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隋唐盛世 B.民族交融
C.制度创新 D.藩镇割据
2.唐朝诗人孟郊曾作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诗中描述的情景相关的制度是(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3.古时应试者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连得“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唐太宗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B.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C.扩大了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彻底废除
4.(2023辽宁高一期中)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的中外朝制
B.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C.魏晋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5.唐初,政府规定成年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帛或布代役,称为“庸”。庸制的实施说明( )
A.唐朝的兵源十分充足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
C.唐初自耕农经济盛行
D.唐朝农民负担较轻
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A.以孝廉作为选官的标准
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推动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8.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
朝代 制度 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 察举制 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
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
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9.唐代三省长官每天上午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政事堂集中办公旨在( )
A.奠定唐朝盛世的基础
B.弱化三省的分工
C.更快落实皇帝的意志
D.削弱宰相的权力
10.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这一做法表明( )
A.权力运行机制遭破坏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三省六部制正式废除
D.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11.(2023广东佛山高一期中)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12.(2023江苏徐州高一期中)“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体现了两税法( )
A.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摘编自《晋书》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
——杜佑《通典》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描述的选官制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
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取士”是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是中枢权力机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赋役制度,故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隋唐制度创新,C项正确。
2.B 解析 结合唐朝科举制可知,此诗名称为《登科后》,是诗人孟郊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后所作的,故选B项;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项。
3.C 4.D
5.C 解析 据材料“成年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帛或布代役”可知,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即唐初自耕农经济盛行,故选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兵源充足,排除A项;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而材料涉及的是赋税制度,排除B项;没有对比,不能得出“唐朝农民负担较轻”的结论,排除D项。
6.C 解析 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作为税收征收的主要标准,使国家放松了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排除A项;唐朝“纳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7.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项正确。
8.D 解析 据材料表格可知,选官方式由举荐逐渐向考试过渡,整体趋向公平,故选D项;政府通过科举制加强了对读书人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官吏道德水平下降,排除B项;科举制之下,世家子弟也可通过科举入仕,并没有受阻,排除C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贯彻落实皇帝的意志,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
10.A 解析 相较于传统三省六部进行中枢决策,翰林学士的设立改变了三省六部这种权力运行的机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并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并未废除,排除C项;官僚政治体制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
11.C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可以看出两税法简化了税目,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以资产为主要征收标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
12.B 解析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反映了农民负担加重,“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大意是这些是不合理甚至超越法律范围的规矩,但又通过权力强加实施的,总是凭空搬出一些沉重的赋税来当作稀疏平常的规矩,两者都体现了两税法之下农民经济负担加重,故选B项。
13.参考答案 (1)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创新:选官标准为才能;选官方式为考试。
作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
14.参考答案 (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
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