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9: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五单元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19世纪末,有人指出:“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并建议说:“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君主立宪      B.暴力革命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2.(2023浙江温州高一期末)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下属于这一政治运动理论依据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3.1898年,清政府推行新法,下诏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倡办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这些措施(  )
A.加剧了列强对华工矿利权的掠夺
B.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提高了国民民权意识
4.下图是一位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笔记节选,据此判断他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5.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  )
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
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是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
6.孙中山说:“当外国人劫掠了京城,亵渎了神明,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变革的时机就在成熟了。”据此判断,他认为造成“变革的时机就在成熟了”的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7.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忧外患,饱经磨难,数度穷途,各阶层救亡图存行动此起彼伏,皆因不得其法,民族危机步步加深。其中有“九七国耻”一说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二十一条”的签订
D.卢沟桥事变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8.1895—1898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百数”,“各省从风,州县并起,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这反映了当时(  )
A.维新思想为主流思潮
B.“中体西用”实践的破产
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民主革命团体蓬勃发展
9.(2023陕西咸阳高一月考)《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0.(2023天津高一期末)与1897年底相比,1898年各地建立的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新式学堂、出版的报刊数量均激增。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已有300多个。这反映出维新派(  )
A.得到开明士绅支持
B.组成人员较为复杂
C.力图推翻专制统治
D.注重营造变法氛围
11.(2023山东济宁高一期末)近代上海,万国商团担负着武力防御租界的任务。1900年,万国商团总共花费3万两白银,这是其自成立以来最高的支出数字,其中有1.4万两用于各种制服和装备。其增加开支的背景是(  )
A.义和团运动不断向南方扩展
B.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C.南方督抚大力扶植反帝力量
D.清政府与列强彻底决裂
12.容闳在与学生议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 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  )
A.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高涨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13.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缩小了战祸的范围,具有遏制侵略的作用
表明了中央权力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
客观上有利于南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东南互保
14.(2023广东广州高一期中)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更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  )
A.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理藩外交不适应列强侵华需要
15.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大实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 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
材料二 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一事一报”的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并说明变法难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一举措在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
第五单元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A 解析 题干中的“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等是指君主立宪制,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暴力革命,排除B项;民主共和的主张中不会保留旧势力的君主,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兴办工业的方式挽救国家危亡,排除D项。
2.B 解析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故选B项。
3.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维新变法兴起,经济方面允许私人兴办企业、鼓励发展实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4.C
5.B 解析 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的现象,这一点说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B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近代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由农民阶级发动,而非资产阶级,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因民族矛盾激化而产生,盲目排外无法体现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排除D项。
6.C 解析 《辛丑条约》签订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与题干符合,故选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有一定的威信,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并未攻入北京城,排除B项;中法战争中,交战地点在中越边境等地,且军事上法国失败了,排除D项。
7.B 解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有“九七国耻”之说,故选B项。
8.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95—1898年全国成立了一百多个学会,当时成立的学会既有政治性的,也有学术性的,还有兼而有之的,虽性质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即群力群智,救民族于危亡,反映了当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
9.D 解析 根据“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D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其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排除B项;戊戌变法没有推翻君主专制,排除C项。
10.D 解析 题干提及与1897年相比,1898年“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学堂、报馆激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正值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大办学会、学堂、报馆以营造利于变法的舆论氛围,故选D项。
11.B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真正觉醒,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租界成为人民攻击的目标,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万国商团重金购买各种制服和装备,以防止租界受到更大的冲击,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向南方发展,排除A项;南方地区的相关督抚严防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清政府与列强彻底决裂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1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看出容闳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中国能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的根本,可见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
13.D 解析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东南督抚和列强达成协议,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遭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有利于南方经济的稳定,同时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D项正确。
14.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国政府机构设置已经不能由清政府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列强来决定,清政府只是“照允施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
15.参考答案 (1)主要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原因:光绪帝未完全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
(2)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问题: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