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古代史分期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何谓文明?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作为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思考: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②社会分工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
③交换贸易的产生。
④生活方式变化:从迁徙到定居,早期城市的出现。
农业的出现,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文明的出现。
①生产方式变化: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农业
畜牧业
采集
渔猎
生产力发展(根原)
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
定居
私有制和剥削产生
阶级出现
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家形成
文字
产生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前提
城市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古代文明的分布: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二)特点: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两河流域首先突破原始公社各自孤立的状态,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并加强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横向联系,出现了居民密集的聚落,由此兴起了很多以城为中心的小国。稍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等,都先后诞生了文明,出现与两河流域类似的、并立的小国。历史从此步入阶级社会,同时开始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1、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文明发展历程
(1)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2)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3)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的战车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3、主要文明成就
(1)政治制度: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行政单位。
(2)法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
内容包括诉讼手续(1-5条);盗窃处理和奴隶(6-25条);土地房屋(26-28条);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役(89-126条);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127-194条);伤害的处罚(195-214条);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215-240条);农牧业中的租赁和雇佣(241-277条);奴隶的买卖和处罚(278-282条)。从包罗万象的法典中可以看到古巴比伦社会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法典旨在保护贵族和有产者的利益,调整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加强对奴隶和其他劳苦大众的剥削和统治,实施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李怀国《世界上古文明史》
(3)文化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苏美尔文字是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刻在泥版上的,落笔之后自然形成楔形。因此,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史诗
③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二)古代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的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风气候影响才降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2、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3、主要文明成就
(1)法老统治: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尼罗河流域……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犯。……(尼罗河)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
君权神授,代表了法老至高无上的神王地位
(2)发明了象形文字和书写材料莎草纸
尼罗河赠给古埃及人的不仅是肥沃的农田,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沼泽地,这儿的野生动植物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沼泽地中盛产莎草和芦苇,尤其是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的书写材料,,不仅可用来作书写原料、织布、编席,还可以人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
(3)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7—10月)、播种季(11—2月)、收获季(3—6月),这充分说明尼罗河的自然变化与农业生产的节奏是互相协调的,由于很少有因水位低而引起的坏年景,古埃及的农业有很大的自然性,人们满足于“靠天吃饭”,因而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
(4)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三)古代印度文明
1、文明进程
古代印度文明诞生
公元前6世纪
婆罗门教
公元前3千纪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雅利安人国家
城里大型公共设施,如公共浴池
《佛本生经》记载:一位修行的婆罗门因为饥饿,吃了贱民施舍的食物,终悔恨而死。
为什么婆罗门会有这样的反应?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等级 名称 职业
一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二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三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四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影响:①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②限制社会阶层流动;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统一与团结。
2、文明的成就
① 种姓制度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4.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产生
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佛教产生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印度。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国王名净饭王,有太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19岁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为了寻求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苦行六年,而后圆满究竟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为佛陀,意为觉者。后来佛陀应周围的弟子、国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请问,而为阐明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为说解脱生老病死苦烦的办法,后来被其弟子记录下来,是为经典。
佛陀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大乘佛法经典约三千部,小乘经典约二千部。佛陀于八十岁时,度缘已尽,即入涅盘。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世界著名史诗。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③其他成就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著名史诗,与《摩诃婆罗多》一起并称为古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传",史诗以主人公罗摩的一生为线索展开了跌荡起伏的情节,史诗中涉及印度上古社会中的宗教信仰、王室争斗、政权更迭、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等各个方面,是全面了解印度上古社会的必读书。拉贾戈帕拉查理曾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前12世纪,来自欧洲的多利亚人灭掉迈锡尼。
公元前8-前6世纪
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四)古代希腊文明
1、文明的进程
希腊城邦想象图
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2、文明成就
①城邦文明——雅典与斯巴达
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
典型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 典:民主政治的典型,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把农村地区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知识拓展--雅典的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
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民众法庭
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位一体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执行公民大会决议的常设机构 日常司法机关
产生方式 18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30岁以上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30岁以上无债务、犯罪前科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雅典民主的主要政权机构
弊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②其他成就(文学、史学、哲学)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
奠基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三、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
问题探究
探究:古代世界文明多元特点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不同是根本原因
亚非文明古国——农业,古代希腊——工商业,游牧民族——畜牧业
2、地理环境是重要原因,非决定性因素
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大河文明——农业生产
海洋文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3、其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
思想文化是文明多样性的体现,也反过来影响了文明的多样性。
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主要代表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诞生于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逐步开发,成为中心舞台。 种姓制度 佛教;史诗;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成就;1-9的数字、0的发明、按位计值等数学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文学:古希腊神话、喜剧、悲剧;史学:希罗多德、修昔理德;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