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文本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伦敦海格特公墓 卡尔·马克思墓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马克思在特里尔的故居伦敦海格特公墓卡尔·马克思墓卡尔 ·马克思弗里德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版封面 (美国高中生必读书)《资本论》第一卷 1867年版扉页 伟大的友谊 恩格斯可以说是马克思家庭的一员。他们年轻时就在一起,并平行地发展起来,互相最真挚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参加革命运动,研究革命理论。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意见比对其它任何人的意见都更加重视。因为马克思认为恩格斯是能够同他合作的人。为了说服恩格斯赞成某一思想,马克思觉得费多少力气都值得。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友谊,才使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正是由于恩格斯最了解马克思的一生,最了解他的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所以只有他才能具备正确地、科学地评论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的主客观条件,正因为恩格斯是马克思终生不渝的同志和朋友,所以才能写出这篇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充满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情谊,闪耀着科学共产主义光辉的演讲悼词来。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解 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 讲话偏正式短语定 语中心语悼 词演讲词文体特点悼
词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重点)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悼词一般是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的思路来写。可以按这一顺序来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痛和怀念的致词。既是对死者的敬仰、悼念,又是对死者亲属的安慰。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勉励生者。扣住这一特点,便不难把握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悼词的语言要十分讲究,既要充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又要给以慰藉和鼓舞。评价时,要实事求是,赞而不媚,哀而不俗。用语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悼词的语言要庄重严肃高雅,不能使用幽默低俗的语言和不庄重的语词。演 讲 词鲜明的针对性鼓 动 性可说性和可听性检查预习:悼(dào)词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嫉(jí)恨
衷(zhōng)心喜悦 诬(wū)蔑
卓(zhuó)有成效 诅咒(zǔzhòu)
诽谤(fěibàng)
给(jǐ)予答复
阅读全文,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悼念)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评价)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悼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第二个对于第一个对于(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过渡请找出文中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有标志性的语句。理论贡献两个“对于”(总纲)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逝世实践贡献两个发现(点~面)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的规律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宣传(编报著书)组织(创立工人协会)思想家革命家深远的影响敌人人民驱逐诽谤诅咒尊敬爱戴悼念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一)(二)(三)小结问题1 朗读第一段。 问: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什么心情?哪些词语是传达这种感情的关键要点?朗读时应如何处理?
▲明确:沉痛悼念。“两分钟”读得稍重一些,──为在最后时刻没能留在伟人身边而后悔。把“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读慢一些,把最后一个“睡着了”读得更慢一些,── 才能够充分表达悲痛之情。▲明确:说明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 问:为什么非要交代“在安乐椅上”逝世? 具体研读课文问题2 在本论部分作者写了马克思什么伟大贡献?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简单事实”。“物质决定意识”。── 可结合分析这段的句子结构来理解。▲明确: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落后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纷繁芜杂”和哪个词构成对比?“简单事实”又是指什么?冒号后面的内容说明了哪些道理?问题3 集体朗诵第4段
提问:“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是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问题4 马克思的墓志铭是--▲──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从这个墓志铭你能悟出第7段的内容吗? ▲ ── “改造世界”。 ▲ “办报、出书” ──宣传工作。
▲“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 ──组织群众。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问题5 第7段的第一句话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其次是什么?“首先”又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呢?▲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 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科学理论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否则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说的。 问题6 正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的逝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不可估量的损失”(全文的中心论点 ) 但恩格斯在上面说的都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怎么能论证“损失”呢? ▲因为马克思的逝世使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都将形成“空白”。 这就把“贡献”和“损失”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了。 具体说说有几个什么样的“损失”呢?▲有两个“损失”,一个是“对于......”,一个是“对于......”。 问题7 结合上面说的马克思两方面的贡献,到底“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分别指什么而言?▲前者是革命实践的损失而言,后者是革命理论的损失而言。 但恩格斯在论述这个论点的两个方面时先后次序颠倒了,这是不是思维前后不一致而导致结构的不严密呢? ▲层层深入。符合人们由近到远的认识规律。 问题8 现在议论部分,论点有了,论据有了,还少一个结论,请找出来。▲第9段是结论:“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那么第8段写来干什么?不是多余吗?▲不多余,它是用来进一步论证马克思的影响和品格。 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克思具有这种品格? ▲从最后一句,体现了他一心为革命,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文章结构(论点) (论据)(结论)不可估量的损失科学理论革命实践 两个发现: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影响和品格永垂不朽 其它发现 小结:▲第一、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这严密的结构是建筑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他的科学思想和革命实践是统一的,他的科学理论和他的革命科学观是统一的,他的爱和恨是统一的。作者在结构文章时,正是根据这些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和安排材料的。 ▲第二、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
课件28张PPT。文本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36年的马克思
(自画像)1867年的马克思1875年的马克思1882年的马克思伟人风采 科学共产主义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1895)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马克思墓,位于伦敦海格特公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特殊关系特殊场合特殊气氛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构★有针对性,中心突出★开门见山,围绕主题★感情深挚,语言通俗特点默读课文,结合悼词的结构特点,思考本文该划分为几部分呢? 永 垂 不 朽 革 命 导 师按照悼词的结构特点,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况; 第二部分(3—8)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9)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总体结构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他的身份,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说“停止思想”,改成“停止呼吸”可不可以?为什么?2、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仅限于“欧美”,而不是“世界”?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地点:安乐椅上;
身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都是讳饰,是一种强力压抑后的悲痛,更见悲痛。 1、不可以。“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2、关于“欧美”,重温世界近代史,可以知道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尚限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则是20世纪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恩格斯用词准确,生动凝练。这两个自然段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括地指出了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可估量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形象地概括 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请大家快速阅读文中的3—8自然段,概述一下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本文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作者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那作者为什么要拿达尔文来类比呢? 恩格斯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拿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正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高度评价。 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作者用什么修辞来说明剩余价值被发现的意义,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对比修辞。“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强烈对比,热烈赞颂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文章的第7自然段,讲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作者运用哪些词语表现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高超的斗争艺术,效果明显。这些描写性的词语,极其生动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贡献。 第8自然段主要写了马克思的影响,也就是他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文中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敌人”与“私敌”有什么不同? “私敌”是因私仇结下的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马克思有敌人,那就是阶级敌人,是人民的敌人,他一生没有一个因私结下的敌人。因此,马克思的为人是无懈可击的。 第9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只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简洁而有力,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悼念之情。 通过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首先,他是一个思想家,他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次,他是一个革命家,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他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个私敌。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同学们要反复朗读课文并揣摩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准确。 课堂总结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停止思想形成空白(不可估量) 伟大贡献 思想家 革命家 两大规律 其他领域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从事革命实践活动 永垂不朽 总结全文 悼词 (没有私敌)高山仰止流水长思