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6 巴黎和会召开105周年——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新角度·美国的“中立”)1914年,当欧洲各大国相继被卷入战争的旋涡时,美国表示保持中立。中立宣言发表后,美国政府便鼓励大企业、大商人以供应战争物资的方式向交战双方提供信贷。摩根公司实际上成了协约国在美国的金融代言人。据此可知,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是( )
A.保持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从战争中谋取经济利益
C.维护在欧洲的大国地位 D.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局面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1915年,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英国海军针对其外形,幽默地称它为“水柜”(tank),中文发音就是“坦克”。从此,坦克成为战争中的重要装甲车辆,被誉为“陆战之王”。材料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B.协约国胜利是因为武器装备先进
C.战争客观上推动科技的发展 D.科技发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它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矛盾愈演愈烈。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它维持的均势。”材料中的“它”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两极格局 D.雅尔塔体系
4.下图是主题为“一只脚深陷中国,另一只脚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的漫画。该漫画可能发表自什么时期(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1922年华盛顿会议时期
C.美苏冷战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5.(新课标·历史解释)雅尔塔会议规定,中国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会议期间,苏联还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这说明雅尔塔会议( )
A.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 B.使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C.具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D.注重维护苏联的利益
6.(新素材·《新华日报》评论)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评论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7.金华中学举办一年一度的“看电影,学历史”电影节,请根据电影为本次影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金华中学 主题电影节第一场 《战争与和平》第二场 《凡尔登,历史的幻影》第三场 《斯大林格勒》第四场 《珍珠港》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优秀影展 B.“战争与和平”启示录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片鉴赏 D.“两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8.“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正如同苏联对美国的不信任那样根深蒂固,这种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材料反映了美苏冷战的( )
A.原因 B.结果 C.目的 D.特点
9.下面是两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对这两幅漫画认识正确的( )
图1 1947年美国漫画,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洲”,绳子上的文字是“马歇尔计划” 图2 1947年苏联漫画,车上人物代表美国,“3AEM” 意思是“财政贷款”
A.图1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B.图2客观全面地展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图1、2对马歇尔计划认识不同的原因是政治立场不同
D.图1、2都是对马歇尔计划的真实反映
10.《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其中“界限分明”指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两极格局形成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经济全球化
11.“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是(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社会信息化
12.(新角度·认识评价)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局势应根据实力划分 B.应该由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C.美国的主张违背全球意愿 D.跨国公司推动了美国扩张
1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建立凡尔赛体系的条约有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等。建立华盛顿体系的条约主要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革命后,苏俄因西方主流国家的排斥以及自己的选择,子然独处于大国体系之外。……法国元帅福煦评价凡尔赛体系时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也有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而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新的政治格局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3)材料三反映出当前世界格局的趋势是什么?说说这种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 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府便鼓励大企业、大商人以供应战争物资的方式向交战双方提供信贷”“摩根公司实际上成了协约国在美国的金融代言人”可知,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是想从战争中谋取经济利益。故选B。
2. C
3. A
4. D根据题干中“深陷中国……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以及漫画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日本在二战期间陷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难以自拔。故选D。
5. C 根据材料“中国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 “会议期间,苏联还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得出弱国的命运掌握在少数大国的手里,说明雅尔塔会议具有强权政治的色彩。故选C。
6. B根据材料中“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故选B。
7. B
8. A
9. C分析漫画,图1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图2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来控制西欧的工具;结合所学,这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时期,两个国家政治立场不同,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也不同,得出答案C正确。
10. B
11. A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可知,“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是世界多极化。故选A。
12. C
13(1)特点:以条约的方式促成。(1分)弊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不均,为二战的爆发埋下火种。(1分)
(2)原因:国家利益的不同、国家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影响: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导致了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趋势:多极化趋势。(1分)积极作用: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 6 巴黎和会召开 105 周年——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新角度·美国的“中立”)1914年,当欧洲各大国相继被卷入战争的旋涡时,美国表示保持中
立。中立宣言发表后,美国政府便鼓励大企业、大商人以供应战争物资的方式向交战双方提供信贷。
摩根公司实际上成了协约国在美国的金融代言人。据此可知,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是( )
A.保持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从战争中谋取经济利益
C.维护在欧洲的大国地位 D.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局面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1915年,英国
福斯特工厂制造出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英国海军针对其外形,幽默地称它为“水柜”(tank),中
文发音就是“坦克”。从此,坦克成为战争中的重要装甲车辆,被誉为“陆战之王”。材料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B.协约国胜利是因为武器装备先进
C.战争客观上推动科技的发展 D.科技发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它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
家争霸的矛盾愈演愈烈。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它维持的均势。”材料中的“它”
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两极格局 D.雅尔塔体系
4.下图是主题为“一只脚深陷中国,另一只脚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的漫画。该漫画可能发表自什
么时期(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1922年华盛顿会议时期
C.美苏冷战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5.(新课标·历史解释)雅尔塔会议规定,中国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
会议期间,苏联还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这说明雅尔塔会议( )
A.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 B.使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C.具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D.注重维护苏联的利益
6.(新素材·《新华日报》评论)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
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
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
评论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金华中学举办一年一度的“看电影,学历史”电影节,请根据电影为本次影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主题()
金华中学 主题电影节
第一场 《战争与和平》
第二场 《凡尔登,历史的幻影》
第三场 《斯大林格勒》
第四场 《珍珠港》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优秀影展 B.“战争与和平”启示录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片鉴赏 D.“两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8.“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正如同苏联对美国的不信任那样根深蒂固,这种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进
一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
识形态上的矛盾。”材料反映了美苏冷战的( )
A.原因 B.结果 C.目的 D.特点
9.下面是两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对这两幅漫画认识正确的( )
图 1 1947 年美国漫画,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 图 2 1947 年苏联漫画,车上人物代表美国,
洲”,绳子上的文字是“马歇尔计划” “3AEM” 意思是“财政贷款”
A.图 1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B.图 2客观全面地展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图 1、2对马歇尔计划认识不同的原因是政治立场不同
D.图 1、2都是对马歇尔计划的真实反映
10.《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
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其中“界限分明”指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两极格局形成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经济全球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一世界
发展趋势”是(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社会信息化
12.(新角度·认识评价)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
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局势应根据实力划分 B.应该由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C.美国的主张违背全球意愿 D.跨国公司推动了美国扩张
1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
系。建立凡尔赛体系的条约有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等。建立华盛顿体系的条约主要是《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革命后,苏俄因西方主流国家的排斥以及自己的选择,子然
独处于大国体系之外。……法国元帅福煦评价凡尔赛体系时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也有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而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
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两国
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
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新的政治格局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三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3)材料三反映出当前世界格局的趋势是什么?说说这种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府便鼓励大企业、大商人以供应战争物资的方式向交战双方提供
信贷”“摩根公司实际上成了协约国在美国的金融代言人”可知,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是想
从战争中谋取经济利益。故选 B。
2. C
3. A
4. D 根据题干中“深陷中国……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以及漫画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日本在二
战期间陷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难以自拔。故选 D。
5. C 根据材料“中国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 “会议期间,苏联还获
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得出弱国的命运掌握在少数大国的手里,说明雅尔塔会议具有强权政治的色
彩。故选 C。
6. B 根据材料中“1944 年”“第二战场开辟”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
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故选 B。
7. B
8. A
9. C 分析漫画,图 1 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图 2 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来控制
西欧的工具;结合所学,这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时期,两个国家政治立场不同,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
识也不同,得出答案 C正确。
10. B
11. A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
比”可知,“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是世界多极化。故选 A。
12. C
13(1)特点:以条约的方式促成。(1分)弊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不均,为二战的爆发埋下火种。
(1分)
(2)原因:国家利益的不同、国家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分)影响: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导致了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
变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出任意一
点得 1分,共 2分)
(3)趋势:多极化趋势。(1 分)积极作用: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地区和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