)文段一中的“书”是指《____________ 》,“小学”是指__________;
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_________,“这部书”是指《____________ 》。
经典常谈 
文字学 
许慎 
说文解字 
1
2
3
【读书策略巧安排】
(2)语文教材认为我们可以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来阅读《经典常谈》,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名著特点,谈谈你的阅读策略。
答案:示例:联系课文阅读《经典常谈》。作者介绍的这些经典作品,许多都与课文内容有关联,阅读过程中可以与课内所学知识链接。比如读《〈诗经〉第四》时可联系学过的《〈诗经〉二首》等,加深理解。
1
2
3(共9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写作点拨】
学写读后感
【例文引路】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读《老人与海》有感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打鱼。他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时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奋战,老人如愿捕获了大鱼。但是,老人在返航途中遭遇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只带着大马林鱼的残骸返回了港口。①
【旁批】
①对原书中内容作简要概括,思路清晰、语言精练,为下文谈感想做铺垫。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②这是我最难以忘记的一句话。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尽管一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的残骸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马林鱼、鲨鱼、大海妥协,他在大海上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却始终没有产生退缩的心理。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胜利者。
【旁批】
②引用原书中的经典语句,确立“感点”,以此展开议论,结合文本表明自己的观点,中心突出。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坎坷和挫折。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是对耐力与毅力的考验,是对勇气、力量和坚忍的挑战,他在精神上战胜了所有困难。而这一切,正是源自他较高的自我要求和非凡的意志力。当一个人接受挑战,并努力去战胜它的时候,无论最后带回的是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还是一副残骸,都已经不重要,因为生命的价值已在征服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命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重量,更重要的是给生命加重的过程。③
【旁批】
③自己最切身的感悟单独成段,使文章布局错落有致,简练而不失深度。
【写作实践】
《西游记》是我们熟悉的一部名著,请以《我读〈西游记〉》为题目,写一篇读后感。600字左右。
答案:例文略。(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一)[南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6页第1-4题
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B.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D.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C
1
2
3
4
5
6
7
8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今吾子又死焉。
答案: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老虎口中)了。
1
2
3
4
5
6
7
8
答案:①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②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令人不堪忍受。③桃源中人、泰山妇人都希望生活在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里。
4.桃源中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1
2
3
4
5
6
7
8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石渠之事既.穷____________
(3)日光下澈.——————
(4)流若.织文________
轻快迅疾的样子 
已经 
穿透 
好像 
1
2
3
4
5
6
7
8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向小潭的西南方望去,看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答案: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鳞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胡床之上了。
1
2
3
4
5
6
7
8
8.【创新题】《经典常谈》中《文第十三》这一章评价柳宗元“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请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仿照示例,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景物之美。
示例:柳宗元擅长写“石”,【甲】文中“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以及【乙】文“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都从视觉的角度,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岸边石头形态的多样,充满个性。
答案:示例:柳宗元擅长写“水”,【甲】文中“如鸣珮环”和【乙】文中“响若操琴”,都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声的清越动听。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