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测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测评(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0: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九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新政协筹备会向社会各界征集国旗图稿,自发出征求国旗图案通知以来,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100多幅国旗图稿,约一个月收到了将近3 000件。这些图稿作者中,工人和职员最多,学生和农民次之。国内各省几乎都有图稿寄来,也有从国外寄来的。这反映出(  )
A.国际上积极支持新中国成立工作
B.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建设精神
C.人民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情高涨
D.全国上下的美术设计氛围浓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  )
A.推翻国民政府
B.驱逐西方列强
C.巩固人民政权
D.向社会主义过渡
3.1949年10月到12月,中国先后同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到1950年底,包括印度、瑞典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计已有19国。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基本消除帝国主义敌视
C.努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D.积极维护世界大国形象
4.(2023广东韶关高一期末)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周恩来曾提到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这说明广交会创办的目的是(  )
A.开展“一五”计划
B.推行计划经济
C.加强与苏联合作
D.突破西方遏制
5.1952年,全国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俄语热”是基于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
B.国家发展战略
C.文化教育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6.下图为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意在表现当时中国农民(  )
A.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喜悦
B.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支持
C.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智慧
D.建成工业化的迫切愿望
7.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8.(2023安徽百校联考高一期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法治建设开始从“过渡期”进入“成型期”,从运动式发展进入稳定、正规发展的轨道。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B.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
C.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
D.标志我国法律体系成熟
9.中共八大指出,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当时我国(  )
A.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B.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
C.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10.某时期生产劳动口号“十五年内超过英国”“炉内炼钢,炉外炼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人民群众积极劳动
D.“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
11.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涉及“高产卫星”一词的文章,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1960年数据下降主要是由于(  )
A.拨乱反正的实行
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总路线”的指引
12.下面是1952年和197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合理
B.国民经济增速全面提高
C.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减少
D.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958年,徐州市全国劳动模范冯景谦将截煤机截盘由1.8米加长到2.8米,一年为国家增产煤炭12.3万吨。这体现了当时劳动者(  )
A.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B.敬业守信的优秀品质
C.敢于改革的创新意识
D.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14.“一边倒”政策、“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的实施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工作中始终坚持(  )
A.韬光养晦政策
B.独立自主方针
C.睦邻友好政策
D.合作共赢原则
15.毛泽东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钥匙效应”的是(  )
A.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美日联盟更紧密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向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的“熊猫外交”(  )
A.开始突破“一边倒”方针
B.促使双边外交局面的形成
C.成就主要源于重返联合国
D.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图1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2 “人民公社好”
(1)材料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事件分别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述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当代国家安全还应该包括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
——摘编自武力《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6分)
19.(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时代精神
材料一 1959年国庆节前夕中国在松辽地区发现了油田,并将其命名为“大庆油田”。当时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为了尽快拿下这个大油田,石油工业部组织了大庆油田会战,会战中涌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王进喜和工人们艰苦创业,战胜了各种困难,不怕苦、不怕死,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计报酬多少,一心想要甩掉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为国争光,铸就了“铁人精神”。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中国的原油产量大幅增长,1963年,中国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材料二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明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密切关系,认为“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面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本形成。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认识。(10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提出的重要作用。(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周总理修改的《中印两国
总理联合声明中方草案》
材料一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多次提到中国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张。他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主张被两国领导人认同并写入了联合声明。同年,毛泽东提出:“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及分布情况
时间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1949—1969年 15 19 15 1 0
1970—1979年 12 25 15 13 5
(1)根据材料一,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和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8分)
第九单元测评
1.C 解析 材料主要讲述了广大民众送审国旗图稿的数量众多,这充分地说明了人民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情高涨,C项正确。
2.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故选C项。
3.C 4.D 
5.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52年我国着手实施“一五”计划,苏联对中国大量援建,因此出现了俄语热,故选B项。
6.B 解析 材料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宣传画反映农民砍掉了田坎使得田地连为一片,符合当时对农业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分田地,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农民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状况,并非工业,排除D项。
7.D 解析 1954年宪法既有新民主主义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这是由于宪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选D项。
8.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颁布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基础,故选B项。
9.A 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不同于采取完全计划经济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根据具体国情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项;材料与政治角度上的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仍是作为发展方式的主体,排除C项;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D项。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口号当时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象,是“左”倾思想的体现,并非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D项正确。
11.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60年《人民日报》中关于高产卫星的文章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1958年到1959年,“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受阻,因此1960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故选B项;改革开放后实行拨乱反正,排除A项;自然灾害属于客观原因,排除C项;“总路线”指引应该会导致“高产卫星”文章数量上升,排除D项。
12.D 解析 由材料图表可见,到197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结构有所改善,其中东部占比降低,中西部占比得到提高,故选D项;表中虽然中、西部地区有所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仍然有较大差距,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全面,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判断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是否减少,排除C项。
13.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的鼓舞下,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C项。
14.B 解析 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我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但不论如何变化,其前提没有变化,即在外交工作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故选B项。
15.D 解析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钥匙效应”的表现之一,故选D项。
16.D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说明当时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缓和,所以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故选D项。
17.参考答案 (1)事件:土地改革。
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2)变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确立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8.参考答案 (1)军事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上: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方针,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面之战”,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等。
(2)意义: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为之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一切进步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19.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石油工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工作条件差,但是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背景)。王进喜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铸就了“铁人精神”(内涵)。王进喜是时代的楷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铁人精神”成为激励人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影响)。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保证其正确方向。
20.参考答案 (1)目的:维护和平和国家主权,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社会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受,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特点: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出现了又一次建交高潮;与美洲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建交国家遍布五大洲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