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七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下图所示日记应写于( )
5月13日,“阅报,山东问题失败……北京学生团游街示威运动,击伤章宗祥、焚曹汝霖宅”
——谢觉哉日记
A.二次革命时期
B.护国战争时期
C.护法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发生质变
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D.救亡图存的持续高涨
3.(2023辽宁葫芦岛高一期末)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同时各种白话小刊物也风起云涌,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据此可推知( )
A.新文化运动是时代的主流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的影响较为广泛
D.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4.(2023河南南阳高一期末)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劳动界》登载了工人陈文焕的来信:“从前受资本家的压逼……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这说明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壮大工人力量
B.中国共产党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工作已起到作用
D.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准备发动起义
5.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
6.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纲领中规定“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据此可知,该纲领( )
A.推动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B.体现走苏俄革命道路的要求
C.以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前提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7.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8.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9.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0.《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一书中写道:“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革命阶级又进一步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行动……这次武装起义奠定了红军的基础。”这描述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2.(2023山东高一统考)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修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修改”( )
A.加快了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
B.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D.清除了国民党的封建统治基础
13.(2023江苏苏州高一期末)1931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后方诞生了一个共和国。有人将它叫作“山林里的国度”;也有人称之为“红色中华”。这个被称作“共和国摇篮”的根据地后方是( )
A.瑞金
B.井冈山
C.延安
D.西柏坡
14.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古田会议
15.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一决定( )
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6.1935年5月,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当地家族首领小叶丹举行了结盟仪式,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促进了抗战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以下两则材料都记述了1919年发生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决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至因一时之激触,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 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 政府其深思之。
——摘编自《申报》时评
材料二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1)根据材料,指出1919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4分)
(3)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万国公报》第121期(1899年2月)
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
——梁启超《中国之社会主义》(1904年2月)
(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
及其批评》(1912年10月)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叙述是否矛盾 谈谈你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
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
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的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国民革命
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年,李立三同志提出: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6分)
第七单元测评
1.D 2.C
3.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五四运动几乎影响到每一个阶级,可见影响广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
4.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工人阶级刊物的影响下,工人的觉悟提高了,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工作已起到作用,C项正确。
5.C 6.C
7.B 解析 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可,这一认识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故选B项。
8.B 9.A 10.C 11.B
12.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变旨在分给农民土地,并适当照顾有少量土地的部分农民的利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
13.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31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后方诞生了一个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A项正确。
14.D 解析 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选D项。
15.A 解析 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故选A项。
16.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了革命火种,故选B项;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排除A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此时红军正在长征,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主要与国民党作战,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1)五四运动。
依据:事件发生在北京;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运动。
(2)材料一:国内舆论或《申报》同情此事(学生),要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材料二:美国学者(或杜威)赞赏此事,认为可以推动政治改革,应向中国学习。
(3)五四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受西学东渐和复杂国际关系与国内形势影响,被各方关注,并形成多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中国舆论站在爱国立场,谋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美国学者赞扬中国的发展进步,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或西方)社会的弊病。
18.参考答案 不矛盾。十月革命前,只有少数中国人介绍过马克思及其思想,并没有把这一思想理论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纷纷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思想和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被中国社会接受,并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9.参考答案 (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积极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0.参考答案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因犯了“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3)国民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