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 .(2023·镇海中学 · 校考)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 观察到下图所示不同细胞,
其中①-③为箭头所指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处理根尖可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细胞容易分开
B . ①细胞所处时期发生 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 . ③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 DNA 数目是②细胞的 2 倍
D .继续观察③细胞可观察到囊泡聚集成细胞板的过程
2 .(2023·陕西 · 统考模拟预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 、S 、G2 )和分裂期(M),如图 1;细胞增殖过 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分裂间期合成相关蛋白质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中的 M 期
C .图 2 中的乙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 S 期
D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图 2 中甲组细胞数减少
3 .(2023·浙睿 talk 原创联盟 · 联考)如图所示,成纤维细胞在调控过程中的定向转化,关于①②③过程中
细胞发生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B .由图推测在调控过程中细胞分化可逆
C .在③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没有发生改变 D .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质与神经细胞中的完全不同
4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 某植物一天中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的变化如 图甲所示, 某人在 12 时取根尖经解离、漂洗、染色后制作装片, 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如图乙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中染色体缠绕重叠,可推测压制装片时用力不均匀
B .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可推测 DNA 正在进行复制
C .若持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细胞③继续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 .若调整取材时间,与细胞④相似的细胞可观察到更多
5 .(2023·浙江 ·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关于某女性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细胞有丝分裂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6 个染色体组
B .若该女性同时又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 XbXbXb
C .这种患者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直接确诊
D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目为偶数
6 .(2023·高中发展共同体 · 联考) 动物正常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凋亡, 以下现象不属于细胞凋亡表现的
是( )
A .细胞膜部分破裂,内含物释放
B .DNA 被有规律地降解为不同片段
C .细胞通过出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D .染色质在核膜上聚集、分块
7 .(2023·百校起点 ·9 月调研) 图为“促有丝分裂因子”调控细胞增殖示意图。图中 CDK 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
性蛋白激酶, 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 Rb 蛋白是一种与调控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质
A .Rb 蛋白磷酸化不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B .推测物质甲与 CDK 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期
C .物质甲可促使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
D .抑制 CDK 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8 .(2023·A9 协作体 · 联考)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 细胞周期约 12 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
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 为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一分为二
B .b 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 16 条, DNA 分子 32 个
C .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 .根尖培养过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9 .(2023·名校协作体 · 联考)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
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段发生了 DNA 的解旋
B .cd 段发生了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
C .de 段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加倍
D .ef 段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10.(2023·湖南 · 校联考三模)对老鼠(2N=40 )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
分为 A 、B 、C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A 组 B 组 C 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 .只有 A 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 .B 组细胞内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 X 和一条 Y
D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 A 组和 B 组细胞中
11 .(2023·名校协作体 · 联考) 已知某二倍体生物(2n=4)体内一精原细胞的 DNA 两条链均被 15N 标记, 将 其置于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 已知该细胞中只有 4 条染色单体上
的 DNA 含有 15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
B .形成该细胞之前发生了一次有丝分裂
C .该细胞含 4 个染色体组, 8 条姐妹染色单体
D .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提取整条 DNA 进行 PCR 后电泳,得到的电泳带可能不同
12 .(2023·强基联盟 10 月 · 联考)若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卵原细胞(DNA 全部 被 32P 标记) 在只含 31P 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 产生卵细胞随后与精子(DNA 全部被 32P 标记) 完成受 精。受精卵在含 31P 的培养液中第一次卵裂时后期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号染色体的 DNA 都只含有 31P。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号染色体来自卵细胞,基因 A 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B .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精子的基因型为 Ab 或 ab
C .受精卵的染色体未复制前,有部分染色体只含有 31P
D .该细胞是第一极体,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3 .(2023·江西 ·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研究人员在研究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
发现了如图 1 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现象, 并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的分配情况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逆反”减数分裂相比正常的减数分裂将形成更加多样的配子
B .常规减数分裂与“逆反”减数分裂在 M II 过程都不发生基因重组
C .“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 MI
D .“逆反”减数分裂经 MI 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1.(生命观念) 人体细胞会经历分化、衰老、凋亡等生理过程, 有些细胞还可能会发生癌变。下列关于细胞
发生分化、衰老、凋亡或癌变前后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发生改变
B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改变
C .细胞内的遗传信息都发生改变
D .细胞发生上述生理过程都与基因相关
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小肠上皮细
胞的寿命依次递减,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红细胞已经丧失分裂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短,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的速率以维持其数量稳定
B .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C .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
D .不同种类细胞寿命不同,是由基因编码决定
3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 观察到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如下图箭头处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尖培养时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会使甲图所示细胞数目增多
B .显微镜下观察乙时期的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C .丙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核 DNA 数目是乙细胞的 2 倍
D .丁图所示的时期,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会聚集形成细胞板
4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
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能观察到的是( )
A .染色体位于两极的细胞
B .含有细胞板的细胞
C .含有 12 条染色体的细胞
D .含有 48 个四分体的细胞
5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已知处于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细胞数量与时长成正比。 一个处于培养状态下的
胡萝卜根尖细胞株,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A .处在各个时期的细胞都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 .用含 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 4.8h 后,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活动
C .用含 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 4.8h 后去除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进程将“ 同步”
D .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一定相同
6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细胞增殖周期受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调节, CDK4/6 的作用机理见下图, p15 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抑制 CDK4/6 活性。在某些特殊细胞中, p15 基因的启动子部位会发生过度甲基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DK4/6 与 CyclinD 结合后促进 Rb 蛋白磷酸化
B .p15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会促进图中的过程
C .这些特殊细胞可能为癌细胞
D .p15 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7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部分视野,
其中 a 、b 、c 表示分裂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代替解离液,同样可达到解离的目的
B .a 属于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无法发生转录
C .b 属于中期,此时的染色体便于观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D .c 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8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2n=6)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中部分染色体出现异常
变化,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对该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 DNA 有 12 条 B .同源染色体有 5 对
C .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D .前一时期出现四分体
9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时期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B . ②时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和蛋白质
C . ③时期细胞中含染色体 16 条,核 DNA 分子 32 个
D . ④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10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下列甲、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细胞④是极体,该图中同时出现 B 、b 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B .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的 AB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 阶段的是③④
C .图乙中 AB 段与 EG 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细胞内遗传信息也相同
D .使用某药物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 CD 段
11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N 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有基因 A 和 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 14N 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 产生四个子细胞, 分裂过
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 2 个 A 基因
C .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
D .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4 条染色体
12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 A 和抗除草剂基因 B 成功导入植株 W(2n=40)的染 色体组中。植株 W 自交, 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16。取植株 W 某部位的一个细
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 4 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追踪基因 A 和 B(基因 A 和 B 均能被荧光标
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细胞有 4 个荧光点,则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
B .若 4 个子细胞都含有 2 个荧光点,则取材部位可能为根尖分生区
C .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1 、1 、1 、1 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没出现过四分体
D .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2 、1 、1 、0 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13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N 标记,将其放入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 1 个细胞周期得到 2 个精原细胞,其中 1 个精原细胞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初级精母细 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 4 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
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a~f 可表示 1 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b→c 的变化原因是 DNA 复制, d→e 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4 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的核 DNA 分子均含 15N
D .4 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都有一半的核 DNA 分子含 15N
1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 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 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 制作并
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 .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2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 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 他 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 5 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
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 5 6 3 2 6 22
乙 5 6 3 3 5 22
丙 5 6 3 2 6 22
丁 7 6 3 2 5 23
戊 7 7 3 2 6 25
A .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 .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 .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 .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3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 乳酸与锌离子结合 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 SUMO 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可以促进 DNA 的复制
B .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 .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 .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 SUMO 化水平
4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 2 个 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 如图所示。2 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 分别进入 2 个子细 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 4 个子细胞。
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 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 5 种可能
B .若卵细胞为 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 EE 或 ee
C .若卵细胞为 E 且第一极体不含 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 4 种可能
D .若卵细胞不含 E 、e 且一个第二极体为 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 3 种可能
5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
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 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含有 24 条染色体的细胞 B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 .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 .含有 48 个四分体的细胞
6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某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 SHOX 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
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I 四分体时期, X 和 Y 染色体片段交换
B .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 .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SHOX 基因发生了突变
D .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 SHOX 基因发生了突变
7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 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
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 DNA 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 .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8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某基因型为 AaXDY 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 =8),1 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
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 1 个 A 和 1 个 a 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
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 .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1 条 X 染色体和 1 条 Y 染色体
C .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D .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二、选择题组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9 .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10 .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染色质复制 B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11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单个精子的 DNA 提取技术可解决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因家系规模小而难以收集足 够数据的问题。为研究 4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某志愿者的若干精子为材料, 用以上 4 对等位基因的引物,以单个精子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后,检测产物中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已知表中该志愿者 12 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
同;本研究中不存在致死现象,所有个体的染色体均正常,各种配子活力相同。
等位基因 A a B b D d E e
单 个 精 子 1 + + +
2 + + + +
3 + + +
编 号 4 + + + +
5 + + +
6 + + + +
7 + + +
8 + + + +
9 + + +
10 + + + +
11 + + +
12 + + + +
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1)表中等位基因 A 、a 和 B、b 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 依据是 。据
表分析, (填“ 能”或“不能” )排除等位基因 A 、a 位于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2)已知人类个体中,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而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小于非重组型配 子的比例。某遗传病受等位基因 B 、b 和 D 、d 控制,且只要有 1 个显性基因就不患该病。该志愿者 与某女性婚配, 预期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7/18,据此画出该女性的这 2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注:用“ ” 形式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
(3)本研究中,另有一个精子的检测结果是:基因 A 、a ,B 、b 和 D 、d 都能检测到。已知在该精子形成 过程中,未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从配子形成过程分析,导致该精子中同时
含有上述 6 个基因的原因是 。
(4)据表推断, 该志愿者的基因 e 位于 染色体上。现有男、女志愿者的精子和卵细胞各一个可
供选用,请用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及基因 E 和 e 的引物,设计实验探究你的推断。
①应选用的配子为: ;②实验过程:略; ③预期结果及结论: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 .(2023·镇海中学 · 校考)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 观察到下图所示不同细胞,
其中①-③为箭头所指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处理根尖可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细胞容易分开
B . ①细胞所处时期发生 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 . ③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 DNA 数目是②细胞的 2 倍
D .继续观察③细胞可观察到囊泡聚集成细胞板的过程
【答案】A
【解析】A、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从而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开, A 正确;
B 、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 DNA 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发生在间期, B 错误;
C 、③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此时细胞的着丝粒(着丝点) 分裂, 染色体数目加倍, 是②的 2 倍, 但核 DNA
数目不变,与②的相同, C 错误;
D、由于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故继续观察③细胞不能观察到囊泡聚集成细胞板的过程, D 错误。
故选 A。
2 .(2023·陕西 · 统考模拟预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 、S 、G2 )和分裂期(M),如图 1;细胞增殖过 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分裂间期合成相关蛋白质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中的 M 期
C .图 2 中的乙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 S 期
D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图 2 中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D
【解析】A、分裂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合成相关蛋白质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A 正确;
B、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甲中的 M 期, B 正确;
C、乙组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为 2C~4C,均为 S 期细胞, C 正确;
D、甲组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为 2C,包括 G1 期和末期的细胞, S 期进行 DNA 的复制,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图 2 中甲组细胞数(G1 期)增多, D 错误。
故选 D。
3 .(2023·浙睿 talk 原创联盟 · 联考)如图所示,成纤维细胞在调控过程中的定向转化,关于①②③过程中
细胞发生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B .由图推测在调控过程中细胞分化可逆
C .在③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没有发生改变 D .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质与神经细胞中的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A、①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A 错
误;
B、由题干可知该过程是发生在实验室的人工调控过程。由图可知成纤维细胞经过去(脱) 分化处理, 变成
了干细胞,再经过转(再)分化处理,变成了神经细胞,不再是成纤维细胞,实现了可逆, B 正确;
C 、③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 DNA 未发生改变,但 RNA 会发生改变, C
错误;
D、成纤维细胞与神经细胞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等, D 错误。
故选 B。
4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 某植物一天中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的变化如 图甲所示, 某人在 12 时取根尖经解离、漂洗、染色后制作装片, 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如图乙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中染色体缠绕重叠,可推测压制装片时用力不均匀
B .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可推测 DNA 正在进行复制
C .若持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细胞③继续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 .若调整取材时间,与细胞④相似的细胞可观察到更多
【答案】D
【解析】A、细胞①中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该细胞是一个染色体分布正常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A 错误;
B、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 可推测该细胞已完成 DNA 复制且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 错
误;
C、该实验所观察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无法观察到细胞的持续变化, C 错误;
D、据图分析,细胞④体积增大,细胞适度生长,可判断细胞④为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图乙所观察 的根尖细胞取自 12 时左右, 由图乙可知, 此时根尖细胞处于分裂最旺盛时期,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所占比例
最大。若调整取材时间, 如早上 8 点, 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减少, 与细胞④相似的细胞可观察到更多, D
正确。
故选 D。
5 .(2023·浙江 ·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关于某女性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细胞有丝分裂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6 个染色体组
B .若该女性同时又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 XbXbXb
C .这种患者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直接确诊
D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目为偶数
【答案】D
【解析】A 、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只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其体内仍有 2 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
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数目加倍,有 4 个染色体组, A 错误;
B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X 染色体仍有两条,若该女性同时又是红绿色盲患者,则
其基因型为 XbXb ,B 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数目形态清晰可见, 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
数目来鉴别染色体数目是否正常,但不能确定是否为 21 三体综合征, C 错误;
D、在间期 DNA 分子复制,每条染色体有 2 条姐妹染色单体,即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目为偶数, D
正确。
故选 D。
6 .(2023·高中发展共同体 · 联考) 动物正常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凋亡, 以下现象不属于细胞凋亡表现的
是( )
A .细胞膜部分破裂,内含物释放
B .DNA 被有规律地降解为不同片段
C .细胞通过出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D .染色质在核膜上聚集、分块
【答案】A
【解析】A、细胞膜部分破裂,内含物释放,使细胞功能丧失,属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因始终有膜封闭,
没有内含物释放,故不会引起炎症, A 符合题意;
BCD、细胞凋亡的表现包括: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上;胞质凝缩;DNA 被有规律地降解为大小不 同的片段,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
上,细胞质凝缩,最后细胞核破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2023·百校起点 ·9 月调研) 图为“促有丝分裂因子”调控细胞增殖示意图。图中 CDK 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
性蛋白激酶, 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 Rb 蛋白是一种与调控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质
A .Rb 蛋白磷酸化不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B .推测物质甲与 CDK 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期
C .物质甲可促使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
D .抑制 CDK 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 Rb 磷酸化后失活, 同时转录活化因子恢复活性, 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故 Rb 蛋白
磷酸化有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A 错误;
B 、CDK 与甲结合后可使 Rb 蛋白磷酸化,且同时活化转录调控因子促进转录,因此推测物质甲与 CDK 结
合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 错误;
C、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 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 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 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 象就叫做接触抑制。肿瘤细胞自身在体外培养时不表现接触抑制现象。据图可知,物质甲有促进细胞增殖
的作用,因此物质甲不会使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 C 错误;
D、结合题图可知, CDK 药物与甲结合后会通过转录、翻译过程促进细胞增殖, 故抑制 CDK 活性的药物
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D 正确。
故选 D。
8 .(2023·A9 协作体 · 联考)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 细胞周期约 12 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
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 为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一分为二
B .b 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 16 条, DNA 分子 32 个
C .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 .根尖培养过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答案】A
【解析】A、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示, 其中 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粒一分为二, A 正
确;
B 、b 细胞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16 条),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 DNA 分子加倍,故 b 细胞含染色体 16 条,核 DNA 分子 32
个, B 错误;
C、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 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 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
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 C 错误;
D、间期时的 S 期进行 DNA 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
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 D 错误。
故选 A。
9 .(2023·名校协作体 · 联考)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
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段发生了 DNA 的解旋
B .cd 段发生了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
C .de 段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加倍
D .ef 段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答案】B
【解析】A 、ab 段表示 G1 期,该时期可能发生了 DNA 的解旋,为 S 期 DNA 复制做准备, A 正确;
B 、cd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 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发生
在末期, B 错误;
C、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着丝粒) 分裂, 此时是有丝分裂后期, 该时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加
倍, C 正确;
D 、ef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 1 个 DNA 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末期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
环沟, D 正确。
故选 B。
10.(2023·湖南 · 校联考三模)对老鼠(2N=40 )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
分为 A 、B 、C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A 组 B 组 C 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 .只有 A 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 .B 组细胞内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 X 和一条 Y
D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 A 组和 B 组细胞中
【答案】D
【解析】A 、A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错误;
B 、B 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前期、中期以及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错误;
C、若 B 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则细胞中有 2 条 X 或 2 条 Y 染色体, C 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等位基因分离, 故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 B 组细胞中, 若复制
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姐妹单体上所携带的基因由相同基因变成了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能
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即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 A 组细胞, D 正确。
故选 D。
11 .(2023·名校协作体 · 联考) 已知某二倍体生物(2n=4)体内一精原细胞的 DNA 两条链均被 15N 标记, 将 其置于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 已知该细胞中只有 4 条染色单体上
的 DNA 含有 15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
B .形成该细胞之前发生了一次有丝分裂
C .该细胞含 4 个染色体组, 8 条姐妹染色单体
D .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提取整条 DNA 进行 PCR 后电泳,得到的电泳带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 图中不同单体的 A 和 a 基因是交叉互换而来, 则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A
错误;
B、精原细胞的 DNA 两条链均被 15N 标记,将其置于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 该细胞中只有 4 条染色单体上的 DNA 含有 15N,证明其 DNA 至少复制了两次,则形成该细胞的之前发生
了至少一次有丝分裂, B 错误;
C、该细胞含 2 个染色体组, 8 条姐妹染色单体, C 错误;
D、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提取整条 DNA 进行 PCR 后电泳, 因不同精子含有不同的基因型, 而不同基因
可能碱基对长度不同,进而得到的电泳带可能不同, D 正确。
故选 D。
12 .(2023·强基联盟 10 月 · 联考)若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卵原细胞(DNA 全部
被 32P 标记) 在只含 31P 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 产生卵细胞随后与精子(DNA 全部被 32P 标记) 完成受 精。受精卵在含 31P 的培养液中第一次卵裂时后期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号染色体的 DNA 都只含有 31P。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号染色体来自卵细胞,基因 A 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B .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精子的基因型为 Ab 或 ab
C .受精卵的染色体未复制前,有部分染色体只含有 31P
D .该细胞是第一极体,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A 、①号染色体只含有 31P,而来源精子的染色体被 32P 全部标记,因此①号染色体来自卵细胞, 该细胞为受精卵卵裂过程,卵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基因 A 的
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A 错误;
B、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基因型为 AaaaBBbb,可推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在间期发 生基因突变(A 突变成 a ,或 a 突变为 A)。图中① 、②两条染色体只含有 31P,而来源精子的染色体被 32P 全部标记, 因此①②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为 aaBB),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由于细胞复制时
发生了基因突变(A 突变成 a ,或 a 突变为 A),可推知精子的基因型为 Ab 或 ab ,B 正确;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DNA 复制了一次,因此卵细胞中的染色体 DNA 全部是一条链含 31P ,一条链含 32P, 精细胞(DNA 被 32P 全部标记),故产生该细胞的受精卵中只含有 31P 的染色体数为 0,因此受精卵的染色
体未复制前,没有染色体只含有 31P ,C 错误;
D、该细胞为受精卵卵裂过程, 卵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图示细胞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处于有
丝分裂后期, D 错误。
故选 B。
13 .(2023·江西 ·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研究人员在研究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
发现了如图 1 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现象, 并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的分配情况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逆反”减数分裂相比正常的减数分裂将形成更加多样的配子
B .常规减数分裂与“逆反”减数分裂在 M II 过程都不发生基因重组
C .“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 MI
D .“逆反”减数分裂经 MI 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B
【解析】A、逆反”减数分裂中, MI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MⅡ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使得形成的配子多样性提高, A 正确;
B、常规减数分裂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而在“逆反”减数分裂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
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 B 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 “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 MⅠ , C 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 “逆反”减数分裂 MI 经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D 正确。
故选 B。
1.(生命观念) 人体细胞会经历分化、衰老、凋亡等生理过程, 有些细胞还可能会发生癌变。下列关于细胞
发生分化、衰老、凋亡或癌变前后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发生改变
B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改变
C .细胞内的遗传信息都发生改变
D .细胞发生上述生理过程都与基因相关
【答案】C
【解析】A、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生理过程, 都会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发生改变, 如癌细胞的代谢加快,
而衰老细胞代谢减慢, A 正确;
B、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生理过程,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改变, 如衰老细胞会出现细胞皱缩,
染色加深,而细胞分化则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细胞, B 正确;
C、上述过程不都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会出现遗传信息改变, C
错误;
D、细胞发生上述生理过程都与基因相关, 如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死亡, 而癌变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突变有关, D 正确。
故选 C。
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小肠上皮细
胞的寿命依次递减,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红细胞已经丧失分裂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短,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的速率以维持其数量稳定
B .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C .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
D .不同种类细胞寿命不同,是由基因编码决定
【答案】C
【解析】A、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 同时又有增殖产生的新细胞来代替它们。小肠上皮细胞寿
命短,机体可通过调节相应的细胞增殖的速率以维持其数量稳定, A 正确;
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B 正确;
C、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错误;
D、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不同种类细胞寿命不同,是由基因编码决定, D
正确。
故选 C。
3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 观察到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如下图箭头处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尖培养时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会使甲图所示细胞数目增多
B .显微镜下观察乙时期的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C .丙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核 DNA 数目是乙细胞的 2 倍
D .丁图所示的时期,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会聚集形成细胞板
【答案】D
【解析】A、根尖培养时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会使间期所示的细胞数目增多,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A
错误;
B、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此时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但不能分辨染色体组型, B 错
误;
C、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此时细胞的着丝粒(着丝粒) 分裂, 染色体数目加倍, 是图乙细胞的 2 倍,
但核 DNA 数目不变,与图乙细胞的 DNA 含量相同,且丙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 C 错误;
D、丁图所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该细胞中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会聚集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因为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 正确。
故选 D。
4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
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能观察到的是( )
A .染色体位于两极的细胞
B .含有细胞板的细胞
C .含有 12 条染色体的细胞
D .含有 48 个四分体的细胞
【答案】A
【解析】A、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进行有丝分裂, 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 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到两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也可
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能观察到染色体位于两极的细胞, A 正确;
B、动物细胞分裂不会形成细胞板, B 错误;
C、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其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 为 48 条, 精巢内的精原细胞(48 条染色体) 经过 DNA 复制后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48 条染色体, 次级 精母细胞含有 24 或 48 条(后期) 染色体, 精子中含有 24 条染色体。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则可形成
48 条或 96 条染色体的细胞,不会出现含有 12 条染色体的细胞, C 错误;
D、精原细胞含有 48 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 24 个四分体的细胞, D 错误。
故选 A。
5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已知处于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细胞数量与时长成正比。 一个处于培养状态下的
胡萝卜根尖细胞株,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A .处在各个时期的细胞都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 .用含 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 4.8h 后,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活动
C .用含 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 4.8h 后去除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进程将“ 同步”
D .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A、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不受细胞周期的限制, A 正确;
B、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后, S 期的细胞停止分裂, G1 的细胞 1.3h 后都无法进入 S 期, G2+M+G1 =
4.8h,所以 4.8h 后,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 B 正确;
C、用含 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 4.8h 后,大部分细胞都停滞于 G1 期,S 细胞停滞于 S 期,去除 DNA
合成抑制剂后,各细胞的进程不同步, C 错误;
D、不同细胞周期时间一般不相同, D 正确。
故选 C。
6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细胞增殖周期受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调节, CDK4/6 的作用机理见下图, p15 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抑制 CDK4/6 活性。在某些特殊细胞中, p15 基因的启动子部位会发生过度甲基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DK4/6 与 CyclinD 结合后促进 Rb 蛋白磷酸化
B .p15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会促进图中的过程
C .这些特殊细胞可能为癌细胞
D .p15 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 CDK4/6 与 CyclinD 结合后促进 Rb 蛋白磷酸化, A 正确;
B 、p15 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抑制 CDK4/6 活性, p15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会抑制 p15 表达,即会促进图中的过
程, B 正确;
C 、p15 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抑制 CDK4/6 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因此癌细胞中 p15 基因的启动子部位会发
生过度甲基化, C 正确;
D、由上述解析可知, p15 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D 错误。
故选 D。
7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部分视野,
其中 a 、b 、c 表示分裂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代替解离液,同样可达到解离的目的
B .a 属于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无法发生转录
C .b 属于中期,此时的染色体便于观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D .c 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C
【解析】A、解离液的主要作用是杀死细胞,固定细胞分裂相(即固定染色体的形态),溶解细胞间质使细胞
相互分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胞壁,不能达到解离目的, A 错误;
B 、a 属于前期, 染色质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导致其上 DNA 无法转录, 但细胞质中也含有 DNA,也能进行
转录过程, B 错误;
C 、b 属于中期, 此时的染色体数目稳定, 形态清晰, 便于观察, 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C 正确; D 、c 属于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没有染色体
单体, D 错误。
故选 C。
8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2n=6)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中部分染色体出现异常
变化,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对该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 DNA 有 12 条 B .同源染色体有 5 对
C .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D .前一时期出现四分体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 5 号和 10 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 DNA 有 12 条, A 正确;
B、同源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一条来自于母亲, 一条来源于父亲, 故该
细胞同源染色体有 5 对, B 正确;
C、该细胞发生了等位基因 B 和 b 的分离, C 正确;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中,而该细胞的前一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D 错误。
故选 D。
9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时期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B . ②时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和蛋白质
C . ③时期细胞中含染色体 16 条,核 DNA 分子 32 个
D . ④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答案】C
【解析】A、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
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A 错误;
B 、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 B 错误;
C、③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8 对(16 条),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 DNA 分子加倍,故③细胞含染色体 16 条,核 DNA 分子 32
个, C 正确;
D、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 D 错误。
故选 C。
10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下列甲、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细胞④是极体,该图中同时出现 B 、b 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B .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的 AB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 阶段的是③④
C .图乙中 AB 段与 EG 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细胞内遗传信息也相同
D .使用某药物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 CD 段
【答案】C
【解析】A、图甲中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 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又因为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④是极体;观察甲图的④中染色体颜色变化,可知图中同时出
现 B 、b 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A 正确;
B、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细胞①两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图乙的
AB 段,细胞③④均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图乙 HI 阶段, B 正确;
C、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细胞内遗传信息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遗传信息, AB 段与 EG 段细胞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细胞质信息不一定相同, C 错误;
D、使用某药物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则染色体加倍后细胞分裂不能继续进行, 停留在图
乙中 CD 段, D 正确。
故选 C。
11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N 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有基因 A 和 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 14N 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 产生四个子细胞, 分裂过
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 2 个 A 基因
C .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
D .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含 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4 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等
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形成 4 个精细胞两两相同,故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 A 正确;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子细胞的基
因型与体细胞相同,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 1 个 A 基因和 1 个 a 基因, B 错误;
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N,则 DNA 只复制一次, 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四个子细胞为精细
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 C 错误;
D、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含 15N,说明 DNA 不止复制一次, 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所以每个
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 D 错误。
故选 A。
12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 A 和抗除草剂基因 B 成功导入植株 W(2n=40)的染
色体组中。植株 W 自交, 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16。取植株 W 某部位的一个细
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 4 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追踪基因 A 和 B(基因 A 和 B 均能被荧光标
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细胞有 4 个荧光点,则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
B .若 4 个子细胞都含有 2 个荧光点,则取材部位可能为根尖分生区
C .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1 、1 、1 、1 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没出现过四分体
D .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2 、1 、1 、0 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A、成功导入后产生的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16,相当于两对基因都是 杂合子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的隐性性状的个体, 说明两个目的基因导入了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若某细胞有 4
个荧光点,则可能是 A 和 B 同时存在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 A 正确;
B、若 4 个子细胞都只含有 2 个荧光点, 说明子细胞都含有 A 和 B,说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取材部位可能
为根尖分生区, B 正确;
C、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1 、1 、1 、1 个荧光点,说明每个细胞只有一个基因,说明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
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四分体, C 错误;
D、若 4 个子细胞分别含 2 、1 、1 、0 个荧光点,说明有一个细胞同时含有 A 和 B,两个细胞只有 A 或 B,
一个细胞没有 A 和 B,说明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D 正确。
故选 C。
13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N 标记,将其放入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 1 个细胞周期得到 2 个精原细胞,其中 1 个精原细胞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初级精母细 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 4 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
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a~f 可表示 1 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b→c 的变化原因是 DNA 复制, d→e 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4 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的核 DNA 分子均含 15N
D .4 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都有一半的核 DNA 分子含 15N
【答案】B
【解析】A、细胞周期是指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 从一次分裂结束为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图示过程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故不能表示细胞周期, A 错误;
B 、b→c 过程, 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由 1→2,即 DNA 进行了复制, d→e 过程, 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由
2→ 1,即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B 正确;
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 其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含有 15N 标记, 一条含有 14N 标记,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被纺锤体牵引随机移向细胞两极, 若含
15N 的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含 14N 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则会有细胞出现不含 15N 的现象, C 错误;
D、由 C 项分析可知,子细胞中可能含有 15N,也可能不含, D 错误。
故选 B。
1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 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 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 制作并
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 .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答案】D
【解析】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较强, 故观察有丝分裂时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A 正确;
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每一个时期的特点, B 正确;
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更利于观察细胞的染色体变化, C 正确;
D、细胞周期中, 分裂间期比分裂期占比更大, 应该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低的材料观察有丝分裂, D 错误。
故选 D。
2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 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 他
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 5 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
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 5 6 3 2 6 22
乙 5 6 3 3 5 22
丙 5 6 3 2 6 22
丁 7 6 3 2 5 23
戊 7 7 3 2 6 25
A .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 .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 .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 .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答案】C
【解析】A、丙和丁差别在于分裂间期和末期的数量不同, 在区分两个时期时丙和丁同学判断结果不同, 分
裂时期发生混淆, A 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故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 B 正确;
C、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时, 观察结果仍应是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 裂期。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可能原因是该同学是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进行记录的,在
该区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故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 C 错误;
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有关,戊的细胞计数规则可能与其他同学不同, D
正确。
故选 C。
3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 乳酸与锌离子结合 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 SUMO 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可以促进 DNA 的复制
B .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 .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 .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 SUMO 化水平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 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 SUMO
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乳酸不能促进 DNA 复制,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 A 错误;
B、乳酸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进而促进分裂, B 错误;
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 C 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 SUMO 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
的 SUMO 化水平, D 正确。
故选 D。
4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 2 个 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 如图所示。2 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 分别进入 2 个子细 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 4 个子细胞。
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 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 5 种可能
B .若卵细胞为 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 EE 或 ee
C .若卵细胞为 E 且第一极体不含 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 4 种可能
D .若卵细胞不含 E 、e 且一个第二极体为 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 3 种可能
【答案】C
【解析】A、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E 或 e ,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 EE 或 ee ,着丝粒(点)分开后,2 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2 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 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EE、ee、__ (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发生互换,卵细胞的基因组成还可以是 Ee,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 6 种可能, A 错误;
B、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若卵细胞为 Ee,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为__ ,第一极体产生的第二极体可能为 E 、e 或 Ee
和__ ,B 错误;
C、卵细胞为 E,且第一极体不含 E,说明未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为 E,另外两个极
体为 e 或 ee 、__ ,C 正确;
D、若卵细胞不含 E 、e 且一个第二极体为 E,若不发生交换, 则第一极体为 EE,若发生交换, 则第 1 极体
只能是 Ee,综合以上,第一极体为 Ee 和 EE 两种, D 错误。
故选 C。
5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
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 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含有 24 条染色体的细胞 B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 .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 .含有 48 个四分体的细胞
【答案】D
【解析】A、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则精子中含有 24 条染色体, A 不符合题意;
B、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发生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 B 不符合题意;
C、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并移到两极, C 不符合题意;
D、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 24 个四分体的细胞,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某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 SHOX 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
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I 四分体时期, X 和 Y 染色体片段交换
B .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 .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SHOX 基因发生了突变
D .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 SHOX 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B
【解析】A、假设 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 A,非致病基因为 a ,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I 四分体时期, X 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 Y 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 Y 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
从而生出基因型为 XaYA 的患病男孩, A 不符合题意;
B、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 XAXA 或 YY 的精
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 XaYY 的不患病男孩, B 符合题意;
C、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 SHOX 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 从而生出基
因型为 XAY 的患病男孩, C 不符合题意;
D、若 SHOX 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致该男孩出现 XAY 的基因型,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 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
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 DNA 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 .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为有丝分裂中期, 乙细胞不含有同
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A 正确;
B、甲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 4 个 DNA 分子,乙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
组含有 2 个 DNA 分子 ,B 错误;
C、甲细胞分裂后产生 AAXBY 或 AaXBY 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C 正确;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 A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 a 基因
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 Y 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 正确。
故选 B。
8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某基因型为 AaXDY 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 =8),1 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 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 1 个 A 和 1 个 a 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
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 .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1 条 X 染色体和 1 条 Y 染色体
C .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D .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答案】D
【解析】A、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 则甲时期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A 错误;
B、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或 2 条 Y 染色体, B 错误;
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比为 1:1,无染色单体数, C 错误;
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 1 个 A 和 1 个 a 发生互换,产生了 AXD 、 aXD 、AY、
aY4 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D 正确。
故选 D。
二、选择题组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9 .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10 .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染色质复制 B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答案】9 .A 10 .C
【解析】9 .微管蛋白是蛋白质, 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构成蛋白质, 故
选 A。
10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但不影响染色体的
复制、凝缩、解聚过程,影响最大的是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故选 C。
11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单个精子的 DNA 提取技术可解决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因家系规模小而难以收集足
够数据的问题。为研究 4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某志愿者的若干精子为材料, 用以上 4
对等位基因的引物,以单个精子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后,检测产物中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已知表中该志愿者 12 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
同;本研究中不存在致死现象,所有个体的染色体均正常,各种配子活力相同。
等位基因 A a B b D d E e
单 个 精 子 编 号 1 + + +
2 + + + +
3 + + +
4 + + + +
5 + + +
6 + + + +
7 + + +
8 + + + +
9 + + +
10 + + + +
11 + + +
12 + + + +
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1)表中等位基因 A 、a 和 B、b 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 依据是 。据
表分析, (填“ 能”或“不能” )排除等位基因 A 、a 位于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2)已知人类个体中,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而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小于非重组型配 子的比例。某遗传病受等位基因 B 、b 和 D 、d 控制,且只要有 1 个显性基因就不患该病。该志愿者 与某女性婚配, 预期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7/18,据此画出该女性的这 2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注:用“ ” 形式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
(3)本研究中,另有一个精子的检测结果是:基因 A 、a ,B 、b 和 D 、d 都能检测到。已知在该精子形成 过程中,未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从配子形成过程分析,导致该精子中同时
含有上述 6 个基因的原因是 。
(4)据表推断, 该志愿者的基因 e 位于 染色体上。现有男、女志愿者的精子和卵细胞各一个可
供选用,请用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及基因 E 和 e 的引物,设计实验探究你的推断。
①应选用的配子为: ;②实验过程:略; ③预期结果及结论: 。
【答案】(1)不遵循 结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基因型为 aB:Ab=1:1,因而可推测,等位基因 A 、a 和 B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能
(2)
(3)形成该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三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
母细胞中,此后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导致的
(4)X 或 Y 卵细胞 若检测的卵细胞中有 E 或 e 基因,则可得出基因 Ee 位于 X 染色体上;若检测
的卵细胞中无 E 或 e 基因,则可得出基因 Ee 位于 Y 染色体上
【解析】(1) 题中显示,表中该志愿者 12 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 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同, 结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基因型为 aB:Ab=1:1,因而可推测, 等位基因 A 、a 和 B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其遗传“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表中显示含有 e 的配子和不含 e 的配子 的比例表现为 1:1,因而可推测 e 基因位于 X 或 Y 染色体上, 根据表中精子类型和比例可以看出, A 、a 与
E 、e 这两对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因而能排除等位基因 A 、a 位于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2)统计结果显示,该志愿者关于 B 、b 和 D 、d 的配子比例为 Bd:bD:BD:bd=2:2:1:1,某遗传病受等位基 因 B 、b 和 D 、d 控制,且只要有 1 个显性基因就不患该病。该志愿者与某女性婚配,预期生一个正常孩子 的概率为 17/18,即生出患病孩子 bbdd 的概率为 1/18=1/6×1/3,说明该女性产生 bd 的卵细胞的比例为 1/3, 则 BD 配子比例也为 1/3,二者共占 2/3,均属于非重组型配子,说明该女性体内的相关基因处于连锁关系,
即应该为 B 和 D 连锁, b 和 d 连锁,据此画出该女性的这 2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如下:
(3)根据表中的精子种类和比例可知, 等位基因型 A/a,B/b 和 D/d 为连锁关系, 而异常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未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从配子形成过程分析,导致该精子中同时含有上述 6 个 基因的原因是形成该精子的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三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
而是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此后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导致的。
(4)根据题(1)分析,该志愿者的基因 e 位于 X 或 Y 染色体上。现有男、女志愿者的精子和卵细胞各一 个可供选用, 由于要用本研究的实验方法, 且选用男性的精子无法确定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还是 Y 染色
体,因此应该选择女志愿者的卵细胞进行实验。用 E 和 e 的引物,以卵细胞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后,
检测产物中的相关基因。 。若检测的卵细胞中有 E 或 e 基因,则可得出基因 E/e 位于 X 染色体上;若检测
的卵细胞中无 E 或 e 基因,则可得出基因 E/e 位于 Y 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