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9: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九单元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辽宁铁岭高一期末)下列文件中被称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2023天津津南高一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3.为探究“银元之战”的历史,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B.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
C.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
D.反映此事件的电视剧
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第一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下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
6.(2023浙江温州高一期末)1955—1959年,中国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建交,这种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边倒”方针的实行
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中)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提到,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
D.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8.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这表明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府委员 政务委员
总人数 4人 56人 15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27人 9人
A.民主党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得以实现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确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9.(2023北京密云高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曾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的举措是(  )
A.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制止投机资本稳定物价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0.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  )
A.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理念
C.表彰“一五”计划优秀代表
D.激发建设中国的热情
11.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C.发展与周边的睦邻友好
D.国内经济繁荣发展
12.1953年“一五”计划推进期间,我国列出了数个重点工程领域,其中冶金、机械、国防事业和能源所占项目数量较多,相比之下只有少数轻工业和医药项目,据此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全面实现工业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形成全国交通网
D.以东北作为重心
13.(2023浙江杭州高一期末)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这一讲话出台的背景是(  )
A.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B.周边地区局势日益紧张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名称 1952年 产量 比1949年 增长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长
粮 1.639亿吨 36%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材料二 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简表
产品 名称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 000万吨 96%
发电量 193亿度 166%
原油 146万吨 235%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第九单元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D
3.C 解析 根据所学,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属于当时的一手史料,价值较高,C项正确;文学作品、回忆录、电视剧都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价值不如档案高,排除A、B、D三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判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根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土地改革”可以判断为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B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道路探索,排除C项;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
5.C 解析 根据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可知,1952年我国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而到了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只占很少的比重,这意味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故选C项。
6.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主要是刚获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新兴民族国家,这是因为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获得与会亚非国家的认可,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故选D项。
7.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黄炎培先生说的“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故选A项;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是在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并不能体现出“‘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排除C项;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还没有实现,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组成人员中民主人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项正确。
9.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妄图通过对米棉和煤炭的投机倒把搞乱上海经济,人民政府通过“米棉之战”等一系列制止投机资本的措施使物价得到稳定,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城市经济,并非农村的土地改革,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一化三改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
10.D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1950年”,可知这一时期巩固政权,通过劳模评选来激发群众建设中国的热情,D项正确;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人民当家作主,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排除C项。
11.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反对弱肉强食的欺凌的外交关系,谋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
12.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53年我国的重点工程主要分布在冶金、机械和能源等领域,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B项;“一五”计划并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一五”计划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没有形成全国交通网,排除C项;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13.D 解析 根据“1953年”“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故选D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周边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项。
14.参考答案 (1)情况: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深化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或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2)原因:“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