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8-17 18: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介绍了细胞中酶的定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特性。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只有了解酶的本质、酶的作用特性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分析温度与PH与酶活性的关系;通过探究实验比较Fe3+ 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总结出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指出酶的化学本质。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描述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有关材料设计操作顺序,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特性。
(三)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影响酶的因素及特性。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1.课件(PPT)
2.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体积分数为3.5%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质量分数5%的NaOH溶液与盐酸溶液、质量分数3%的淀粉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大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冰块、温度计。
八、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作业,要求自己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自主预习课本,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同时标注出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课前预习,对新课内容建立初步轮廓,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酶。 让学生例举一些与酶有关的例子。 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把学生分为1、2、3、4四组,每组再分2小组,第1、2组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第3、4组做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通过课件展示温度与pH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问:描述曲线升降的含义及曲线最高点的含义 ①学生动手实施实验②记录和描述观察现象。③展开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等活动,思考回答相关问题:答: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超过一定值,酶活性下降;曲线最高点表示酶的活性最高。 ①训练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的能力。②学生亲自操作,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酶的专一性与高效性 1. 把学生分为1、2、3、4四组,每组再分2小组,第1、2组完成课本59页实验,3、4两组设计酶专一性实验并实施实验。2.问:(1)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猪肝?冷冻的、煮熟的猪肝为什么不行?(2)为什么要将猪肝制成研磨液?(3)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能否共用一个滴管?为什么?(4)氧气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观察?3.通过课件展示酶的特性 ①学生动手实施实验②记录和描述观察现象。③展开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等活动,思考回答相关问题:答:(1)酶活性高;冷冻的猪肝中酶活性低,煮熟猪肝中酶已经失活。(2)使酶与过氧化氢充分接触(3)不能,滴加肝脏研磨液的滴管可能残留有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通过卫生香的复燃情况、气泡数的多少来观察。学生全面的了解这一问题。 ①训练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的能力。②学生亲自操作,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课堂小结 ①引领学生回顾酶的定义、特性②总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③强调实验中的的一些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体会酶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性。 及时总结回顾,可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把握本节课的要点,掌握本节知识。
课堂检测 完成学案后面的随堂练习,并核对答案。 学生5分钟闭卷完成后核对答案,讨论答疑。 当堂检测巩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 。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一、酶的定义
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三、酶的特性
1. 高效性
2.专一性
十、课堂感悟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能理解课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些理论,通过自己实验才能明确实验设计的准确性,明白实验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同时学生的试验设计比较新颖。这种课型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