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2. 难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简介《三国演义》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释题
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最后借到箭了吗?
4. 诸葛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习课文来认识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初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后的问题。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3. 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
4. 汇报交流。
5. 讲周瑜要与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之箭,讲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讲诸葛亮如期交箭,讲周瑜对诸葛亮的赞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6. 齐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讲20多天后就要交战了,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提出只需三天能造好十万之箭,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要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带着问题读课文。
2. 汇报交流。
3. 讲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生读周瑜的话,师导言:这是周瑜的第一个计谋,想乘机害死诸葛亮,阴谋虽没有得逞,但使第二个计谋正在酝酿中。
4. 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 引出周瑜的第二个计谋是什么?诸葛亮有没有想到?自由读第二段。
2. 指名读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讨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鲁肃当时心里会怎样想?
3. 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有什么不同?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周瑜的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要读出假惺惺的语气,表示对诸葛亮的特殊尊重,实则暗藏杀机。诸葛亮的话:“都督委托,当然照办。”要读出诚恳、答应的语气。分角色再朗读他们的对话。
4. 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描写他们对话的部分,体会体会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男女生分角色再朗读一遍他们的对话。
5. 诸葛亮接受了任务后他是怎么做的?讨论后齐读第三段。鲁肃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诸葛亮向他借船他便答应了?联系上下文体会鲁肃忠厚老实,知道诸葛亮借船的用意是想用草船去击曹水兵时,他也在为朋友担心,怕遭不测,回去报告周瑜后,周瑜为什么“大惊”?联系上文体会是惊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怒”怎么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是恨鲁肃竟把这个天大的机密告诉了诸葛亮。周瑜“秘密”吩咐军匠们延迟造箭是因为他心怀叵测,想借机置诸葛亮于死地。而鲁肃为诸葛亮出了借船的主意后立即向他报告,也可见他是忠厚老实的。指导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6. 小结: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这部分内容后续部分将为我们详细讲述。这部分有些内容只要我们了解即可,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细细品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章节。
7. 再读全文第二段。(五)学习第三段。
1. 自由朗读,思考: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
2. 指名读,讨论并互相交流。
3. 汇报交流。
4. 画出有关语句。诸葛亮请鲁肃准备了哪些东西?为什么请鲁肃准备这些?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5. 齐读这部分。
(六)学习第四段。
1.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结果怎样?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
2. 齐读课文第四段。
(七)总结全文。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3. 分组朗读课文。
(八)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的故事,如“借东风”、“华容道”等,以增进对这部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兴趣。
(九)课堂检测
1.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2. 周瑜和诸葛亮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十)课后延伸
1. 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有关《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不是迷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周瑜的嫉妒心理和阴险狡猾的一面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我也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