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五单元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促使中华民族完全觉醒
C.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近代前夕,广州曾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进入19世纪50年代,曾经被西方商人预言永远是对外贸易主要港口的广州,已趋于衰落。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协定关税
B.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五口通商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3.《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
4.魏源认为:“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帅,歼夷兵……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 ”据此可知,魏源( )
A.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肯定民众反侵略斗争精神
C.认为清朝武器装备先进
D.强调清军兵力上占有优势
5.近代某条约规定:开放天津等处为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条约的签订导致( )
A.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长江上游地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在华资本输出范围得以扩大
6.(2023云南玉溪高一期末)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在中国任意设立领事法庭、领事法院,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固定的审判场所,但是, 一旦发生有关本国国民的民刑事案件,可以迅速组织法庭审理。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通商口岸传教权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下面是19世纪前期中英贸易结构图。据图可知当时中国( )
A.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B.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C.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D.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8.1841年12月,曾任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他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这一看法( )
A.掩饰了战争的本质 B.指责中国政府的自大
C.否认英国侵华事实 D.揭示了战争的正义性
9.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 )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A.打开了中国市场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瓜分狂潮
D.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
10.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的“领事裁判权”是清政府主动拱手送出,清政府认为该条款能够“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这表明清政府 ( )
A.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 D.领土主权遭到侵犯
11.(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一书虽以转述西方历史地理为主旨,却代表了中国人在时代嬗递之际的认真思考,它是中国人用一场失败了的血战所换来的醒悟与警觉。其意在说明该书( )
A.破解了中国近代化道路问题
B.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
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
D.改变了清廷对西洋人的态度
12.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
著作 作者 著作内容
《海国图志》 魏源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康车酋 纪行》 姚莹 介绍英法历史,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
《瀛寰 志略》 徐继畬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系统介绍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等
A.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B.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引发了道光皇帝的强烈关注
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3.(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末)《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1861年,为适应和西方国家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述变化反映了( )
A.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D.清廷政治制度全盘西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
材料二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进出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岁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任何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C项正确。
2.C 解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从而导致了广州作为对外贸易主要港口的地位下降,最终走向了衰落,故选C项;协定关税有利于列强对华的进出口贸易,但不是导致广州对外贸易港口地位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鸦片贸易合法化与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地位衰落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3.D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英国与清政府协定关税,这一规定会使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大幅下降,最终必然导致英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使当时的中国逐渐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D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帅,歼夷兵”可知,魏源肯定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故选B项。
5.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北京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选B项;这一条约导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马关条约》签订标志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排除D项。
6.C 解析 领事裁判权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故选C项;协定关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缔结关税贸易协定而制定的关税税则,而题干涉及的是司法领域,排除A项;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传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7.D 解析 根据19世纪前期中英贸易结构图可知,1818—1831年,中国输英总值始终高于英国输华总值,说明19世纪前期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处于出超地位,D项正确。
8.A 解析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亚当斯将鸦片战争仅仅归结于礼仪问题,明显是掩盖了战争的本质,A项正确。
9.A
10.B 解析 领事裁判权使得中国政府无法管辖在中国的土地上违反法律的外国人,而这一权力又是清政府主动送出,由此说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和融入国际条约体系,排除A、C两项;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不是对领土主权的侵犯,排除D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魏源、林则徐等爱国人士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摆脱民族危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B项正确。
12.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康车酋纪行》《瀛寰志略》都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书籍,作者意在引导人们了解西方,关注世界形势,故选A项;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这些书籍在当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关注,排除C项;这些书籍并不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13.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设立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说明清政府开始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近代外交活动,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故选A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的外交变化,与“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无关,排除C项;“全盘西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参考答案 (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2)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