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 2 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505 周年——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交流
1.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葡萄。沿着古丝绸
之路,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 )
A.统一之路 B.扩张之路 C.科技之路 D.交流之路
2.(新课标·跨学科)下面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画线处填入的人物可能是( )
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A.鉴真 B.玄奘 C.张骞 D.郑和
3.小王同学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介绍了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情况后,又补
充道:“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由此可见,中外交流具有( )
A.统一性 B.传承性 C.双向性 D.单一性
4.(新课标·史料实证)据史料记载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 185 种,其中香料 29
种、珍宝 23种、药材 22种、五金 17种、布帛 51种、动物 21种、颜料 8种、食品 3种、木材 3种、
杂品 8种。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中外物种的双向交流 B.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C.增强了明朝的海上军事实力 D.瓦解了明朝的封建自然经济
5.亚历山大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是,
亚历山大的东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亚历山大的东
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具有野蛮性和残忍性 B.推动了希腊文化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D.给东方带来巨大灾难
6.公元 5 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 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
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布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
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承上启下 B.兼收并蓄 C.独立包容 D.领先多元
7.“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
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与这一重大变
化出现相关的人物是( )
A.哥伦布、麦哲伦 B.但丁、莎士比亚
C.华盛顿、拿破仑 D.瓦特、史蒂芬孙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以完全不同的口吻记载了同一事件(如
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正面:公元 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普率其丁众,于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殪其帅魁斐迪南·麦
哲伦。
背面:公元 1521年 4月 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戕,
殒于此焉。
A.麦哲伦给人类带来灾难 B.麦哲伦给人类带来福音
C.麦哲伦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多角度看待
9.欧洲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
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
辟( )
A.使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确立了世界的观念
C.促进了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
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
强。由此可知,促使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观因素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C.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D.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1.不同文明交流与相互影响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
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
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
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洲、亚洲;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观念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
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观……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
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
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分)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
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
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3)根据材料三,指出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D
2. A 根据材料中“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医
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促进了日本的发展。故选 A。
3. C
4. B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材料中“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 185种”“香料 29种、珍宝 23 种、药材 22 种……杂
品 8种”可知,郑和下西洋带回中国的货物种类繁多。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材料没有体现“双向交流” ╳
B 郑和下西洋带回中国的货物种类繁多,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
C 材料与“军事”无关 ╳
D “瓦解了明朝的封建自然经济”说法错误 ╳
5. C根据材料中“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可知,
C正确。
6. B
7.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材料中“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可知,世界由封闭孤立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人物有哥伦布和麦哲
伦。故选 A。
8. D
9. C 根据材料中“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
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可知,新航路开辟使贸易商品种类增加。
10. B 注意题干限定词“主观因素”。材料中“和平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是推动经济全球
化的客观因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观因素。故选 B。
11.(1)唐朝时期,日本积极学习吸收中国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帝国繁荣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
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评分说明:史实 1分,说明 1 分,共 2分,举出一例即可。
(2)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
了科学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3分)
(3)做法:坚持对等、平等、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3分)
(4)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发展;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与进步。(答出
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2 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505周年——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交流
1.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葡萄。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 )
A.统一之路 B.扩张之路 C.科技之路 D.交流之路
2.(新课标·跨学科)下面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画线处填入的人物可能是( )
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A.鉴真 B.玄奘 C.张骞 D.郑和
3.小王同学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介绍了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情况后,又补充道:“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由此可见,中外交流具有( )
A.统一性 B.传承性 C.双向性 D.单一性
4.(新课标·史料实证)据史料记载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中外物种的双向交流 B.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C.增强了明朝的海上军事实力 D.瓦解了明朝的封建自然经济
5.亚历山大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是,亚历山大的东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具有野蛮性和残忍性 B.推动了希腊文化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D.给东方带来巨大灾难
6.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布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承上启下 B.兼收并蓄 C.独立包容 D.领先多元
7.“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与这一重大变化出现相关的人物是( )
A.哥伦布、麦哲伦 B.但丁、莎士比亚
C.华盛顿、拿破仑 D.瓦特、史蒂芬孙
8.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以完全不同的口吻记载了同一事件(如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正面:公元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其丁众,于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殪其帅魁斐迪南·麦哲伦。背面: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戕,殒于此焉。
A.麦哲伦给人类带来灾难 B.麦哲伦给人类带来福音
C.麦哲伦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多角度看待
9.欧洲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使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确立了世界的观念
C.促进了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由此可知,促使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观因素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C.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D.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1.不同文明交流与相互影响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材料二 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洲、亚洲;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观念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观……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分)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3)根据材料三,指出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 D
2. A根据材料中“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促进了日本的发展。故选A。
3. C
4. B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材料中“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杂品8种”可知,郑和下西洋带回中国的货物种类繁多。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材料没有体现“双向交流” ╳
B 郑和下西洋带回中国的货物种类繁多,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
C 材料与“军事”无关 ╳
D “瓦解了明朝的封建自然经济”说法错误 ╳
5. C根据材料中“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可知,C正确。
6. B
7. A
第一步,分析材料。
根据材料中“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知,世界由封闭孤立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人物有哥伦布和麦哲伦。故选A。
8. D
9. C 根据材料中“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可知,新航路开辟使贸易商品种类增加。
10. B 注意题干限定词“主观因素”。材料中“和平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因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观因素。故选B。
11.(1)唐朝时期,日本积极学习吸收中国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评分说明:史实1分,说明1分,共2分,举出一例即可。
(2)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3)做法:坚持对等、平等、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发展;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与进步。(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