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李贺为韩文公所知,名闻缙绅。时元相稹以明经擢第,亦善诗,愿与贺交,执贽造贺门,贺览刺不答,遽令仆者谓曰:“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稹惭恨而退。
——《唐语林》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太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严格考察
各级官员政绩
唐太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
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发展生产
唐太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隋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夏。……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 。
——《通典·边防典·突厥》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阎立本绘《步辇图》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开辟“参天可汗道”,置邮驿以通往来。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贞观之治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她废掉两个儿子取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
贬褚遂良 。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
显庆二年(657年)
贬韩瑗、来济,再贬褚遂良、柳奭。
显庆四年(659年)
削长孙无忌官,随后令其自杀。 杀柳奭、韩瑗,贬于志宁。
武则天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人有如此之才,而使流落不偶乎!
——武则天
武则天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策问责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唐·杜佑《通典·选举三》
武则天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往者则天太后践阼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
上元元年(674年),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五、省功费力役。 ……
帝皆下诏略施行之。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传》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垂拱二年(686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朝集使。
——《唐会要》
武则天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武则天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
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收复了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庭都护设立后,提携万里,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武则天万国来朝图》
永徽三年(652年)户部尚书高履行奏:“去年进户一十五万……今户三百八十万。”
——《通典》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苏瓌奏,计户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
——《唐会要》
麟德二年(665年),……米斗五钱,麰麦不列市。
——《旧唐书·高宗本纪》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无字碑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chī)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
乾陵无字碑
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岑仲勉《隋唐史》
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史》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12年-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武则天
唐中宗
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唐中宗复辟,同年武则天病逝。
唐殇帝
707年,太子李重俊政变,杀武三思、武崇训,后败死。
710年6月2日,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拥立殇帝李重茂,韦皇后临朝称制。
唐睿宗
710年6月20日,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唐殇帝禅位,唐睿宗登基,立李隆基为太子。
唐玄宗
712年8月,唐睿宗退位禅让,太子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
713年7月,太平公主发动“先天政变” ,败死。唐玄宗稳定了政局。
开元前政局动荡及其平息
8年时间五次政变
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
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
——《资治通鉴》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唐玄宗 李隆基
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开元二十三年,敕以为天下无事,百姓徭役务从减省,遂减诸司色役一十二万二百九十四。
——《唐六典》
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压农时。宽赋税,节征遥,使天下无事。
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 为中国最早书院
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
注重文教,编修典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殿试
武举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上述皇帝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二月己巳,至东都。时累岁丰稔,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
开元十四年(726年)五月癸卯,户部进计帐,今年管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旧唐书·玄宗本纪》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的两百多年期间,全世界文明的制高点在长安。
—余秋雨《世界背景中的盛唐》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有何启示?
1.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
2.重视发展生产
3.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4.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1.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 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
3.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1、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 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太宗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出现这一盛况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科举考试 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 ,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重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6、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7、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8、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几代人”指(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事件及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7分。之后逐条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