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金属材料和金属矿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的含碳量
B.磁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FeCO3
C.常温下,金属都是银白色固体
D.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2.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括号内对下列划线诗句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在高温下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C.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温度降低,水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3.将宏观、微观以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和
B.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发烧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原子间间隔受热变大
B 氯化钠溶于水 氯化钠离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
C 武德合金做保险丝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熔点低
D 真金不怕火炼 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现象与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相吻合的是( )
A.有大量白雾产生的反应:4P + 5 O2 2P2O5
B.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2Mg + O22MgO
C.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
D.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的反应: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铝片、镁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电解水一段时间(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化学原理,他的操作及观察到现象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黑色赤铁矿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用酒精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9.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可回收废物 B.有害垃圾
C.厨房垃圾 D.其它垃圾
10.向一定量的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
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可能含有AgNO3;④若向固体乙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Cu(NO3)2和AgNO3。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在以下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它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A.Al B.Cu C.Fe D.Ag
二、填空与简答
12.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构成水的最小微粒 ;
(3)当今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4)液氧 ;(5)干冰 ;
(6) 2个铝离子 ;(7)氯化亚铁 ;(8)二硫化碳 。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触而生锈。钢制铆钉生锈常用一种喷剂(主要成分是稀硫酸)处理表面的锈并擦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1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个氧原子 ;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
(3)一个亚铁离子 ;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
15.汽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生活的便捷,汽车尾气污染却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糟糕,所以发展太阳能汽车成为一种绿色希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太阳能汽车更为轻便,应该使用下列______(填选项)材料来制造车身。
A.纯铁 B.铝合金 C.黄铜 D.锰钢
(2)太阳能汽车行驶靠太阳能电池,白天吸收的太阳光,一部分用于汽车运行,一部分储存于电池中,那么太阳能汽车在晚上行驶时能量转化全过程是 (用“→”表示)。
(3)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开幕,水中点燃圣火一幕吸引无数眼球。据透露,火炬燃料采用比较轻的天然气,通过水介质把燃气托到水柱的上方进行燃烧。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16.高铁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2018年1月25日,重庆西站和沙坪坝站高铁正式运行。将川、渝、黔三省连为一体。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 (填“纯金属”或“合金”)。
(2)部分乘客选择方面的自热米饭,内有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发热包,加水混合后放热,几分钟后米饭即可食用。发热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高铁酸钾(K2FeO4)是高铁列车上常用的“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化学式为 。
(4)高铁制造常用的金属有铝铁、铜等。要比较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填序号)。
A.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氯化铝溶液
B.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C.将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铝丝、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
17.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F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G的化学式为 。
(2)B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E、F、G表示)
(5)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18.已知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某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流程①中“灼烧”目的是 便于硫酸溶解、除去可燃、易分解的杂质。
(2)流程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 ;不选用盐酸主要是因为盐酸具有 性,对环境污染更多些。
(3)流程②过滤后所得蓝色溶液仍有少量悬浮物,解决的方法是 。
(4)流程③加入铁屑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9.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铜、铬、锰、镍组成合金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Cr(铬)、Al、Cu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是:
①Cr>Al>Cu②Al>Cr>Cu③Cr>Cu>Al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以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纱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选填假设中①、②,③)。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铬与硫酸铜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 。
四、计算题
20.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如下图),发生反应。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钢的含碳量是0.03%~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的含碳量,故A错误;
B、磁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Fe3O4,故B错误;
C、常温下,金属不都是银白色固体,例如铜为紫红色,故C错误;
D、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故D正确。故选D。
2.D
【详解】A、能闻到麝香,是因为麝香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故A正确;
B、诗句描写的是石灰的制造过程,即高温下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C、常见的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两种,钢的含碳量比生铁小,生铁经过不断煅烧,降低碳含量可以得到钢,故正确;
D、诗句描写的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温度降低,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水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D。
3.A
【详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和,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用水银体温计可以测量体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合金的熔点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则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该选项解释正确;
D、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表示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表示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物质,故B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表示锌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颜色不变,故C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反应生成红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刚开始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又因为每54份铝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正确;
B、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H2与O2的体积比为2:1,正确;
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硫能完全反应,质量减小为0,正确;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反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先减小后不变,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在实验前,应该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为了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以防爆炸,错误;
B、从玻璃管中出来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洗气瓶中再出来的气体就是一氧化碳,可见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错误;
C、赤铁矿石红色的,铁粉是黑色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的赤铁矿粉末逐渐变成黑色,错误;
D、从洗气瓶中出来的尾气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要用酒精灯将气点燃处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步骤、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污染等,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8.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故A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铜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故B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打磨后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的活动性排在铜前,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实验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D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9.A
【详解】金属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故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可回收废物的垃圾箱中。故选A。
10.D
【详解】解: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
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3和Zn(NO3)2,故说①法正确;
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故②说法正确;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AgNO3的存在不能确定,故③说法正确;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锌过量,说明溶液中AgNO3和Cu(NO3)2不可能存在。故④说法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正确的是4个。
故选D。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
11.D
【详解】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但所需的条件是: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根据这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它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这种金属在四种金属里活动性是最弱的,选项中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Al、Fe、Cu、Ag,故这种金属是Ag。
故选D。
12. N H2O Fe O2 CO2 2Al3+ FeCl2 CS2
【详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填:N;
(2)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
(3)当今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化学式为:Fe;
(4)液氧是液态氧气,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O2;
(5)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O2;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表示为:2Al3+;
(7)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FeCl2;
(8)根据“先读后写”,二硫化碳的化学式为:CS2。
13. 导电 氧气和水 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等)
【详解】(1)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比较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也可以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试剂可以选用稀硫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氯化铝)和氢气,和铜不反应,故活动性铝>铜;也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等,硫酸铜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产生,故活动性铝>铜。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1)2O
(2)Fe3O4
(3)Fe2+
(4)
【详解】(1)元素符号表示一个该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填:2O。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故填:Fe3O4。
(3)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则一个亚铁离子表示为Fe2+,故填:Fe2+。
(4)过氧化氢中氢显+1价,氧显-1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5.(1)B
(2)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3) CH4+2O2CO2+2H2O -4价变为+4价
【详解】(1)纯铁的成分为铁,黄铜为铜、锌合金,锰钢的主要成分为锰和铁,这几种金属的密度都比铝合金的密度大的多,所以为了使太阳能汽车更为轻便,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车身。
(2)太阳能电池白天吸收的太阳光一部分储存于电池中,储存于电池中是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汽车在晚上行驶是电池工作,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机转动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汽车在晚上行驶时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前在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所以碳元素显-4价;反应后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碳元素显+4价,因此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价变为+4价。
16. 合金 CaO+H2O=Ca(OH)2 KOH BD
【详解】(1)钒钢是以钒为主要合金元素或起重要作用的合金钢,可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合金。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8个分子中含8个K原子、8个O原子和8个H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K原子、1个O原子、1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KOH;
(4)A、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氯化铝溶液中,都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铝,说明了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铜,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实验设计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B、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铝能反应铜不能反应,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设计可行,符合题意;
C、将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都能反应,说明了铝、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不能将比较铝、铁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将铝丝、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铝反应较快,铁反应的较慢,铜不能反应,能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可行,符合题意。故选BD。
17.(1) Ag Cu
(2)冶炼金属(作燃料)
(3)
(4)EGF
(5)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F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可推出F为银,A和G均为红色,G能转化为F,G为金属单质,可推出G为铜,A能与B反应生成D和E,A、B、D均为氧化物,E为金属单质,可推出A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E为铁,D为二氧化碳;B能与C反应转化为D和G,C为氧化物,可推出C为氧化铜,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F为银,化学式为:Ag;G为铜,化学式为:Cu;
(2)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3)反应②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E能转化为F、G,即E能将F、G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E比F、G活泼,G能将F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G比F活泼,故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E>G>F;
(5)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18. 将铜转化为氧化铜 CuO+H2SO4═CuSO4+H2O 挥发 用活性炭吸附后过滤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详解】(1)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流程①中“灼烧”目的是将铜转化为氧化铜;
(2)流程 ②中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盐酸有挥发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会污染空气;
(3)可用活性炭作吸附剂,吸附溶液中少量悬浮物,然后再过滤;
(4)铁排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9. A ② Cr+2HCl=CrCl2+H2↑ 能 金属铬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
【详解】[控制实验条件]:用砂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除去氧化膜,让金属直接反应,故选A;
[得出结论]:(1)根据金属铬、金属铝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说明铬、铝排在氢的前面,且铝与盐酸反应气泡产生激烈,铬与盐酸反应气泡缓慢,说明铝排在铬的前面;铜不和盐酸反应,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为:Al>Cr>Cu;
金属铬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r+2HCl=CrCl2+H2↑;
[结论应用]根据金属铬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铬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20.(1) 0.4 g;(2) 81.25%
【详解】(1)依题意可得,氢气的质量=342.10g+16.00g 357.70g=0.4g;
(2)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6.00g×x 0.4g
x=81.25%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0.4g,(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